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北种南移分期播种对生育期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满为群 杜维广 +2 位作者 印文汇 史建辉 张凤全 《大豆通报》 2002年第2期6-6,22,共2页
本文通过北种南移分期播种对大豆生育期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表明早熟品种晚播从生育期结构来看 ,主要表现为从苗期到开花期时间缩短 ,而生殖生长阶段所受的影响越来越小。从株高上看 ,超过早播品种(系 )的株高 ,还表现为单株荚数减... 本文通过北种南移分期播种对大豆生育期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表明早熟品种晚播从生育期结构来看 ,主要表现为从苗期到开花期时间缩短 ,而生殖生长阶段所受的影响越来越小。从株高上看 ,超过早播品种(系 )的株高 ,还表现为单株荚数减少 ,百粒重、粒茎比增加。哈尔滨市晚播与北安正常播期品种 (系 )生育进程的步伐基本一致 ,形态结构相似 ,大大缩小了与哈市正常播期生育进程和形态结构的差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生育期 结构 产量影响 北种南移 分期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产优质同步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Ⅱ.不同播法和叶面肥对大豆产量及脂肪含量和脂肪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怡 杜维广 +6 位作者 满为群 张桂茹 栾晓燕 薛庆喜 郭万勋 张凤全 姚桂莲 《大豆通报》 2002年第4期3-4,共2页
选用高油大豆品种“黑农 41” ,以不同播法 :双条播 (对照 )、穴播、窄行密植 ;不同叶面肥 :迦姆丰收、多微磷酸二氢钾 (对照 )、宇航牌多元叶面肥进行了播法和叶面肥的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穴播的产量、脂肪含量和脂肪产量均高于双... 选用高油大豆品种“黑农 41” ,以不同播法 :双条播 (对照 )、穴播、窄行密植 ;不同叶面肥 :迦姆丰收、多微磷酸二氢钾 (对照 )、宇航牌多元叶面肥进行了播法和叶面肥的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穴播的产量、脂肪含量和脂肪产量均高于双条播和窄行密植 ,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宇航牌多元叶面肥和多微磷酸二氢钾对脂肪含量及产量的正向效应基本一致 ,与迦姆丰收相比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产优质同步栽培 技术体系 叶面肥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轮回亲本回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栾晓燕 陈怡 +3 位作者 杜维广 张桂菇 满为群 谷秀芝 《大豆通报》 1995年第5期8-8,共1页
大豆轮回亲本回交效应的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栾晓燕,陈怡,杜维广,张桂菇,满为群,谷秀芝在大豆育种中,种质资源和亲本选配是大豆育种的基础。再加上适宜的杂交方式,就为有效选择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 大豆轮回亲本回交效应的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栾晓燕,陈怡,杜维广,张桂菇,满为群,谷秀芝在大豆育种中,种质资源和亲本选配是大豆育种的基础。再加上适宜的杂交方式,就为有效选择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大豆育种家们已经认识到引用外来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轮回亲本 回交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黑农38的栽培技术
4
作者 郭玉虹 杜维广 +3 位作者 陈怡 栾晓燕 满为群 李铭丰 《大豆通报》 2004年第5期9-9,共1页
“黑农 3 8”是一个高产、稳产、高油、抗病等综合性状非常好的大豆新品种 ,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上限及吉林、辽宁、内蒙等部分地区种植 ,是目前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栽品种之一。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黑农38 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光效种质与高产品种源库平衡研究──Ⅰ.去叶、荚对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满为群 杜维广 +4 位作者 张桂茹 栾晓燕 陈怡 谷秀芝 王彬如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1,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子R3和R6期去掉不同自次叶、荚,至R6和R6期,存留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均出现了强的补偿作用.高光效种质的补偿能力、源库平衡能力大于高产品种.去掉不同层次的叶、荚,不但影响本层次的源库单位,...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子R3和R6期去掉不同自次叶、荚,至R6和R6期,存留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均出现了强的补偿作用.高光效种质的补偿能力、源库平衡能力大于高产品种.去掉不同层次的叶、荚,不但影响本层次的源库单位,而且对另一源库单位也产生强烈的影响.高光效育种,应在选育单叶高光合能力和转化系数的同时,重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产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效种质 去叶 光合速率 干物质积累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豆荚光合作用结构体系的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栾晓燕 杜维广 +7 位作者 张桂茹 满为群 李桂琴 王学东 戈巧英 郝乃斌 桂明珠 陈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0-285,共6页
以黑农 4 0、黑农 4 1和黑农 37为材料 ,应用解剖学和电镜分析技术 ,对开花后始荚期 (R3)、结荚期 (R4 )、鼓粒初期 (R5)、鼓粒期 (R6 )、生理成熟期 (R7)等各期的豆荚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1)大豆豆荚由外、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 ,其中... 以黑农 4 0、黑农 4 1和黑农 37为材料 ,应用解剖学和电镜分析技术 ,对开花后始荚期 (R3)、结荚期 (R4 )、鼓粒初期 (R5)、鼓粒期 (R6 )、生理成熟期 (R7)等各期的豆荚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1)大豆豆荚由外、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 ,其中前两部分与叶片相似 ,具有一套完整的光合作用结构系统 ,即外果皮的表皮与叶片表皮结构相似具表皮毛和气孔 ;整个中果皮由 10余层薄壁细胞组成 ,内含叶绿体 ,为同化组织 ,在同化组织中间分布着发达的输导组织系统 ;(2 )随着豆荚的生长发育 ,同化组织的形态、大小及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荚 光合作用 结构观察 电镜分析 表皮 同化组织 维管系统 叶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杂种后代的子粒性状遗传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怡 谷秀芝 +5 位作者 黄承运 栾晓燕 杜维广 张桂茹 满为群 王彬如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16,共5页
本文应用不同花色、粒形、粒重和脐色的48个品种配制成24个杂交组合,研究其后代子粒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近圆形×椭圆形,其F_1代为椭圆形,粒形指数和百粒重略高于中亲值;双亲花色相同而脐色不同的组合,无色脐×褐脐(或无... 本文应用不同花色、粒形、粒重和脐色的48个品种配制成24个杂交组合,研究其后代子粒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近圆形×椭圆形,其F_1代为椭圆形,粒形指数和百粒重略高于中亲值;双亲花色相同而脐色不同的组合,无色脐×褐脐(或无色脐),F_1代均为无色脐,无色脐为显性,褐脐为隐性,其F_2代无色脐和褐脐的分离比例为3:1;双亲花色不同而种脐均无色的组合,F_1代为无色脐或蓝脐,蓝脐主要是白花亲本携带R基因所致,其F_2代蓝脐与无色脐的分离比例为9:7。种皮光泽度不同的品种杂交,F_1代种皮光泽度介于双亲中间,无显隐性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种后代 籽粒 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育阶段研究——Ⅱ.大豆鼓粒期长度遗传 被引量:2
8
作者 栾晓燕 杜维广 +5 位作者 满为群 张桂茹 陈怡 谷秀芝 王彬如 黄承运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研究选择大豆鼓粒期长度(SFP)不同的4个亲本配制8个组合,估测其F_1和F_2的6种SFP值。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SFP分级和同一分级不同组合的SFP杂种优势存在差异,F_1SFP的中亲优势率平均值为97.5%—99.5%。SFP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 本研究选择大豆鼓粒期长度(SFP)不同的4个亲本配制8个组合,估测其F_1和F_2的6种SFP值。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SFP分级和同一分级不同组合的SFP杂种优势存在差异,F_1SFP的中亲优势率平均值为97.5%—99.5%。SFP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母体效应存在,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变异,F_2广义遗传力高于产量遗传力,可以作为育种后代选择指标,但在早期世代不宜采用。确定R_3—R_6为SFP时期,应用于高产育种的后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长 发育 鼓粒期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态回交育种的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杜维广 满为群 《大豆通报》 1999年第1期28-28,共1页
1.问题提出大豆是典型短日照作物,具有严格的区域性。育种实践证明,在某一生态区内要选择适宜其它生态区的,并具有良好生态类型的新品种(系)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根据稳定黑农号大豆品种在第一、二积温区主栽品种面积地位,并向第... 1.问题提出大豆是典型短日照作物,具有严格的区域性。育种实践证明,在某一生态区内要选择适宜其它生态区的,并具有良好生态类型的新品种(系)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根据稳定黑农号大豆品种在第一、二积温区主栽品种面积地位,并向第三、四积温区扩展原则,即扩大黑农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态回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