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粉加工过程中乳蛋白结构及消化特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铭 沈玉 +4 位作者 张佳欣 郭鸰 赵倩玉 满朝新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乳蛋白是乳粉中重要成分之一,具有种类丰富的氨基酸及良好消化特性,生物利用度高,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素,对人体尤其是新生儿生长发育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目前,乳粉加工需经过原料乳验收、均质、灭菌、喷雾干燥等过程,乳蛋白受加工条件影响... 乳蛋白是乳粉中重要成分之一,具有种类丰富的氨基酸及良好消化特性,生物利用度高,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素,对人体尤其是新生儿生长发育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目前,乳粉加工需经过原料乳验收、均质、灭菌、喷雾干燥等过程,乳蛋白受加工条件影响,发生变性、聚集、交联、氧化及美拉德反应等复杂变化,导致乳粉中蛋白质组分和消化特性发生改变。均质方式、均质压力及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差异,对乳蛋白结构及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本文从蛋白质结构及消化特性两个方面系统性概述巴氏杀菌、延长货架期处理、超高温瞬时杀菌、喷雾干燥和高压均质、超声均质对不同乳蛋白的影响及活性蛋白损失程度,阐明乳蛋白变化机制及结构变化与消化特性关联机制,为未来乳品加工参数选择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蛋白 热加工 机械加工 蛋白结构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JM108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文 李宝磊 +7 位作者 侯保朝 洪维鍊 何剑 梁超 张宇 满朝新 姜毓君 郭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本研究以嗜热链球菌JM108的生长和代谢为研究对象,以建立随时间变化模型,模拟细菌的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变化。在M17培养基中接种嗜热链球菌JM108,每隔2 h对发酵体系内的嗜热链球菌JM108活菌数、乳酸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 本研究以嗜热链球菌JM108的生长和代谢为研究对象,以建立随时间变化模型,模拟细菌的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变化。在M17培养基中接种嗜热链球菌JM108,每隔2 h对发酵体系内的嗜热链球菌JM108活菌数、乳酸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3种经典模型Logistic模型、Boltzmann模型和SGompertz模型对实验值进行非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最适合用于描述细菌生长动力学、乳酸生成动力学和葡萄糖消耗动力学,其R2值分别为0.9974、0.9947和0.9964,均大于0.99,拟合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均小于15%,拟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嗜热链球菌JM108生长量动力学方程为:y=8.59+-2:39/1+(x/2.32)^(0.02);乳酸生成量动力学方程为:y=1.05+-1:061+(x/3.67)^(3.23);葡萄糖消耗量动力学方程为:y=0.02+0.151+(x/3.47)^(3.90)。建立嗜热链球菌JM108的发酵动力学模型,为描述发酵的动力学特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JM108 发酵 发酵过程 非线性拟合 发酵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灭菌对乳中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及贮藏中变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甄子竹 齐炳理 +8 位作者 袁芷玉 李楠 潘俊宇 赵锋 王静 曲波 曹宏伟 满朝新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5,共7页
超高温灭菌乳具有保质期长且无需冷藏进行长途运输等优点,然而牛乳在超高温灭菌处理和贮藏过程中,牛乳蛋白发生聚集,从而对品质产生负面影响。文章论述了经过超高温灭菌处理后牛乳蛋白的相互作用和聚集行为的内在机制,涵盖了热处理对酪... 超高温灭菌乳具有保质期长且无需冷藏进行长途运输等优点,然而牛乳在超高温灭菌处理和贮藏过程中,牛乳蛋白发生聚集,从而对品质产生负面影响。文章论述了经过超高温灭菌处理后牛乳蛋白的相互作用和聚集行为的内在机制,涵盖了热处理对酪蛋白和酪蛋白胶束的影响、蛋白质交联的形成、巯基/二硫键的反应、变性乳清蛋白与酪蛋白/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以及酪蛋白胶束在加热时的解离。此外,梳理了影响蛋白聚集的因素和改善方法,旨在更好地了解牛奶成分的变化与乳制品稳定性之间的关联,为提升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与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灭菌 蛋白聚集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沙门氏菌后生元的筛选及其原始菌株全基因组分析
4
作者 黄燕 苏悦 +5 位作者 李施扬 祁雪鹤 贾嫒 姜毓君 杨鑫焱 满朝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205,共11页
目的:筛选抗沙门氏菌效果良好的后生元,开发具有产业化价值的后生元原料。方法:测定30株乳酸菌后生元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的能力,筛选出效果最好的5株后生元。随后对这5株后生元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和侵袭HT-29细胞的能力进行测定... 目的:筛选抗沙门氏菌效果良好的后生元,开发具有产业化价值的后生元原料。方法:测定30株乳酸菌后生元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的能力,筛选出效果最好的5株后生元。随后对这5株后生元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和侵袭HT-29细胞的能力进行测定,筛选出效果最显著的后生元,并对其原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植物乳杆菌JM015后生元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5.12±0.53 mm,同时能有效降低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和侵袭HT-29细胞90%以上。植物乳杆菌JM015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其具有环内酯自诱导剂、萜类、核糖体合成和翻译后修饰肽-like和III型聚酮合酶等4个抑菌相关基因簇与1个与植物乳杆菌素的产生有关的基因簇。此外,其中还存在纤维连接蛋白、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三糖-磷酸异构酶等多个黏附相关的编码基因。同时,经吲哚、溶血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等试验验证了植物乳杆菌JM015的安全性。结论:植物乳杆菌JM015后生元具有抗沙门氏菌的能力,可作为新的后生元原料用于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后生元 鼠伤寒沙门氏菌 抗菌 全基因组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A2β-酪蛋白基因型的鉴定及其消化性能的比较
5
作者 李师行 徐洪涛 +6 位作者 李笑 孙美玲 杨鑫焱 项鹏宇 杨智浩 满朝新 姜毓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67,共8页
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由于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消化后产生的物质也不相同。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生物活性影响,通过分析和监测该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实现对A1/A2β-酪蛋白生物功能的探索。在本研究中,... 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由于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消化后产生的物质也不相同。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生物活性影响,通过分析和监测该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实现对A1/A2β-酪蛋白生物功能的探索。在本研究中,对采自某一牧场不同奶牛的牛奶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别,并借助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牛奶分离出的β-酪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最后构建静态体外消化模型比较β-酪蛋白在消化性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A1和A2β-酪蛋白的浓度分别为0.62 mg/mL和0.66 mg/mL,纯度分别为95.28%和96.60%。两种β-酪蛋白的最终消化率均在90%左右,差异不显著。A2β-酪蛋白自肠消化阶段开始直至消化结束表现出了更高的水解度,为25.34%。随着胃肠消化时间的增加,两种β-酪蛋白的粒径不断减小,电位绝对值不断增大,并且A2β-酪蛋白在粒径和电位上的变化程度大于A1β-酪蛋白。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A1和A2β-酪蛋白在静态体外消化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2β-酪蛋白可能具有比A1β-酪蛋白更好的消化性能,为进一步拓宽A2β-酪蛋白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 Β-酪蛋白 A2 Β-酪蛋白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体外模拟消化 消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对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乳球蛋白致敏性及功能属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铭 庞立冬 +4 位作者 刘时宇 黄镇 张微 杨鑫焱 满朝新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80,共10页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乳清蛋白中主要过敏原,所引起的食物过敏反应对婴幼儿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文章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不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对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Lg致敏性的影响,利用多光谱学等技术...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乳清蛋白中主要过敏原,所引起的食物过敏反应对婴幼儿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文章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不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对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Lg致敏性的影响,利用多光谱学等技术研究不同蛋白酶水解预处理对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Lg构象和功能属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酶水解预处理后淀粉样原纤维改性会使二级结构中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改变表面疏水性以及荧光强度。不同酶水解后使淀粉样原纤维改性的蛋白致敏表位被破坏或暴露,导致其致敏性升高或降低。菠萝蛋白酶水解后再进行淀粉样原纤维改性的β-Lg可改善发泡性和发泡稳定性。不同酶水解后淀粉样原纤维改性的β-Lg乳化性降低、乳化稳定性提高、还原能力降低,而仅淀粉样原纤维改性β-Lg还原能力升高。研究有助于推动生产低致敏高品质蛋白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致敏性 淀粉样原纤维 酶水解 功能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作为后生元介导维护肠道屏障相关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煜博 李佳睿 +5 位作者 庞琪瑶 赵海洁 李鸿萱 张宇 姜毓君 满朝新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4期192-199,共8页
鼠李糖乳杆菌因其良好的益生特性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鼠李糖乳杆菌的重要代谢产物——胞外多糖,可作为后生元,发挥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与降胆固醇以及维护肠道内屏障等多种生物学活性。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介导和维护肠道屏障稳态领... 鼠李糖乳杆菌因其良好的益生特性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鼠李糖乳杆菌的重要代谢产物——胞外多糖,可作为后生元,发挥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与降胆固醇以及维护肠道内屏障等多种生物学活性。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介导和维护肠道屏障稳态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对其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文将国内外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介导维护肠道屏障稳态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作为后生元在维护肠道屏障方面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鼠李糖乳杆菌 胞外多糖 肠道屏障 后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菌株对发酵乳品质与功能特性的改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烨 侯保朝 +5 位作者 洪维錬 何剑 李宝磊 满朝新 姜毓君 张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2-380,共9页
发酵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发酵乳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市面上的发酵乳多数是以单菌株或传统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发酵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发酵乳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市面上的发酵乳多数是以单菌株或传统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制备而成的,但是以此生产发酵乳会有发酵时间过长、口感略差和稳定性不佳等问题。近年来,复配菌株作为发酵乳的发酵剂成为发酵乳制备方向的研究热点,利用不同菌株间的互作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代谢产物的含量和丰富度,进而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及功能特性,弥补传统发酵乳在产品形态以及感官体验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综述了复配菌株能够加快发酵乳pH下降速度,丰富产品感官以及改善其流变特性和持水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发酵乳在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抑菌等功能方面的能力。最后展望了发酵乳在未来可以进行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今后发酵乳的多元化、功能化、精准化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 发酵乳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文芳 李宝磊 +5 位作者 侯保朝 洪维錬 何剑 张宇 姜毓君 满朝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3,共8页
文章探讨了乳基质成分、加工工艺、发酵菌种及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发酵乳稳定性的影响。发酵乳较低的稳定性易导致不理想的质地和风味,降低消费者接受度。总固体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会增加发酵乳的黏度、稠度以及持水力,脂肪的含量以及粒... 文章探讨了乳基质成分、加工工艺、发酵菌种及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发酵乳稳定性的影响。发酵乳较低的稳定性易导致不理想的质地和风味,降低消费者接受度。总固体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会增加发酵乳的黏度、稠度以及持水力,脂肪的含量以及粒径大小都会影响发酵乳质地。未加热和严重热处理的乳会比最佳热处理的乳更容易脱水收缩,在较高压力和热处理后的均质化过程有助于减少脱水。搅拌5 min,38℃下平滑,并在管式换热器(THX)中冷却的联合操作,可以改善搅拌型酸奶储存过程中的硬度、黏度和稠度。0℃冷却能够改善凝胶性能,缩短冷却时间,节省时间和能源。此外,分泌EPS的发酵剂可以有效地提高保水能力,改善乳清分离,为发酵乳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稳定性 感官特性 质构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婧祺 秦雪 +7 位作者 邱月 关宁 廖江 余志宝 裴晓燕 杨鑫焱 姜毓君 满朝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乳及乳制品营养成分丰富,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因此乳及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生长规律以及源头控制研究备受关注。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基于数学算法,是挖掘微生物动态规律、解析微生物对食品品质变化... 乳及乳制品营养成分丰富,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因此乳及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生长规律以及源头控制研究备受关注。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基于数学算法,是挖掘微生物动态规律、解析微生物对食品品质变化影响的重要技术支撑,在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预测微生物模型种类,从微生物生长预测、货架期预测、微生物产毒预测等模型应用角度对预测微生物学模型进行介绍,并对近年来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预测微生物学在乳及乳制品安全方面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及乳制品 微生物污染 预测微生物学模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应激对原料乳组分及超高温灭菌乳存储期理化变化的影响
11
作者 甄子竹 袁芷玉 +7 位作者 李楠 赵锋 王静 曲波 曹宏伟 满朝新 齐炳理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温度是影响牛乳品质的重要应激因素,包括热应激和冷应激,在我国北方尤其是高寒地区冷应激对牛乳品质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研究了冷应激对原料乳品质的影响及加工成超高温灭菌乳在储存期间的物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冷应激原料乳脂肪含... 温度是影响牛乳品质的重要应激因素,包括热应激和冷应激,在我国北方尤其是高寒地区冷应激对牛乳品质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研究了冷应激对原料乳品质的影响及加工成超高温灭菌乳在储存期间的物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冷应激原料乳脂肪含量偏高、脂肪球更大,而总蛋白含量较低,α一乳白蛋白含量更高,在超高温灭菌乳储存期间更容易发生脂肪聚集。研究为实际生产中奶牛冷应激的合理控制与提高加工产品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应激 超高温灭菌乳 储存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产量对超高温灭菌乳存储期理化性质及稳定性影响
12
作者 袁芷玉 甄子竹 +8 位作者 李楠 曲波 齐炳理 王静 赵锋 曹宏伟 姜毓君 贺永强 满朝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6,共6页
文章以不同产量的原料乳制备超高温灭菌乳,探究其乳成分、理化性质和储藏期间稳定性变化,为进一步提高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稳定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乳成分方面,高产原料乳乳糖率高于低产原料乳,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形物率、菌落... 文章以不同产量的原料乳制备超高温灭菌乳,探究其乳成分、理化性质和储藏期间稳定性变化,为进一步提高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稳定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乳成分方面,高产原料乳乳糖率高于低产原料乳,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形物率、菌落总数和嗜冷菌总数低于低产原料乳。在理化性质方面,低产原料乳出现酒精阳性乳概率较高,高产原料乳及超高温灭菌乳脂肪球直径低于低产乳,表明乳产量不同对乳成分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对低产原料乳制备的超高温灭菌乳在储藏过程中酪蛋白胶束和脂肪球聚集情况研究,表明低产乳更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产量 超高温灭菌乳 乳成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J26组合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研究
13
作者 郑亚平 郝占西 +2 位作者 姜毓君 满朝新 张宇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64,共10页
胞外多糖是一类来源广泛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潜力。文章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副干酪乳酪杆菌(副干酪乳杆菌)JY56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26 h,发酵pH为6.0。进一步制备了植物乳植杆菌... 胞外多糖是一类来源广泛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潜力。文章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副干酪乳酪杆菌(副干酪乳杆菌)JY56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26 h,发酵pH为6.0。进一步制备了植物乳植杆菌J26与副干酪乳酪杆菌JY56胞外多糖组合物(J26&JY56 Exopolysaccharide Composition, JEC)。为了研究组合物JEC对肥胖的影响,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肥胖小鼠模型。经饮食干预10周后,结果表明,组合物JEC减缓体重增加的效果显著(P<0.05),缓解了由于长期摄入高脂饮食造成的肝脏脂肪堆积,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JEC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301.77±9.87) ng/L、IL-6(225.39±10.09) ng/L、IL-1β(21.92±1.58) ng/L和IFN-γ(180.90±8.52)ng/L含量明显低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小鼠组(HFD)(P<0.05)。此外,JEC组的肝细胞中未观察到明显的脂滴空泡和坏死细胞,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植物乳植杆菌J26与副干酪乳酪杆菌JY56胞外多糖组合物JEC具有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J26 副干酪乳酪杆菌JY56胞外多糖 组合物 合生素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后酸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4
作者 朱曼 李宝磊 +5 位作者 侯保朝 洪维錬 何剑 张宇 姜毓君 满朝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200-208,共9页
发酵乳因其独特的口感及较高的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微生物残余的代谢活性导致发酵乳出现后酸化现象,使其在冷链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品质急剧下降,菌株稳定性显著降低,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并且缩短产品的货架... 发酵乳因其独特的口感及较高的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微生物残余的代谢活性导致发酵乳出现后酸化现象,使其在冷链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品质急剧下降,菌株稳定性显著降低,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并且缩短产品的货架期。因此,该文探讨影响发酵乳后酸化的因素(包括发酵剂的类型、乳的成分、加工参数、益生菌和益生元),对发酵乳后酸化的产生机制进行讨论,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综述控制发酵乳后酸化的措施,讨论相关技术的局限性,以期为减弱发酵乳的后酸化程度,改善发酵乳的货架期品质提供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酸奶 后酸化 影响因素 产生机制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品安全控制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祁雪鹤 宋丹靓敏 +5 位作者 苏群超 黄燕 贾嫒 杨鑫焱 满朝新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6,共5页
为保障乳品质量与安全,近年来不断开发高效乳品安全溯源技术。文章介绍了乳品安全溯源技术现状,对原料乳收集及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乳品掺假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无线射频识别(RFID)及电子产品码技术、指纹技术和区域链技术及其... 为保障乳品质量与安全,近年来不断开发高效乳品安全溯源技术。文章介绍了乳品安全溯源技术现状,对原料乳收集及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乳品掺假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无线射频识别(RFID)及电子产品码技术、指纹技术和区域链技术及其在乳品安全溯源方面的国内外实例,为乳品安全溯源问题提供思路,便于出现问题时及时追溯源头,促进乳品行业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安全 溯源技术 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p-PCR指纹图谱技术在乳酸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满朝新 迟涛 +6 位作者 胡博韬 房玉国 王旻 周艳秋 韩琳琳 胡惠秩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共3页
采用了rep-PCR指纹图谱技术,对分离自内蒙古通辽地区的传统发酵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应用rep-PCR指纹图谱技术能够对实验菌株达到非常好的分辨能力。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乳酸菌呈现出非常高的多样性,其中Lactobacillus pl... 采用了rep-PCR指纹图谱技术,对分离自内蒙古通辽地区的传统发酵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应用rep-PCR指纹图谱技术能够对实验菌株达到非常好的分辨能力。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乳酸菌呈现出非常高的多样性,其中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等6种菌种是这些传统发酵乳中常见的种,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优势种;而且还发现同一乳酸菌种群指纹图谱存在一些特征性的条带,这将为我们快速鉴定乳酸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rep—PCR 传统发酵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NCFM对IL-6ST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满朝新 李理 +2 位作者 吕学娜 姜毓君 宋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8,共3页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于Caco-2和灌服小鼠后对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ST)表达的影响,确定其免疫调节作用。在Caco-2细胞与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后,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il-6st基因的表达,il-6st基因的表达量呈现...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于Caco-2和灌服小鼠后对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ST)表达的影响,确定其免疫调节作用。在Caco-2细胞与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后,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il-6st基因的表达,il-6st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嗜酸乳杆菌NCFM灌服小鼠后,肠道上皮细胞中il-6st基因短暂性上调后下降的趋势。通过特异性抑制剂PDTC证明il-6st基因的表达受到p38 MAPK途径的调控。因此,嗜酸乳杆菌NCFM能够诱导细胞因子il-6st短暂性的表达,进一步增加了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NCFM CACO-2细胞 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ST)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NCFM黏附定植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满朝新 李理 +1 位作者 韩琳琳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6,共3页
采用实时定量(Real-time)PCR的方法对嗜酸乳杆菌NCFM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情况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实时定量(Real-time)PCR用来菌数的评估具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和稳定性。小鼠灌胃一周的过程中,在小鼠的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盲肠... 采用实时定量(Real-time)PCR的方法对嗜酸乳杆菌NCFM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情况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实时定量(Real-time)PCR用来菌数的评估具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和稳定性。小鼠灌胃一周的过程中,在小鼠的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盲肠、结肠和粪便中菌体的数量并没有出现数量级上的增长或减少,说明我们灌胃的菌体浓度适当,并没有引起小鼠体内的菌群失调。而在灌胃第1 d,基本上各部分的肠组织和粪便中菌体的数量都有增加,说明灌胃初期菌体在肠道中有较好的定植。而第3、5和7 d小鼠肠道和粪便中的菌体数量上下波动,但并没有显著地增加或减少,说明小鼠体内的菌群数量达到了一个平衡,并不会因为持续灌胃就打破这个平衡。因此,嗜酸乳杆菌NCFM具有良好的定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 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NDC 75017的降胆固醇作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今雨 满朝新 +4 位作者 杨相宜 董鑫悦 郎友 闫天文 姜毓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分离自中国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本实验对其体外环境耐受性及其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活菌计数法检测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在pH 2.0~3.0的酸性环境、胆盐质量浓度0.3g/100mL、NaCl质量浓度0~7g/100mL以及模... 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分离自中国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本实验对其体外环境耐受性及其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活菌计数法检测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在pH 2.0~3.0的酸性环境、胆盐质量浓度0.3g/100mL、NaCl质量浓度0~7g/100mL以及模拟人工消化液环境下的耐受情况;同时以邻苯二甲醛法测定其体外降胆固醇能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可耐受pH3.0及0.3g/100mL胆盐环境;在7g/100mL的高盐质量浓度条件活菌数仍可达108CFU/mL;可以通过胃进入肠道而保持活性,在肠道处理8h后存活率为58.73%。体外降胆固醇实验测得细菌发酵上清液、菌体洗涤液和细胞破碎液中的胆固醇脱除率分别为16.43%、26.35%和32.87%。植物乳杆菌NDC 75017环境耐受能力良好,具有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该菌株可以作为降胆固醇的潜在益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降胆固醇 消化道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抗氧化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少敏 周文琦 +3 位作者 李婷 满朝新 郭鸰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2,共5页
比较了嗜酸乳杆菌NCFM、植物乳杆菌ATCC 14917和植物乳杆菌NDC 75017这三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初步探究乳酸菌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机制。通过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比较了三株乳酸菌菌体及发酵液自由基清除能力... 比较了嗜酸乳杆菌NCFM、植物乳杆菌ATCC 14917和植物乳杆菌NDC 75017这三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初步探究乳酸菌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机制。通过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比较了三株乳酸菌菌体及发酵液自由基清除能力;将三株乳酸菌菌体及灭活菌体与受到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Caco-2细胞共培养后,比较Caco-2细胞胞内两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株乳酸菌均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NDC 75017菌体具有最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植物乳杆菌NDC 75017的发酵液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植物乳杆菌ATCC 14917发酵液具有最强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另一方面,与正常细胞相比,受到氧化损伤的Caco-2细胞胞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G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三株乳酸菌的活菌均能不同程度缓解胞内SOD活性降低和GPx活性升高的情况,但灭活菌体的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SOD GP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