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虫夏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漆伟 雷伟 +4 位作者 严亚波 张扬 刘帅 曹鹏冲 樊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冬虫夏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富含了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肽、麦角甾醇等多种单体活性成分。现代医学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等广泛的药理学功能。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富含了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肽、麦角甾醇等多种单体活性成分。现代医学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等广泛的药理学功能。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冬虫夏草及其单体活性成分可以有效的治疗多种疾病。本文在检索近几年来有关冬虫夏草及单体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冬虫夏草的单体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冬虫夏草的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对目前冬虫夏草及单体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冬虫夏草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单体活性成分 药理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针撬拨复位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2例
2
作者 漆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3-423,425,共2页
目的评价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采用钢针撬拨加手法整复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12例,男11例,女1例;均为月骨掌侧脱位伴舟骨骨折。均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钢针撬拨加手法整复治疗。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优9... 目的评价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采用钢针撬拨加手法整复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12例,男11例,女1例;均为月骨掌侧脱位伴舟骨骨折。均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钢针撬拨加手法整复治疗。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优9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难以复位的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采用钢针撬拨加手法整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针撬拔 手法复位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内上髁骨折闭合钢针撬拨复位经皮内固定15例
3
作者 漆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潘科 漆伟 +3 位作者 刘奕 徐立新 徐贞杰 向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9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联合体外...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5周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5周,治疗组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122.00±21.01)、(83.00±11.26)、(77.00±10.06)、(79.00±10.03)分,低于对照组的(180.00±21.56)、(126.00±24.01)、(97.00±10.11)、(96.00±10.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见效,治疗3周后疗效达高峰,后趋于稳定;对照组治疗3周见效,治疗4周后疗效达高峰,后趋于稳定。结论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注射液 体外冲击波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机构转岗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严莉 漆伟 +1 位作者 方华洲 傅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7期946-950,共5页
目的 :调查并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转岗护士的人口学特征,为稳定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队伍、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某区的52个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数据与该地区的二级甲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比较。结果 :... 目的 :调查并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转岗护士的人口学特征,为稳定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队伍、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某区的52个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数据与该地区的二级甲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比较。结果 :该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转岗率为18.3%,高于二级甲等医院(4.3%)和三级甲等医院(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疗机构的转岗护士和在岗护士在年龄、学历、后学历、职称、聘用形式、参加培训、培训意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职称(OR=1.854,P=0.010)、聘用形式(OR=7.898,P<0.001)、参加培训(OR=0.469,P=0.010)、培训意愿(OR=0.118,P<0.001)是护士转岗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等级医院转岗护士的年龄、学历、后学历、职称、聘用形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转岗问题严重,转岗护士以高学历、高职称、在编护士居多,职称、聘用形式、参加培训、培训意愿与转岗有关,应采取相关措施,稳定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转岗护士 人口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乙状窦后-内耳道上入路显微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松 钟东 +6 位作者 唐玲 汪克建 骆世芳 侯良娟 漆伟 孙善全 冉建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将现代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仪相结合用于改良的乙状窦后—内耳道上入路来进行量化研究内耳道上结节和岩尖的扩大磨除的范围以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材料:10%甲醛固定好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双侧共计30组数据)、64排螺旋CT... 目的:探讨将现代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仪相结合用于改良的乙状窦后—内耳道上入路来进行量化研究内耳道上结节和岩尖的扩大磨除的范围以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材料:10%甲醛固定好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双侧共计30组数据)、64排螺旋CT(0.625mm层厚)、Mimics V10.0软件、神经导航仪等。方法:在神经导航仪的精确引导下模拟该手术入路,并进行逐层显微解剖定位,从后向前对内耳道上结节和岩尖的骨质进行安全磨除,以提高骨质磨除的安全性,并采用CT测量的方法来观察和测量内耳道上结节和岩尖的磨除范围以及三叉神经等结构的显露范围;并借助Mimics V10.0软件来三维重建内耳及颞骨,以此来估算岩骨骨质磨除相对比较安全的范围。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在改良的RSSMA中,内耳道上结节前—后、中线一侧方的骨质可以全部磨除;岩尖的上—下(可磨除8.22mm骨质)、前—后:中线一侧方的骨质可以部分磨除;其中三叉神经在磨除后可增加显露9.26mm;内耳道前后壁夹角可扩大33.06°的手术视野;可显露上斜坡的范围约93.08mm2,中颅窝约148.76mm2。结论: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仪相结合的条件下进行改良的RSSMA较传统入路更简便、安全、实用、微创,改良的RSSMA是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研究 乙状窦后入路 岩斜区 内耳道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及岩骨段颈内动脉的断面解剖学研究与三维模型构建
7
作者 李小松 钟东 +6 位作者 唐玲 汪克建 骆世芳 侯良娟 漆伟 孙善全 冉建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的:为解剖学习和临床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颞骨及岩骨段颈内动脉(petrous carotid artery,PCA)的三维立体形态学参数。方法:该研究中,我们采用数字化可视人(中国首例女性)的数据集(该断层层厚较薄,重建图像更逼真,数据更精确),对颞... 目的:为解剖学习和临床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颞骨及岩骨段颈内动脉(petrous carotid artery,PCA)的三维立体形态学参数。方法:该研究中,我们采用数字化可视人(中国首例女性)的数据集(该断层层厚较薄,重建图像更逼真,数据更精确),对颞骨及PCA进行断面解剖学观察,提取相关断面图像信息,分别应用Adobe photoshop CS3、Amira和Maya软件,对颞骨及PCA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显示。结果:通过3个典型的层面(即外半规管层面、前庭窗层面、咽鼓管层面),对其主要结构的断面形态及毗邻关系进行描述。重建三维模型可清楚地显示颞骨内部结构和PCA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同时尚可任意角度旋转、切割、组合和整体显示相关结构。PCA水平段与PCA弯曲部和内耳道内侧缘连线的夹角平均值为67.5度。结论:采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的颞骨及PCA结构清晰,其构建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揭示颞骨内部结构及与PCA的毗邻关系,为解剖学习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直观便捷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岩骨段颈内动脉 三维重建 数字化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3在小鼠鼻腔中的表达
8
作者 李小松 汪克建 +4 位作者 骆世芳 侯良娟 漆伟 孙善全 冉建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599,629,共5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3(AQP3)在小鼠鼻腔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研究野生型和AQP3基因敲除小鼠鼻腔嗅黏膜、呼吸道黏膜和犁鼻器中AQP3的表达特征。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QP3在小鼠嗅黏膜上皮层的基底细胞和支...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3(AQP3)在小鼠鼻腔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研究野生型和AQP3基因敲除小鼠鼻腔嗅黏膜、呼吸道黏膜和犁鼻器中AQP3的表达特征。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QP3在小鼠嗅黏膜上皮层的基底细胞和支持细胞膜上表达强烈,并在嗅黏膜固有层中Bowman腺的基底外侧膜上表达;AQP3在嗅黏膜和上呼吸道黏膜组织中基底细胞的表达相延续;AQP3表达于犁鼻器非感觉黏膜上皮中的基底细胞。嗅黏膜组织急性分离后免疫荧光结果证实,AQP3不表达于嗅神经元。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野生型小鼠嗅黏膜组织液中可检测到AQP3的表达,而基因敲除小鼠嗅黏膜组织液中未能检测到相应条带。结论:AQP3广泛分布于鼻腔嗅黏膜、呼吸道黏膜和犁鼻器中的非神经元细胞,可能参与嗅黏膜组织局部水、甘油平衡的调节,在嗅神经元兴奋性维持、鼻腔黏膜组织的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3 鼻腔 黏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通过激活AMPK减轻大鼠创伤性骨关节炎 被引量:2
9
作者 康飞科 孙强 +2 位作者 陈永锋 漆伟 王远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G-Rb1)治疗大鼠创伤性骨关节炎(PTOA)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切开髌骨外侧皮肤后立即缝合伤口,其他组大鼠采用前十字韧带切断加半月板部...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G-Rb1)治疗大鼠创伤性骨关节炎(PTOA)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切开髌骨外侧皮肤后立即缝合伤口,其他组大鼠采用前十字韧带切断加半月板部分切除法建立PTOA动物模型。建模2 h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2 mL生理盐水。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2 mL浓度为10,20,40 mg/(kg·d)的G-Rb1溶液。抑制剂组大鼠灌胃2 mL浓度为40 mg/(kg·d)的G-Rb1溶液,同时腹腔注射20 mg/(kg·d)AMPK抑制剂Compound C。各组大鼠均处理4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大鼠关节软骨形态。采用番红O/固绿染色法评价大鼠关节软骨退变,然后进行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ARSI)评分。采用TUNEL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RT-qPCR测定大鼠软骨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ollagen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软骨中AMP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软骨损伤和退变明显减轻,OARSI评分和软骨细胞TUNEL阳性率均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Bax和MMP-13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Bcl-2、CollagenⅡ、Runx2和BMP-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AMPKα相对磷酸化水平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Compound C减弱了高剂量G-Rb1对PTOA大鼠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G-Rb1通过激活AMPK减轻大鼠PTOA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创伤性骨关节炎 AMP活化蛋白激酶 炎症 软骨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羧酸转运蛋白1、2在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文娟 孙善全 +5 位作者 朱淑娟 宋开琴 黄思琴 漆伟 陆蔚天 汪克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2在人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星形细胞瘤增殖、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人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51例,运用H-E染色作病理诊断分级,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免疫...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2在人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星形细胞瘤增殖、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人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51例,运用H-E染色作病理诊断分级,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免疫印迹观察MCTl、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MCTl、2在人星形细胞瘤中均有高表达l在高级别肿瘤组织中其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组织,并且随病理级别的升高其表达逐渐增强。结论:MCTl、2在人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增强,其强度变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羧酸转运蛋白 星形细胞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骨科教学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漆国栋 彭正刚 +3 位作者 王娜 付渝 江琼 漆伟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4期623-628,641,共7页
目的分析近十年骨科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期为骨科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及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主题为“骨科”和“教学”的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11年1月-2020年12月,经Refworks格式转化后,运... 目的分析近十年骨科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期为骨科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及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主题为“骨科”和“教学”的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11年1月-2020年12月,经Refworks格式转化后,运用CiteSpace 5.6.R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195篇,近10年发文量呈增长趋势。作者合作图谱得到作者276位,其中60位核心作者。机构合作图谱得到机构100个,其中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文量最多。关键词图谱共纳入关键词178个,热点关键词为“3d打印”“骨科教学”“临床实习教学”“临床护理教学”“PBL教学法”等,可得到11个聚类分析与13个突现词。结论我国骨科教学研究近十年发文数量逐渐增加,但是核心作者团队及研究机构较少,应加强研究质量,并鼓励跨机构及地区的合作。现研究热点为传统教学方法新探索,如CBL结合PBL、临床路径教学法等,以及新技术引入,如3d打印、互联网+等,这些都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教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花清瘟结合西医方案对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漆国栋 漆伟 +3 位作者 江琼 申开琴 张雪 张练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7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通过无对照单个率的Meta分析法统计连花清瘟结合西医方案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率,以此系统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连花清瘟结合... 目的:通过无对照单个率的Meta分析法统计连花清瘟结合西医方案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率,以此系统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连花清瘟结合西医方案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181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连花清瘟结合西医方案的有效率较高为0.83,95%CI(0.72,0.95)。主症消失率中,发热消失率为0.88,95%CI(0.78,0.98),咳嗽消失率为0.67,95%CI(0.57,0.78),乏力消失率为0.69,95%CI(0.54,0.84)。发热消失率高于咳嗽、乏力消失率(P<0.05)。代表性兼症消失率中,胸闷消失率为0.72,95%CI(0.58,0.85),食欲减退消失率为0.34,95%CI(0.20,0.47),咳痰消失率为0.59,95%CI(0.42,0.75)。食欲减退消失率低于胸闷、咳痰消失率(P<0.05)。纳入研究在口服连花清瘟后均未报道出现新的不适症状或导致体征加重。结论:连花清瘟结合西医方案对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有效率较高,能显著治愈主症特别是其中的发热症状,以及代表性兼症,且临床安全性良好,在本次抗疫中取得了出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中西医结合 连花清瘟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科隆蛋扣件区段钢轨波磨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漆伟 刘美 +2 位作者 程梽 李童 崔晓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结合现场测试发现的小半径曲线科隆蛋扣件区段内轨的钢轨波磨现象,基于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理论研究了该波磨现象的成因。首先,结合现场调研建立了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相应的转向架-轮对-钢轨系统有限元模型。... 结合现场测试发现的小半径曲线科隆蛋扣件区段内轨的钢轨波磨现象,基于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理论研究了该波磨现象的成因。首先,结合现场调研建立了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相应的转向架-轮对-钢轨系统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复特征值分析研究了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特性。最后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一系悬挂垂向刚度阻尼和科隆蛋扣件刚度阻尼对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导向轮对与钢轨间的饱和蠕滑力引起的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是诱导小半径曲线科隆蛋扣件区段钢轨波磨的主要成因。转向架-轮对-钢轨系统中一系悬挂的垂向刚度和阻尼对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较小,而科隆蛋扣件参数对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较为明显。随扣件垂向刚度的增加,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扣件垂向刚度为20 MN/m时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同时增大扣件的垂向阻尼可以一定程度抑制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摩擦自激振动 科隆蛋扣件 钢轨波磨 动力学分析 复特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漆伟 燕艺谋 +2 位作者 史志强 王佳乐 史文婕 《中国新通信》 2020年第16期117-117,共1页
在当前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电力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电力调度系统工作质量。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文简单概述了可视化技术及其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可视化技术 电力调度 自动化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地铁线路曲线段异常波磨现象的产生机理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晓璐 漆伟 +2 位作者 杜子学 董睿玺 钟建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28-236,共9页
针对山地城市地铁线路钢轨波磨通常发生在长大坡道大半径曲线外轨处的异常波磨现象,根据现场调研建立了波磨高发区段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As地铁车辆通过波磨高发区段时导向轮对-钢轨系统的动态特性。基于轮轨摩擦自激振动... 针对山地城市地铁线路钢轨波磨通常发生在长大坡道大半径曲线外轨处的异常波磨现象,根据现场调研建立了波磨高发区段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As地铁车辆通过波磨高发区段时导向轮对-钢轨系统的动态特性。基于轮轨摩擦自激振动观点建立了相应区间弹性长轨枕支承轮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分析研究了波磨高发区段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特性。综合动力学分析和摩擦自激振动分析,研究了轮轨蠕滑特性、轮轨摩擦自激振动与波磨病害的关联性,从而揭示此类异常波磨病害的产生机理。进一步地,分别研究了车辆动力学参数和轨道支承结构参数对该区段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并提出抑制波磨的相关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山地城市地铁线路波磨高发区段的缓和曲线到圆曲线处导向轮对外轮与外轨间的蠕滑力趋于饱和,轮轨间饱和蠕滑力易于诱导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的产生,从而可能导致曲线外轨处产生波长为50~60 mm的异常波磨。在抑制方法的研究中发现车辆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对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特性的影响不大。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扣件垂向刚度和垂向阻尼有助于抑制该区段轮轨摩擦自激振动的发生,当扣件的垂向刚度为5 MN/m,垂向阻尼为10000 N·s/m时,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发生的可能性最小。以上均为山地城市异常波磨病害的抑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山地城市地铁 动力学分析 摩擦自激振动分析 抑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hree-body interaction on dynamic and static structure factors of an optically-trapped Bose gas
16
作者 漆伟 梁兆新 张志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9期292-297,共6页
We investigate how three-body interactions affect the elementary excitations and dynamic structure factor of a Bose- Einstein condensate trapped in a one-dimensional optical lattice. To this end, we numerically solve ... We investigate how three-body interactions affect the elementary excitations and dynamic structure factor of a Bose- Einstein condensate trapped in a one-dimensional optical lattice. To this end, we numerically solve the Gross-Pitaevskii equation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Bogoliubov equa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ree-body interactions can change both the Bogoliubov band structure and the dynamical structure factor dramatically,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the two-body interaction being relatively small. Furthermore, when the optical lattice is strong enough, the analytical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sum-rule approach,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at: the effects of three-body interactions on the static structure Ihctor can be significantly amplified by an optical lattice. Our predictions should be observable within the current Bragg spectroscopy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structure factor three-body interaction optical latt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a resonantly polariton condensate in discrete lattices
17
作者 漆伟 郭晓刚 +1 位作者 董亮伟 张晓斐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We study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a resonantly polariton condensate in a discrete lattice.Employing a discrete gain-saturation model,we derive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for the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by means of th... We study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a resonantly polariton condensate in a discrete lattice.Employing a discrete gain-saturation model,we derive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for the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by means of the linear-stability analysis.Effects of the pumping strength,the nonlinearity,the strength of the detuning,and the coupling strength on the modulation instability are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will dramatically change the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condition.We believe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s in this work can be useful for future possible experiment of exciton-polariton condensate in lat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polariton condensate discrete latt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制动区段钢轨波磨抑制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晓璐 唐传平 +2 位作者 包鹏羽 漆伟 李君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6-664,共9页
为研究高速列车制动区段制动结构/轨道结构对轮对-轨道-制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首先,结合现场调研,建立CRH3高速列车轮对-轨道-制动系统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复特征值法研究考虑轮轨粘滑和制动滚滑作用下的轮对-轨道-制动系统的摩... 为研究高速列车制动区段制动结构/轨道结构对轮对-轨道-制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首先,结合现场调研,建立CRH3高速列车轮对-轨道-制动系统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复特征值法研究考虑轮轨粘滑和制动滚滑作用下的轮对-轨道-制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特性;进而探究制动结构中表面织构对整个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特性的影响;最后,对轨道结构中扣件参数进行参数化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粒子群算法求得抑制钢轨波磨的扣件参数的最优解.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在制动区段时,轮轨粘滑和制动滚滑作用导致的轮对-轨道-制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主要频率为526.75 Hz,与现场波磨特征频率接近,说明轮对-轨道-制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可能是该区段钢轨波磨的主要诱因;采用具有表面织构的闸片或制动盘能有效抑制制动区段的钢轨波磨,其中沟槽型闸片的抑制效果最佳;当扣件的垂向刚度为65.5 MN/m,横向刚度为46.0 MN/m,垂向阻尼为84.0 kN·s/m和横向阻尼为23.5 kN·s/m时,可以抑制高速列车制动区段的钢轨波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摩擦自激振动 高速列车 表面织构 扣件参数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城市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专业
19
作者 漆伟 《城市与减灾》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城市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是中国地震局直属防灾科技学院新建的一个专业,目的是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培养青年工作者。开设该专业以来,受到了社会各个部门的关注。
关键词 决策技术 应急救援 城市 灾害应急管理 中国地震局 工作者 防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tional Approach to Study PT-Symmetric Solitons in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with Non-locality of Interactions
20
作者 Wei Qi Hai-Feng Li Zhao-Xin Lia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14,共5页
Considering the non-locality of interactions in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solitons subject to a PT-symmetric potential are discuss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variational approach, we ... Considering the non-locality of interactions in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solitons subject to a PT-symmetric potential are discuss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variational approach, we investigate how the non-locality of interactions affects the self-localization and stability of a condensate with attractive two-body interaction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non-locality of interactions dramatically influences the shape,width, and chemical potential of the condensate. Analytically variational computation also predicts that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negative non-local interaction strength(p_c < 0) with each fixed two-body interaction(g_0 < 0),and there exists no bright soliton solution for p_0 < p_c. Furthermore, we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non-locality interact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olitons using the Vakhitov–Kolokolov stability criterion. It is shown that for a positive non-local interaction(p_0 > 0), there always exist stable bright solitons in some appropriate parameter reg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S stability INFLU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