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耳蜗植入术影像学评估体系初探 被引量:11
1
作者 鲜军舫 李永新 +4 位作者 满凤媛 王冰 刘中林 王振常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9-392,共4页
本文描述了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检查的作用。
关键词 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腭窝通道CT多平面的重建 被引量:8
2
作者 陶建华 王振常 +4 位作者 鲜军舫 李勇 满凤媛 毛征 刘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通过多排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正常成人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相关通道。方法选择无翼腭窝及其通道病变的成人共60例,螺旋CT扫描,骨算法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根据各个通道走... 目的通过多排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正常成人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相关通道。方法选择无翼腭窝及其通道病变的成人共60例,螺旋CT扫描,骨算法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根据各个通道走行,进行MPR。结果翼管前口横径(5.12±0.54)mm,后口横径(3.72±0.43)mm。翼管自前向后斜行向上43侧,斜行向下59侧,平行18侧。突入蝶窦腔内39侧,骑跨于蝶窦下壁54侧,位于蝶窦下壁的骨质内27侧。圆孔前口横径(3.29±0.25)mm。圆孔自前向后斜行向上41侧,斜行向下52侧,平行27侧。约1/2以下管壁突入蝶窦腔68侧,约1/2及以上管壁突入蝶窦腔31侧,位于蝶窦外下壁骨质内21侧。腭鞘管100%显示,管壁完整51侧,管径(0.88±0.04)mm。犁鞘管43%显示,管径(0.51±0.02)mm。蝶腭孔前后径(6.8±0.29)mm。腭大孔前后径(8.24±0.38)mm,横径(5.12±0.35)mm,腭大管与硬腭夹角(71.71±3.86)度。结论应用多排CT的MPR技术可以客观和全面的反映正常成人上述PPF通道的形态及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解剖学 局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影像学改变: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
3
作者 焦永红 吴绍芹 +3 位作者 满凤媛 贾红艳 刘刚 林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MRI观察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的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的影像特征。方法:对11例KIF21A基因R954W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Ⅰ型患者行MRI扫描。眼外肌和眼运动神经的眶内段采用二元-相位线圈,2-mm层... 目的:利用高分辨MRI观察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的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的影像特征。方法:对11例KIF21A基因R954W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Ⅰ型患者行MRI扫描。眼外肌和眼运动神经的眶内段采用二元-相位线圈,2-mm层厚T1加权像扫描;眼运动神经的脑池段采用头线圈,0.6-mm层厚3D-FIESTA序列扫描。结果: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患者的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滑车神经的眶内段和脑池段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其中8例的眶内段见可疑由动眼神经向外直肌发出的异常神经支配。全部患者双侧六条眼外肌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上直肌和提上睑肌最为严重。结论:高分辨MRI显示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患者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及‘Pulley'结构发育不良,提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原发病变是运动神经发育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 核磁共振 眼球运动神经 眼外肌 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髌骨脱位并内侧髌股韧带损伤3.0T MRI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杰 陈新 +3 位作者 齐超英 周会 魏江漫 满凤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99-2103,共5页
目的分析髌骨首次脱位内侧髌股韧带损伤3. 0T MRI表现。方法经临床证实急性首次髌骨脱位且年龄≤25岁的68例患者的3. 0T MRI进行分析,对MPFL损伤程度及部位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髌骨外脱位患者中,91. 2%的患者有MPFL损伤,其中32例为韧带I... 目的分析髌骨首次脱位内侧髌股韧带损伤3. 0T MRI表现。方法经临床证实急性首次髌骨脱位且年龄≤25岁的68例患者的3. 0T MRI进行分析,对MPFL损伤程度及部位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髌骨外脱位患者中,91. 2%的患者有MPFL损伤,其中32例为韧带I级(无断裂)损伤,12例为韧带II级(部分)损伤,14例为III级(完全)损伤。髌骨段损伤的有40. 3%;股骨段损伤的有29. 0%,其中股骨段浅面完整,深面信号增高疑似损伤的有6. 5%;中间段损伤的有8. 1%;混合部位损伤的有22. 6%。MPFL完全断裂伴有残存MPFL不同程度分层改变的有39例,且大部分发生在混合部位损伤的患者。结论髌骨首次脱位容易伴发MPFL损伤,3. 0T MRI是诊断和分型诊断急性MPFL损伤及术前评估的最好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光前测量后乳头线差值在乳腺X线摄影图像质量中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祖海平 满凤媛 +2 位作者 康天良 刘颖 穆学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16-2019,共4页
目的探讨曝光前测量后乳头线(posterior nipple line,PNL)差值在乳腺X线摄影图像质量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放射科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100例,每例患者均在曝光前、后测量同侧头尾位(craniocaudal,CC)及内外斜位(mediolateral... 目的探讨曝光前测量后乳头线(posterior nipple line,PNL)差值在乳腺X线摄影图像质量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放射科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100例,每例患者均在曝光前、后测量同侧头尾位(craniocaudal,CC)及内外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压板下的PNL长度及差值、每侧MLO位PNL末端与胸大肌下缘距离。曝光前后测量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并与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C位与MLO位PNL长度及差值、MLO位胸大肌末端与PNL末端差值,在曝光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曝光前后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_(cc)=0.9959,R^(2)_(MLO)=0.9869,R^(2)_(MLO)差值=0.8790,拟合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2)>0.9)。曝光前、后每侧乳腺CC和MLO位PNL差值、MLO位PNL与胸大肌下端差值与图像质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7)。结论曝光前PNL可以代替曝光后PNL线,通过调整体位提高乳腺显示充分性,对提高乳腺影像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乳头线 乳腺X线摄影 图像质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