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及相结构对GA板镀层成形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滕华湘 王川 康永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法,辉光放电光谱法(GDOES)及60°V弯试验研究了工业大生产条件下的铝镇静钢(AK)、IF钢及高强IF钢(HSIF)合金化镀锌(GA)板镀层微观组织、相结构及其成形性能。结果表明,三种GA板镀层中均主要含δ相,占90%以上...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法,辉光放电光谱法(GDOES)及60°V弯试验研究了工业大生产条件下的铝镇静钢(AK)、IF钢及高强IF钢(HSIF)合金化镀锌(GA)板镀层微观组织、相结构及其成形性能。结果表明,三种GA板镀层中均主要含δ相,占90%以上;AK和IF钢镀层表面相似,均为致密的δ相及少量ζ相,而HSIF钢镀层表面为致密的δ相,不含ζ相;AK和IF钢镀层中Fe含量基本相当,HSIF钢镀层中Fe含量最高;当镀层表面为δ相和少量的ζ相时其抗粉化性能较好,而只含有δ相时其抗粉化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热镀锌 微观组织 相结构 抗粉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薄板表面波纹度评价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蒋光锐 滕华湘 +2 位作者 张浩 刘李斌 李春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使用高通高斯滤波-低通高斯滤波、高通指数滤波-低通指数滤波和多项式滤波-低通高斯滤波三种波纹度测量方法,测量并计算了冷轧薄板表面的波纹度,分析了滤波方式以及测量长度对波纹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高通高斯滤波-低通高... 使用高通高斯滤波-低通高斯滤波、高通指数滤波-低通指数滤波和多项式滤波-低通高斯滤波三种波纹度测量方法,测量并计算了冷轧薄板表面的波纹度,分析了滤波方式以及测量长度对波纹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高通高斯滤波-低通高斯滤波方法获得的波纹度参数偏大,并且数据重复性差;而采用高通指数滤波-低通指数滤波方法得到的波纹度参数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采用高通指数滤波-低通指数滤波方法得到的波纹度参数受测量长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度 高斯滤波器 冷轧薄板 涂漆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及R_(pc)对无铬耐指纹热镀锌板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胡燕慧 张浩 +3 位作者 滕华湘 李洁 商婷 刘光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7-152,共6页
目的研究热镀锌板表面平均粗糙度Ra和峰值数Rpc对无铬耐指纹热镀锌板表面耐指纹性、耐腐蚀性和涂装性的影响。方法将Ra=0.6~1.1μm和Rpc=55~100的热镀锌板制成耐指纹板,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其组成,采用分光光度仪分析其耐指纹性,... 目的研究热镀锌板表面平均粗糙度Ra和峰值数Rpc对无铬耐指纹热镀锌板表面耐指纹性、耐腐蚀性和涂装性的影响。方法将Ra=0.6~1.1μm和Rpc=55~100的热镀锌板制成耐指纹板,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其组成,采用分光光度仪分析其耐指纹性,采用硫酸铜混合溶液滴定和盐雾试验方法检测其耐腐蚀性,采用涂漆和冲击实验检测其涂装性。结果耐指纹膜和锌层表面形成Si—O—Zn金属键,耐指纹膜除了物理结合,还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与锌层表面结合。在充分交联固化和化学键合的情况下,无铬耐指纹热镀锌板耐指纹性不受热镀锌板Ra和Rpc的影响;热镀锌板Ra值越低,耐腐蚀性越好;耐指纹膜单位质量为1.1 g/m2,Ra≤1.1μm时,耐指纹板72 h盐雾试验白锈面积不大于5%;热镀锌板Rpc值越高,无铬耐指纹热镀锌板涂装性越好,Rpc≥80时,耐指纹热镀锌板涂漆冲压后,漆膜完好。结论 Ra和Rpc对热镀锌板耐指纹性影响不大,对耐磨蚀性和涂装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铬耐指纹热镀锌板 平均粗糙度 峰值数 耐指纹性 耐腐蚀性 涂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0MPa级Ti+Nb超低碳高强度BH钢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光明 康永林 +3 位作者 陈继平 冯月雪 周建 滕华湘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对Ti+Nb+B复合处理超低碳高强度BH钢的热轧、冷轧和连续退火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的超低碳高强度BH钢退火板的屈强比为0.536,烘烤硬化值为44MPa,具有较为优良的成形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抗拉强度为394MPa,达到了390MPa级超低碳高强度B... 对Ti+Nb+B复合处理超低碳高强度BH钢的热轧、冷轧和连续退火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的超低碳高强度BH钢退火板的屈强比为0.536,烘烤硬化值为44MPa,具有较为优良的成形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抗拉强度为394MPa,达到了390MPa级超低碳高强度BH钢板的强度要求。物理化学相分析表明:添加在超低碳高强度BH钢中的B除了析出了2mg/kg的BN,大部分的B在钢中以间隙固溶的形式存在,对超低碳高强度BH钢基体起到了固溶强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 高强度BH钢 Ti+Nb+B 第二相析出 固溶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工艺对热成形钢表面纯锌镀层组织和表面氧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杰 江社明 +2 位作者 张启富 刘常升 滕华湘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0-453,共4页
采用FE-SEM和EDS分析了不同加热工艺后的热成形钢板纯锌镀层的相结构和表面状态,表面元素分布和XRD结果验证了加热后镀层表面的相组成。结果表明,高温加热后的镀层转变为氧化锌、Γ相和α-Fe(Zn)相;增加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都会导致镀层... 采用FE-SEM和EDS分析了不同加热工艺后的热成形钢板纯锌镀层的相结构和表面状态,表面元素分布和XRD结果验证了加热后镀层表面的相组成。结果表明,高温加热后的镀层转变为氧化锌、Γ相和α-Fe(Zn)相;增加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都会导致镀层表面氧化锌的形成增加,并形成连续的氧化锌层。GI镀层在加热温度为870℃时,镀层表面主要成分为Fe-Zn合金相,只有少量的氧化物存在;随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增加,镀层表面的氧化物逐渐增多,连续氧化铝层逐渐消失,Γ相也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型钢 加热工艺 纯锌镀层 组织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李斌 谢春乾 +4 位作者 邝霜 韩赟 刘华赛 姜英花 滕华湘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3-225,共3页
通过对不同退火工艺下低合金高强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状态,以及退火过程中析出相的状态分析,研究了退火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组织为铁素体基体加少量渗碳体,同时在基体中有200 nm和10 nm左右两种不同尺寸的Ti... 通过对不同退火工艺下低合金高强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状态,以及退火过程中析出相的状态分析,研究了退火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组织为铁素体基体加少量渗碳体,同时在基体中有200 nm和10 nm左右两种不同尺寸的Ti Nb(C,N)析出相生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析出相尺寸增加而数量降低;同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钢 连续退火 析出相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板折弯锌层起皱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研 张亮亮 +3 位作者 徐海卫 刘武华 滕华湘 崔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针对厚度规格2.0 mm以上的LACK系列热镀锌产品,在客户折弯成形过程中易出现锌层起皱问题,通过SEM对缺陷位置的形貌组织进行了观察,发现基板表面晶粒尺寸粗大,造成带钢最表层强度下降,并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裂纹形成需要的外加切应力及... 针对厚度规格2.0 mm以上的LACK系列热镀锌产品,在客户折弯成形过程中易出现锌层起皱问题,通过SEM对缺陷位置的形貌组织进行了观察,发现基板表面晶粒尺寸粗大,造成带钢最表层强度下降,并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裂纹形成需要的外加切应力及裂纹扩展的最大正应力均减小。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成形过程中的应力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锌层起皱位置为成形过程中等效拉应力最大的位置。最后,提出了优化热轧工艺的措施来有效消除带钢表面粗晶和起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板 起皱 裂纹 热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合金元素在氧化铁皮与基体间界面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研 李铁军 +3 位作者 滕华湘 王海全 蒋光锐 刘李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保证高强钢的力学性能,往往钢中添加有较多合金元素,其中Mn、Si、Al最为常见。本文研究了高强钢热轧板低温和高温卷取后合金元素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热轧卷取过程中,Mn、Al等合金元素在基体与氧化铁皮之间优先与氧元素结合形成... 为了保证高强钢的力学性能,往往钢中添加有较多合金元素,其中Mn、Si、Al最为常见。本文研究了高强钢热轧板低温和高温卷取后合金元素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热轧卷取过程中,Mn、Al等合金元素在基体与氧化铁皮之间优先与氧元素结合形成富集层。Mn、Al元素在基体与氧化铁皮间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Al元素呈现集中分布趋势,而Mn元素的分布较为分散,并且呈现出向氧化铁皮内部扩散的趋势。卷取温度对Si元素的氧化富集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卷取温度较低时,Si元素在界面位置未形成明显的氧化富集,而卷取温度较高时,Si元素在氧化铁皮与基体之间会形成明显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热轧 氧化铁皮 卷取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化退火对SCM43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邱木生 邝霜 +1 位作者 滕华湘 祭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39,共6页
对比研究了双相区和亚温球化退火工艺对SCM43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球化程度。结果表明,在双相区球化退火后,钢的组织含片状渗碳体,渗碳体颗粒呈聚集状态,断... 对比研究了双相区和亚温球化退火工艺对SCM43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球化程度。结果表明,在双相区球化退火后,钢的组织含片状渗碳体,渗碳体颗粒呈聚集状态,断口形貌显示等轴状韧窝,大小均匀;亚温球化退火后,渗碳体颗粒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断口韧窝比两相区退火的大;片状渗碳体随亚温区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逐渐溶断球化,但超过最佳临界值时渗碳体颗粒将按Ostwald规律熟化,碳化物颗粒球化率与硬度具有负相关关系。在亚温球化退火工艺下,最佳保温工艺为720℃保温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M435钢 球化退火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高强钢选择性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研 李铁军 +4 位作者 蒋光锐 郑晓飞 鲍成人 刘李斌 滕华湘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冷轧高强钢含有较多合金元素,如Mn,Si,Al。在退火炉还原性气氛中,合金元素较铁元素更容易发生氧化,在带钢表层或次表层形成氧化富集,合金元素的氧化物往往以氧化物颗粒形式分布于晶界附近。为了研究不同露点、不同退火炉加湿位置对带钢... 冷轧高强钢含有较多合金元素,如Mn,Si,Al。在退火炉还原性气氛中,合金元素较铁元素更容易发生氧化,在带钢表层或次表层形成氧化富集,合金元素的氧化物往往以氧化物颗粒形式分布于晶界附近。为了研究不同露点、不同退火炉加湿位置对带钢表面合金元素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热镀锌模拟器模拟产线退火炉各段工况。在低露点条件下,带钢表面易于形成Mn元素的氧化富集,并形成粗大的氧化物颗粒,易对带钢表面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在适当温度段进行露点控制,可有效改善合金元素在带钢表面的富集氧化行为,有效改善带钢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选择性氧化 退火 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压温度对镀锌22MnB5钢板镀层中裂纹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肖盼 张杰 +4 位作者 江社明 张启富 孙世清 滕华湘 李学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2-306,322,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附带能谱仪系统(EDS),对在不同冲压温度下热成形后镀锌22MnB5钢板镀层中产生的裂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钢板进行900℃保温5min的均匀奥氏体化能够有效提高镀层中的Fe含量,使镀层中的液态Zn在热冲压后转变...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附带能谱仪系统(EDS),对在不同冲压温度下热成形后镀锌22MnB5钢板镀层中产生的裂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钢板进行900℃保温5min的均匀奥氏体化能够有效提高镀层中的Fe含量,使镀层中的液态Zn在热冲压后转变为固态的α-Fe(Zn)相,避免高温冲压时出现由液态金属导致的脆性(LMIE)裂纹;冲压后镀层中Zn含量为25%~30%(原子分数),能够为基体提供良好的阴极保护作用;冲压温度在Γ相熔点(782℃)以下时有利于减少镀层中的LMIE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钢 冲压温度 锌镀层 液态金属导致脆性(LM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780MPa级别双相钢氢致延迟开裂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春乾 王刚 +5 位作者 韩赟 邝霜 刘华赛 姜英花 滕华湘 陈凌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4-77,共4页
采用电化学充氢、慢拉伸试验、TDS分析以及SEM等方法对汽车用780 MPa级别双相钢(DP780)的氢致延迟开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DP780的氢扩散系数为5.79×10-7cm^2/s。随着充氢电流密度从0 mA/cm^2增加到8mA/cm^2,试样内部氢含量从0... 采用电化学充氢、慢拉伸试验、TDS分析以及SEM等方法对汽车用780 MPa级别双相钢(DP780)的氢致延迟开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DP780的氢扩散系数为5.79×10-7cm^2/s。随着充氢电流密度从0 mA/cm^2增加到8mA/cm^2,试样内部氢含量从0.78 ppm增加到1.47 ppm,抗拉强度从802 MPa降低到758 MPa,氢脆敏感指数I_σ为5.49%。随内部氢含量的增加,DP780氢致开裂敏感性增加较小;同时断口形貌由韧性向脆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双相钢 延迟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C-BH钢连续退火过程织构的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月雪 康永林 +1 位作者 刘光明 滕华湘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57-160,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340 MPa级超低碳烘烤硬化钢(ULC-BH钢)连续退火三个阶段的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再结晶初期,定向形核和选择生长的共同作用使得{111}织构增强,定向形核作用占据主体地位;再结晶后期,选择长大是{111}织构发展的主... 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340 MPa级超低碳烘烤硬化钢(ULC-BH钢)连续退火三个阶段的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再结晶初期,定向形核和选择生长的共同作用使得{111}织构增强,定向形核作用占据主体地位;再结晶后期,选择长大是{111}织构发展的主要方式。其中,{111}<110>织构在再结晶初期的定向形核作用下大幅度增加,而{111}<112>织构则是在再结晶后期选择长大的过程中涨幅较大;再结晶结束后适当升高温度有助于{111}织构的发展,过高升温则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BH钢 织构 定向形核 选择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温时间对镀锌热成形钢镀层组织及裂纹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学涛 邱肖盼 +3 位作者 张杰 江社明 张启富 滕华湘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56-158,161,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及附带能谱仪系统(EDS),对镀锌热成形钢900℃保温不同时间后740℃热冲压所得镀层的组织成分与裂纹的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温2.5 min热成形后镀层主要由Γ相和α-Fe(Zn)组成,热成形时会产生扩展至基体的裂纹;随... 利用扫描电镜(SEM)及附带能谱仪系统(EDS),对镀锌热成形钢900℃保温不同时间后740℃热冲压所得镀层的组织成分与裂纹的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温2.5 min热成形后镀层主要由Γ相和α-Fe(Zn)组成,热成形时会产生扩展至基体的裂纹;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热成形后镀层中的Fe含量逐渐增加,保温5、7.5 min热成形后,镀层组织为α-Fe(Zn),镀层中Fe含量超过70at%,在热冲压时可以有效减少LMIE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锌镀层 保温时间 热成形钢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Pa级超高强度热镀锌钢板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李斌 康永林 +3 位作者 宋仁伯 蒋光锐 商婷 滕华湘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3-730,共8页
在中性盐雾模拟的海洋大气环境中,对1 000 MPa级超高强度热镀锌钢板进行了腐蚀加速试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电化学试验等手段对盐雾腐蚀不同时间后镀锌钢板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锌钢板首先发生点蚀,点... 在中性盐雾模拟的海洋大气环境中,对1 000 MPa级超高强度热镀锌钢板进行了腐蚀加速试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电化学试验等手段对盐雾腐蚀不同时间后镀锌钢板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锌钢板首先发生点蚀,点蚀坑直径15~25μm且无明显增大趋势,随后逐渐向均匀腐蚀发展;腐蚀产物最初为较为疏松的针絮状,随后发展为较为致密的板带状和团簇状,基体暴露后腐蚀产物以疏松沟壑状为主;锌层腐蚀初期产物主要是Zn(OH)2和ZnO,氯离子则会与锌氧化物结合生成ZnCl和Zn5(OH)8Cl2·H2O,并破坏氧化层,加速腐蚀产物的溶解,盐雾试验较长时间后还会生成Zn5(CO3)2(OH)6,基体腐蚀产物主要为Fe2O3;盐雾试验进行至48h时,腐蚀产物较为致密,腐蚀速率和腐蚀电流密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腐蚀速率为0.195g/(m2·h),腐蚀电流密度为3.83μA/cm2,相对致密的腐蚀产物对镀锌钢板的全面腐蚀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钢板 中性盐雾 腐蚀 锌层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镀镍层对一种C-Mn-Si高强钢选择性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光锐 王海全 +2 位作者 刘广会 周建 滕华湘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抑制高强钢中合金元素在表面选择性氧化。方法在一种C-Mn-Si体系高强钢表面预先电镀100 nm厚度的镍,然后在镀锌模拟器上进行模拟退火处理。使用扫描电镜及其附属的X射线能谱仪观察分析了试样表面形貌和元素构成,使用辉光放电光谱仪... 目的抑制高强钢中合金元素在表面选择性氧化。方法在一种C-Mn-Si体系高强钢表面预先电镀100 nm厚度的镍,然后在镀锌模拟器上进行模拟退火处理。使用扫描电镜及其附属的X射线能谱仪观察分析了试样表面形貌和元素构成,使用辉光放电光谱仪研究了样品退火后表面的元素深度分布,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鉴定了样品退火后的表面化合物种类。结果预镀镍样品退火后,表面存在一层疏松的镍层,少量颗粒状氧化物分布在镍层表面;而未镀镍样品退火后,则在表面晶界和晶粒中均出现颗粒分布的氧化物。延长退火时间会显著增加表面氧化物的数量,降低表面镍含量。辉光放电光谱分析表明,表面沉积的镍镀层能够抑制合金元素在表面的选择性氧化。退火10 s后,Mn元素的表面富集量减少了52%,Si元素的表面富集量减少了23%;而退火50 s后,Mn元素和Si元素的表面富集量均减少42%。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镀镍样品表面的氧化物以不定型氧化物为主,而未镀镍样品表面的氧化物主要为晶态氧化物。结论100 nm厚度的预镀镍能够有效降低Si和Mn向外的扩散速率,抑制Si和Mn元素在表面的富集程度,改变表面选择性氧化产物的种类,减少高强钢表面氧化物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镍镀 镀锌 高强钢 选择性氧化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