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优势与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滕雨可 熊静 +1 位作者 郭雨怡 曾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700,共4页
运用艾灸防治疫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现代研究也肯定了艾灸的在增强免疫力,防御病毒感染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已有的资料表明,艾灸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艾灸 防治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背景下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雨怡 王福民 +2 位作者 滕雨可 杨莎 曾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85-3492,共8页
目的回顾近10年发表的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6、古今医... 目的回顾近10年发表的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6、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穴位频次、归经、分布,并对穴位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文献筛选后,共纳入350篇文献,涉及81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648次,文献研究共涵盖42种治疗方案,使用频率最多的方案为穴位贴敷,文献报道最多的疾病为"哮病"(217篇),以距离≥300为界,可将腧穴分为六组,通过复杂网络得出穴位核心处方为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结论针灸治疗肺系疾病选穴以选取临近部位的腧穴与具有调节肺系功能的腧穴为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中,可选择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等腧穴,并根据分期特点进行临证加减。本研究结果可为针灸治疗肺系疾病与COVID-19选穴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肺系疾病 新冠肺炎 选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5年国外太极拳临床对照研究评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曹静雅 滕雨可 +7 位作者 郭雨怡 陈亚兰 张心悦 江彩丽 杨莎 陈媛 刘天宇 曾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6-455,共10页
目的太极拳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分析国外太极拳临床对照研究现状,掌握国际研究趋势可为今后的太极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文基于3个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Web of Science),收集了从建库至2020... 目的太极拳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分析国外太极拳临床对照研究现状,掌握国际研究趋势可为今后的太极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文基于3个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Web of Science),收集了从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关于太极拳临床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Controlled Trail,RCT/CT)论文,对纳入的234篇文章从疾病研究热点、高产机构及作者、期刊分布、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国外太极拳临床试验持续开展,以美国最多;以杨氏太极拳,尤其是24式太极拳为最常见太极拳练习术式;研究以太极拳改善中老年人群运动系统功能和慢性疾病防控为主。结论太极拳研究是今后传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让太极拳以更明确的效应助力人类健康,是太极拳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国外 文献计量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近5年针刺神经影像学高影响因子文章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静雯 郭雨怡 +1 位作者 滕雨可 杨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50-3357,共8页
目的收集整理近5年的针刺神经影像学高影响因子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纳入文章的研究方案设计、执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研究的特点和共性,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Acupuncture""Neuroimaging"&... 目的收集整理近5年的针刺神经影像学高影响因子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纳入文章的研究方案设计、执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研究的特点和共性,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Acupuncture""Neuroimaging""Functional MRI"等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13-2018年5年内相关文章,并查询文章当年影响因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并且IF≥5分的文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8篇针刺神经影像学高影响因子文章,最高影响因子为11.501(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低影响因子为5.228(Scientific Reports)。纳入的8篇文章均选取fMRI技术作为研究手段,其中静息态fMRI研究3篇,任务态fMRI研究5篇;数据分析方法涉及功能连接度分析(FC)、区域同质性(ReHo)、拓扑网络分析等,研究内容以针刺镇痛中枢机制最为常见(5篇)。结论基于对近5年针刺神经影像学高影响因子文章剖析发现,利用神经影像技术探究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是针刺神经影像学目前较热点的研究方向。同时,在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中,如何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匹配的扫描技术及模态还需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影像学 方法学 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