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5
1
作者 滕敏敏 韩传峰 刘兴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0-176,共7页
中国大型基础设施虽然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与人口、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规避社会风险,保证项目、工程、投资甚至相关政... 中国大型基础设施虽然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与人口、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规避社会风险,保证项目、工程、投资甚至相关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规范实用的指标体系是有效评价的基本前提。本文分析大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其社会影响,基于中国国情特征,确定包含61个主要指标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初始指标集。结合调查问卷分析,通过临界比值检验和同质性检验将初始指标集修正为46个指标,经过7轮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指标集精炼为包含2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包括个人与家庭、政治与社会结构、项目的直接影响、公共资源、生态环境、社会适应性,以及社区与基础设施等7个类别。系数检验显示:总问卷与各个因子均通过信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满足适配标准,表明问卷结果结构效度良好,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是科学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社会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探索性因子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环境风险全过程智慧控制系统顶层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滕敏敏 刘兴华 田萃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3,共3页
中国区域环境风险日益凸显,亟需由事后管理向泛在风险控制转型。秉承全过程控制理念,以预防消弭为核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顶层设计中国区域环境风险智慧控制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其层次结构,提出关键技术集成方案。
关键词 区域环境治理 风险控制 现代信息技术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时空特征、空间聚类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24
3
作者 韩传峰 宋府霖 滕敏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3,共10页
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系统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时空格局、聚类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形成了“低者恒低、高者恒高”的局部空间格局;200... 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系统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时空格局、聚类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形成了“低者恒低、高者恒高”的局部空间格局;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核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单极”现象,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形成5个聚类,分类结果打破传统时空界限,呈现分散、跨域等特征;影响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决定力从大到小依次是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其中,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的交互因子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起主导作用,包含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的关键交互因子对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更显著的空间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碳达峰 时空演变 核密度估计 空间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32
4
作者 宋府霖 韩传峰 滕敏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
应用LMDI因素分解法与基于岭回归估计的修正STIRPAT模型,基于1997-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人口规模是正反馈驱动因素,分别促进产生186 215.76万吨、14 421.71万吨碳排... 应用LMDI因素分解法与基于岭回归估计的修正STIRPAT模型,基于1997-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人口规模是正反馈驱动因素,分别促进产生186 215.76万吨、14 421.71万吨碳排放,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负反馈驱动因素,分别抑制产生93 253.01万吨、4 082.47万吨碳排放。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因素每增加1%,二氧化碳排放量随之增加0.845?4%、2.293 5%、0.832 8%和1.933 3%。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期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要加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集约型转变,加快新能源绿色化变革,在生态补偿、产业链升级、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长三角地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因素分解法 修正STIRPAT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CT表现 被引量:16
5
作者 邵元伟 滕敏敏 +3 位作者 王晓蕾 郭金花 邓雪瑞 刘廷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719-722,726,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I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PIMA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CT表...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I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PIMA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CT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体检发现11例,典型的咳白色黏液痰仅1例。单发病灶16例,周围型15例,中央型1例。结节肿块型14例,肺炎型2例。实性病灶15例,磨玻璃病灶1例;分叶征10例,空泡征11例,毛刺征6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造影征9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1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轻度强化9例,中度强化3例。淋巴结转移3例,胸膜侵犯10例。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高柱状,胞浆丰富,肺泡壁结构破坏,肺泡腔内充满黏液,部分见气道播散;免疫组织化学:TTF-1(+)、CK7(+)、CK20(-)支持诊断。结论:PPIMA多为体检发现,少见典型临床表现,CT表现多为周围型,以单发结节肿块型多见,当胸膜下实性结节内伴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时,需警惕PPIMA可能,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粘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