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与建设探析
被引量:9
- 1
-
-
作者
赵美玲
滕翠华
-
机构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61-65,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14YJC710038)
-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不断得到深化拓展与完善。新时期,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对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入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要从思想导向维度、培养层次维度、教学的实效维度、学科支撑维度等全面展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也必将开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
关键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与建设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略探
被引量:9
- 2
-
-
作者
滕翠华
-
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9-61,64,共4页
-
基金
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1JDSZK128)
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类项目(2021YJGB1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铸魂育人的价值使命具有高度契合性。推进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进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具有重要价值。探求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效路径,需要从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怀温度、世界维度“六个维度”做到“六个讲清楚”,通过课程优化衔接、内容优化设置、创新方式方法、转变话语方式、注重实践赋能等发挥其铸魂、提能、致用、固本的效果。
-
关键词
高校
脱贫攻坚精神
思政课
课程融入
优化衔接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三重逻辑
- 3
-
-
作者
滕翠华
卢芮瑶
-
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41-45,51,共6页
-
基金
2024年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招标课题“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TJSY202401)。
-
文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也是增进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的关键之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保障,以构筑乡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依托,以数字赋能乡村特色民族文化传承方式为载体,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乡村文化
传承发展
-
分类号
D261.5
[政治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