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蛋白春大豆福豆310生育特性及高产农艺措施 被引量:4
1
作者 滕振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福豆310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88B1-58-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2005年先后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及... 福豆310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88B1-58-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2005年先后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及尿素和氯化钾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黄壤旱地,该品种产量达2 250kg/hm^2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是种植密度31.4~34.7万株/hm^2,施尿素56.1~76.4kg/hm^2,氯化钾89.7~124.1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福豆310 生育特性 农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大豆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被引量:4
2
作者 滕振勇 林贵发 +2 位作者 黄世林 陆佩兰 陈伟 《福建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引进6个夏大豆新品种作秋大豆种植,大区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桂夏豆2号、桂0114-1、华夏3号、华夏1号、粤夏03-4均比对照埂青82和莆豆8008增产;综合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熟期等性状表现及品种审定意见,认为桂夏豆2号可以作为秋大... 引进6个夏大豆新品种作秋大豆种植,大区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桂夏豆2号、桂0114-1、华夏3号、华夏1号、粤夏03-4均比对照埂青82和莆豆8008增产;综合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熟期等性状表现及品种审定意见,认为桂夏豆2号可以作为秋大豆品种在福建省示范推广,桂0114-1、华夏3号、华夏1号可进一步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大豆 品种引进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春大豆新品种丰产性与稳产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5
3
作者 滕振勇 林国强 林荣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04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福建 春大豆 品种 丰产性 稳产性 多点联合鉴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饲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滕振勇 郑旋 +1 位作者 陈双龙 暨佩鑫 《福建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52-53,共2页
引进17个青饲玉米品种,试种结果显示,雅玉8号、中北406、中北410、中北412、星青02、精饲627六个品种生物产量比对照高出10%以上,可继续引进试种。
关键词 青饲玉米 品种 生物产量 试种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山区鲜食玉米叶斑病季节性流行动态及药剂防治 被引量:9
5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3 位作者 卢学松 滕振勇 陈伟 杨秀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222,230,共11页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种植季节,3种叶斑病的病情指数随种植时间均呈“S”型曲线,至乳熟期(R3)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大喇叭口期(V12)至籽粒建成期(R2)是病情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3种病害的时空流行趋势、植株不同叶位病级分布规律及其最终病情各不相同。当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高于23.0℃时,有利于小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而平均温度低于23.0℃条件下则有利于大斑病的流行。供试的20个玉米品种对不同病害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表现为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合计分别占65.0%、55.0%和25.0%。此外,从12种杀菌剂处理中,筛选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混剂(商品剂量5∶8)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70.0%、82.0%和85.0%以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预测预报及合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叶斑病 小斑病 大斑病 南方锈病 流行动态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蚕豆新品种早生615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开斌 李爱萍 +1 位作者 滕振勇 池晓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菜用蚕豆 新品种 早生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蚕豆品种 生产试验 结荚习性 品质优良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种菜用蚕豆的效益与前景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爱萍 池晓雯 +1 位作者 滕振勇 郑开斌 《福建农业科技》 2001年第3期5-5,共1页
关键词 菜用蚕豆 冬季 栽培技术 茬口安排 品种选择 效益分析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MI模型在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广庆 林琼 +1 位作者 胡润芳 滕振勇 《福建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应用常规方法和AMMI模型对2009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品种稳定性和试验点品种判断力分析,结果表明:闽豆06B2-1、齐毛豆1号、毛豆389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泉州和连江具有较强的品种判断力。
关键词 AMMI模型 菜用大豆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玉29在福建省生态区的适应性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纯 廖长见 滕振勇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16-18,共3页
总结了苏玉29在国家东南玉米品种区试及福建省试点的试验结果,并分析了其在2012年福建省品种展示试验中的表现,综合分析表明:苏玉29具有高产稳产特性及较好的抗逆性,且熟期较早,适宜在福建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 玉米 苏玉29 适应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新品种沪选23-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0
作者 胡润芳 张轼 +4 位作者 陆佩兰 林国强 林志强 滕振勇 张广庆 《福建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福建省农科院 技术 栽培 特性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大豆福豆234选育及栽培要点
11
作者 林国强 张轼 +1 位作者 滕振勇 陈志雄 《福建农业科技》 2004年第4期3-4,共2页
福豆234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黄沙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生育期91天左右,产量2227.5kg/hm^2左右,2004年6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组鉴定。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福豆234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春大豆福豆310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2
作者 胡润芳 滕振勇 +1 位作者 李爱萍 林国强 《大豆通报》 2005年第5期17-18,共2页
“福豆310”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88B1-58-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全生育期115d左右,单产2 305.5kg/hm2左右,2005年先后通过了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福豆310”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88B1-58-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全生育期115d左右,单产2 305.5kg/hm2左右,2005年先后通过了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蛋白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新品种“秦优10号”引进试种初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永晖 滕振勇 陆佩兰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以福建省常规品种高油605为对照,对引进的秦优10号油菜新品种进行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秦优10号属双低油菜杂交种,品质好,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性中上,耐旱性中等、耐渍性强,抗寒性较强,较抗菌核病,生育期适中,适宜福建... 以福建省常规品种高油605为对照,对引进的秦优10号油菜新品种进行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秦优10号属双低油菜杂交种,品质好,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性中上,耐旱性中等、耐渍性强,抗寒性较强,较抗菌核病,生育期适中,适宜福建省冬油菜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秦优10号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24
14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5 位作者 滕振勇 阮宏椿 杜宜新 石妞妞 陈福如 杨秀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为明确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福建省15个市、县分离的185株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EC_(50)值分别在0.018 6~7.779、0.04... 为明确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福建省15个市、县分离的185株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EC_(50)值分别在0.018 6~7.779、0.041 6~22.32和0.005 3~7.930μg/m 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玉米小斑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以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EC_(50)平均值(0.519 9±0.028 4)、(0.407 9±0.020 4)和(0.381 8±0.020 2)μg/m L分别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相对敏感基线,发现各有15.14%、20.00%和17.30%的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14.96、54.71和20.77。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杀菌剂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而丙环唑和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866 2。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丙环唑 烯唑醇 咪鲜胺 敏感性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宇华 胡润芳 +3 位作者 张玉梅 滕振勇 陆佩兰 林国强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3-18,共6页
2016年福建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交大127’‘闽豆7号’鲜豆荚产量较对照‘毛豆3号’增加4.65%、1.76%,标准荚产量增加11.88%、0.65%,建议参加生产试验;‘兴化豆1号’鲜豆荚产量较对照增加3.82%,标准荚产量较对照增加13.1... 2016年福建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交大127’‘闽豆7号’鲜豆荚产量较对照‘毛豆3号’增加4.65%、1.76%,标准荚产量增加11.88%、0.65%,建议参加生产试验;‘兴化豆1号’鲜豆荚产量较对照增加3.82%,标准荚产量较对照增加13.11%,建议续试;‘早熟王’‘浙鲜1027’较对照减产11.69%、1.68%,建议退出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区域试验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蚕豆“甜美长荚”主要特征及其利用
16
作者 郑开斌 李爱萍 +2 位作者 滕振勇 池晓雯 陈君琛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菜用蚕豆品种 甜美长荚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6号引种表现与栽培技术
17
作者 胡润芳 王志纯 +4 位作者 张玉梅 黄旭旻 滕振勇 陆佩兰 林国强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菜用大豆青酥6号在引种试验中表现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征特性,该文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青酥6号 引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蔬菜中的重金属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晓 邵丽 滕振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蔬菜中砷、铅、镉、汞、铜多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进行测定,选择^(45)Sc、^(72)Ge、^(115)In、^(209)Bi作为内标元素补偿基体效应,优化仪器参数,对该方法的检出限... 目的建立测定蔬菜中砷、铅、镉、汞、铜多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进行测定,选择^(45)Sc、^(72)Ge、^(115)In、^(209)Bi作为内标元素补偿基体效应,优化仪器参数,对该方法的检出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考察,并对市售的8种蔬菜样品中5种元素同时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砷、铅、镉、汞、铜5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01~0.05 m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不同样品基质加标回收率在82.5%~109.9%范围之间。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蔬菜中砷、铅、镉、汞、铜5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硫氰酸钠含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邵丽 王晓 滕振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奶中硫氰酸钠含量。方法样品用5 m L乙腈沉淀蛋白质,上清液过C_(18)柱净化。以磷酸缓冲溶液(pH=7.0):乙腈(95:5,V:V)作为流动相,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析,柱温30℃±2℃,流速1.0 m L/m...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奶中硫氰酸钠含量。方法样品用5 m L乙腈沉淀蛋白质,上清液过C_(18)柱净化。以磷酸缓冲溶液(pH=7.0):乙腈(95:5,V:V)作为流动相,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析,柱温30℃±2℃,流速1.0 m L/min,以紫外检测器分析样品。结果该方法对牛奶中硫氰酸钠有较高的提取率,质量浓度范围在5~100 mg/L内线性较好(r^2=0.9995),检测限1.0 mg/kg,回收率>90%。结论该方法具有预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的优点,满足对牛奶中硫氰酸钠含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牛奶 硫氰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马铃薯中的铅和镉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晓 邵丽 滕振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04-106,共3页
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湿法消解处理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马铃薯中铅、镉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对混酸体系、混酸比例、消解时间等单因素的控制,确立最佳单因素水平,并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立最佳湿法消解条件。正交试验结果... 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湿法消解处理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马铃薯中铅、镉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对混酸体系、混酸比例、消解时间等单因素的控制,确立最佳单因素水平,并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立最佳湿法消解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铅的最佳消解条件为HNO3-HCLO4比例为6∶1,消解时间为6 h;镉的最佳消解条件为HNO3-HClO4比例为4∶1,消解时间为4 h。在最优化条件下,该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8.00%~101.3%之间,精密度在0.2248%~1.2346%之间。该方法简单、快捷,能够满足食品中污染物铅、镉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湿法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