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结的故事如何延续?--莫言《生死疲劳》中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方法
1
作者 滕翠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一莫言小说《生死疲劳》(1)的结尾安排讲故事的人现身讲故事,小说的收尾方式和这个讲故事的人一样不同寻常。“这孩子生来就不同寻常。他身体瘦小,脑袋奇大,有极强的记忆力和天才的语言能力。”“年龄虽小但目光老辣”的蓝千岁天生异禀... 一莫言小说《生死疲劳》(1)的结尾安排讲故事的人现身讲故事,小说的收尾方式和这个讲故事的人一样不同寻常。“这孩子生来就不同寻常。他身体瘦小,脑袋奇大,有极强的记忆力和天才的语言能力。”“年龄虽小但目光老辣”的蓝千岁天生异禀,幼小的躯体形态和驳杂的经验状态落差巨大。在人类生长的序列中,“孩子”的身体指标预示着生长的潜能,和幼态身体相配套的,则是“孩子”人生经验的种种空白,不过,孩童蓝千岁呱呱坠地就自带苍老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经验 讲故事 《生死疲劳》 身体指标 记忆力 莫言小说 收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叙事:阶层美学的凸显 被引量:1
2
作者 滕翠钦 刘小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作为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命名,"底层"具有其特殊的意义,"阶层"模式开始取代原有的"阶级论"。"底层"这一"集合"并不是永久性的,它并不像"人民"或"无产阶级"那样被... 作为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命名,"底层"具有其特殊的意义,"阶层"模式开始取代原有的"阶级论"。"底层"这一"集合"并不是永久性的,它并不像"人民"或"无产阶级"那样被表述成是一个有机群体。"底层""群体同一性"的消失正是"底层"概念对现实社会的及时反映,"底层"的出现意味着原先的建构出来的对立关系逐渐被更多元的主体间关系所取代。原来的"阶级冲突"论述转换为对于"阶层"的功能分析,人们开始在社会学的领域内思考"底层"的复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 阶级 社会学 功能主义 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的狂欢和禁忌——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的“剽窃” 被引量:1
3
作者 滕翠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9-196,共8页
后现代主义习惯于文本拼贴和文化元素的复制,并将此视为观念狂欢的创举。但在现实的社会语境中,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任性并不意味着"剽窃"的说法销声匿迹。后现代主义文学"剽窃"加身使人正视后现代主义文本狂欢的限度... 后现代主义习惯于文本拼贴和文化元素的复制,并将此视为观念狂欢的创举。但在现实的社会语境中,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任性并不意味着"剽窃"的说法销声匿迹。后现代主义文学"剽窃"加身使人正视后现代主义文本狂欢的限度。此外,后现代主义艺术界的复制风潮比起文学界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人们似乎并不从这些妄为的复制中追究"版权"的归属。在复制、原创和剽窃的问题上,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场域给出了不同答案。后现代主义文论界未能弥合文学内部空间和外在运作机制之间的差异,但艺术界却很好填平了艺术品内外部的逻辑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剽窃 文本狂欢 复制 原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政治:当代文论中“本质主义”话语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滕翠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6,286,共6页
文学服务于政治需求,这是断定"二十七年"文学本质主义主要缘由。出于对政治的片面化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极力和政治撇清关系,试图寻找文学自律,但这并没有使文学完全摆脱本质主义的影子。当下话语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微... 文学服务于政治需求,这是断定"二十七年"文学本质主义主要缘由。出于对政治的片面化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极力和政治撇清关系,试图寻找文学自律,但这并没有使文学完全摆脱本质主义的影子。当下话语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微观政治淡化了本质主义色彩,文学和政治在关系主义维度上开始重新对话,它们也隐含着滑向"绝对相对主义"的危险。因此,文学的政治诉求并不绝对导致本质主义,如果梳理各个时期的政治以及文学的具体观念,文学、政治和本质主义的关系就显得相当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政治 纯文学 文化研究 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经验”的表述与被表述:论争背后的话语策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滕翠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表述与被表述"论述角度的提出是现代文论语言学转向的必然结果,任何表达都是关于话语权力的建构,不存在客观表述,表面上,"取消知识分子的表述"是为了维护"客观真实"的权威,但是,它却恰恰从反面有力印证... "表述与被表述"论述角度的提出是现代文论语言学转向的必然结果,任何表达都是关于话语权力的建构,不存在客观表述,表面上,"取消知识分子的表述"是为了维护"客观真实"的权威,但是,它却恰恰从反面有力印证了语言学理论转向对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只有在这个所谓的"客观真实"被深深怀疑的时代,人们才会有意识地挽留真实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述 被表述 话语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反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人群、人民性——论巴赫金狂欢理论中有关“人”的理论意图 被引量:1
6
作者 滕翠钦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3-148,共6页
人是“狂欢理论”的主体因素,巴赫金指出在狂欢状态下,人群是具有强大生成力的有机整体。但这种讲述本身存在着理论倾向性,是话语建构的结果。本文将分别论述巴赫金和其他理论家对狂欢节和广场等具体时空背景下的“人”(人群、旁观者、... 人是“狂欢理论”的主体因素,巴赫金指出在狂欢状态下,人群是具有强大生成力的有机整体。但这种讲述本身存在着理论倾向性,是话语建构的结果。本文将分别论述巴赫金和其他理论家对狂欢节和广场等具体时空背景下的“人”(人群、旁观者、陌生人、身体)所做的有意味的阐释,力求在相互参照中梳理各自的理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人群 陌生人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清醒的姿态审视现代世界——解读《在一个地铁车站》的内涵与形式 被引量:1
7
作者 滕翠钦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7-50,共4页
《在一个地铁车站》记录了庞德对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原诗英文如下: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内涵 解读 世界 现代 姿态 清醒 协和广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度与限度:空间视角下当代文学的女性性别认同叙述
8
作者 滕翠钦 陈舒劼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4期52-58,共7页
文学史表明,继“五四”和四十年代之后,女性性别认同叙述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之后再次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鲁迅追问“娜拉走后怎样”及其塑造的祥林嫂和子君、凌淑华对新式夫妻生活细微裂痕的揭示、庐隐塑造的反抗既定命运的女青年、茅... 文学史表明,继“五四”和四十年代之后,女性性别认同叙述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之后再次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鲁迅追问“娜拉走后怎样”及其塑造的祥林嫂和子君、凌淑华对新式夫妻生活细微裂痕的揭示、庐隐塑造的反抗既定命运的女青年、茅盾笔下个性突出的“时代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女性” 当代文学 性别认同 叙述 空间 四十年代 “五四” 八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理论的发现与发生——论南帆的细节观念
9
作者 滕翠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2,共8页
南帆评述贾平凹的《秦腔》时直面“细节的洪流”,而在他正式的理论文章中,细节只是散见于关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的欲望结构”等的论述中。南帆意不在给出一个全新的“细节”定义,而乐于“重提细节的文学意义”,这更符合关系主义... 南帆评述贾平凹的《秦腔》时直面“细节的洪流”,而在他正式的理论文章中,细节只是散见于关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的欲望结构”等的论述中。南帆意不在给出一个全新的“细节”定义,而乐于“重提细节的文学意义”,这更符合关系主义的理论气质。“重提”的意味有两个:一来正视细节的分量,二来检视新的理论图谱中“细节”所处的具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帆 《秦腔》 理论文章 日常生活 大众文化 文学意义 关系主义 贾平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的有效和失效——福柯“作者”观的理论缝隙
10
作者 滕翠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2,共6页
福柯在《什么是作者?》一文中借由"功能化作者"以确认话语的力量,文中强调无处不在的话语秩序,但同时闪现着话语失效的诸种迹象。福柯并未阐述"天才"作者观念运行的社会缘由,也没提及读者在作者权威失落之后的话语... 福柯在《什么是作者?》一文中借由"功能化作者"以确认话语的力量,文中强调无处不在的话语秩序,但同时闪现着话语失效的诸种迹象。福柯并未阐述"天才"作者观念运行的社会缘由,也没提及读者在作者权威失落之后的话语角色,甚至有意无意地漏掉了对自己"作者之死"说法的权力分析。这三个问题的话语失效,一则承担着福柯"功能化作者"话语倾向的前提,二则悖谬式地充当话语机制的结果。当然,话语的有效和无效的逻辑龃龉并不影响话语理论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有效 话语失效 功能化作者 天才式作者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作及文学秩序——从“创作方法”看文学的“本质主义”和“关系主义”
11
作者 滕翠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4,共5页
"文艺服从于政治"将理想的"创作方法"等同于文学具体的创作方法,这造成了文学的本质主义。理论和创作的先后之分和"文学的本质主义"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二十七年文学"的本质化不是源于"... "文艺服从于政治"将理想的"创作方法"等同于文学具体的创作方法,这造成了文学的本质主义。理论和创作的先后之分和"文学的本质主义"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二十七年文学"的本质化不是源于"理论先行",而是某种先行理论的"政治本质化"。20世纪80年代纯文学力图借助"形式主义"规避"创作方法"的本质主义弊端,但由于理论自省的缺乏,文学的本质化仍不可避免。话语阶段"理论"的本质色彩淡化,理论和创作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方法 理论 创作 本质主义 关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之死:确信与犹疑——从爱德华·多克斯的说法说起
12
作者 滕翠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5,169,共5页
爱德华·多克斯提出:后现代主义的博物馆化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死亡,后现代主义之死预示着真实性和社会价值的重生。后现代主义是理论事件还是全面的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是消费至上的原因还是结果,犬儒和虚无是否是后现代... 爱德华·多克斯提出:后现代主义的博物馆化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死亡,后现代主义之死预示着真实性和社会价值的重生。后现代主义是理论事件还是全面的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是消费至上的原因还是结果,犬儒和虚无是否是后现代主义的唯一理论气质:理论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没有定论。本文的目的在于还原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谱系和现实遭遇,指出多克斯的"后现代主义之死"有其特定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真实性 确定 犹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研究的“批判性”和“现实性”
13
作者 滕翠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59,共7页
批判性和现实性是包括"文化研究"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的关键词。文化研究中的"批判性"和"现实性"有着复杂的理论分歧,审视两个概念的多义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具体而言,"批判&qu... 批判性和现实性是包括"文化研究"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的关键词。文化研究中的"批判性"和"现实性"有着复杂的理论分歧,审视两个概念的多义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具体而言,"批判"的内涵极其多样,体制化指向文化研究的现实介入性,也有人将体制化视为官方意识的收编。"语境"和文化研究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密切相关,但它同样会走向"现实性和批判性"的反面。这些理论局面构成了文化研究两个层面的悖论:其一,"批判性"和"现实性"两个术语的内部歧义重重;其二,"批判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不同的语义关系,它们时而相互印证,时而剑拔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 现实性 体制化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的权威:“底层文学”的合法性及其风格问题
14
作者 滕翠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本文论述的是两个相互承接的角度:第一,"底层文学"的合法性。和"否认‘底层问题’文学的虚构和美学化"的观点相比,那些关于"底层问题具有文学表述必要性"的论述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论述包括底层的自我表述... 本文论述的是两个相互承接的角度:第一,"底层文学"的合法性。和"否认‘底层问题’文学的虚构和美学化"的观点相比,那些关于"底层问题具有文学表述必要性"的论述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论述包括底层的自我表述缺乏历史理性的总体观念、雅俗问题、文学必要的社会效用等等。第二,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规定背后具有深刻的话语意图,人们要从中寻求风格的历史延续性,但"现实主义"到底是人们对"底层文学"风格的总结还是一种必要的"建构"?文学的题材和文学的社会功能能否规定文学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底层文学 雅和俗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