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通道航磁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
1
作者 陈卓琳 胡星星 +3 位作者 滕云田 刘高川 沈晓宇 曹瑜珈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针对无人机多传感器矢量磁测补偿系统,研制了一套小体积、低功耗的多通道数据同步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模拟采集和控制部分分开设计的方法。模拟采集部分基于STM32处理器STM32F103C8T6,集成了9通道24位高精度的模数转换芯片ADS1255、倾... 针对无人机多传感器矢量磁测补偿系统,研制了一套小体积、低功耗的多通道数据同步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模拟采集和控制部分分开设计的方法。模拟采集部分基于STM32处理器STM32F103C8T6,集成了9通道24位高精度的模数转换芯片ADS1255、倾角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9通道数据的同步采集、飞行载体的倾角数据和温度数据的获取。控制部分基于32位ARM低功耗处理器S3C2416和嵌入式LINUX系统,完成了数据实时采集、SD卡存储、GNSS同步校时和网络通信等功能,并具有功耗低、体积小的特点,满足了机载数据采集系统特定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磁 数据采集 多通道 A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纤加加速度传感器在振动台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易杰 赵斌 +1 位作者 张文涛 滕云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3-51,共9页
目前在结构振动和地震动测量中,主要关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而忽略了加速度的微分(即加加速度)。结构的加加速度响应与舒适度和结构损伤演化密切相关,已经开始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在土木工程领域,加加速度传感器尚未被成熟地... 目前在结构振动和地震动测量中,主要关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而忽略了加速度的微分(即加加速度)。结构的加加速度响应与舒适度和结构损伤演化密切相关,已经开始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在土木工程领域,加加速度传感器尚未被成熟地应用于工程项目或结构试验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微分Mach-Zehnder干涉仪的新型光纤加加速度传感器,可直接测量结构的加加速度响应。将该传感器直接布置于振动台台面进行了0.1~100.0 Hz的正弦扫频校准振动测试,试验结果证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由采集的加加速度积分获取的加速度时程与振动输入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6。同时,将该加加速度传感器应用于某超高层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采集超高层结构加加速度时程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超高层结构顶部的加加速度放大效果超过了6倍,鞭梢效应显著。试验中采集的加加速度响应也为进一步开展该抗震新参量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该新型光纤加加速度测量仪器在地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加速度测量 光纤传感器 振动台试验 超高层结构 结构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态范围磁通门磁力仪及其在定向误差校正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卓琳 胡星星 +1 位作者 滕云田 刘高川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仪器定向误差会影响地磁矢量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现有的校正方法需要已知地磁场模量或参考标准仪器,且难以应用在井下和海洋等无法手动安装调整仪器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大动态磁通门磁力仪和在此基础上的欧拉旋转变换的矢量校正方法。该方... 仪器定向误差会影响地磁矢量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现有的校正方法需要已知地磁场模量或参考标准仪器,且难以应用在井下和海洋等无法手动安装调整仪器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大动态磁通门磁力仪和在此基础上的欧拉旋转变换的矢量校正方法。该方法可在无需参考标准仪器的情况下,获得磁通门的定向角度误差并进行自校正测量。在地磁观测台站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当实验仪器定向误差分别设置为4个不同象限区间的大角度时,校正后与台站比测仪器对应分量的相关系数仍达到0.99以上,B-A图中置信区间长度减小了86%以上,RMS误差降低至15%以下,论证了该校正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质量,并为井下和海洋地磁观测的定向提供参考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态磁通门磁力仪 定向误差 自校正 Bland-Altman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通道AD分级采集扩展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动态范围 被引量:13
4
作者 滕云田 胡星星 +4 位作者 王喜珍 王晓美 卢红娅 王喆 张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5-1445,共11页
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信号数字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动态范围是其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实际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在160dB以上,而目前普遍使用的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动态范围相对较小且在50 Hz采样率时最大只达到135dB,致使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在... 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信号数字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动态范围是其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实际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在160dB以上,而目前普遍使用的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动态范围相对较小且在50 Hz采样率时最大只达到135dB,致使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在实际使用中对小信号分辨率不够,不能有效提取地震信息;在大地震时又容易使数据采集器出现饱和限幅失真的现象而失去地震监测记录功能.本文针对在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中需要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动态范围的地震数据采集器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多通道AD转换器并行分级采集的方法,讨论了通道间失配及其标定.对研制实验样机的测试表明,其动态范围在50Hz采样时可以达到157dB以上,线性度优于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范围 地震数据采集器 高分辨率 通道失配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04嵌入式模块技术研究及在地学观测仪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滕云田 张炼 +2 位作者 王彦 刘晓芹 马延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简单讨论了当前地学观测仪器设计中普遍使用的各种微处理器,并详细介绍了嵌入式PC104模块的特点和功能,揭示了该模块在观测仪器设计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优点.通过对PC104模块各应用技术的具体研究,实现了PC104模块在磁通门磁力仪、地... 简单讨论了当前地学观测仪器设计中普遍使用的各种微处理器,并详细介绍了嵌入式PC104模块的特点和功能,揭示了该模块在观测仪器设计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优点.通过对PC104模块各应用技术的具体研究,实现了PC104模块在磁通门磁力仪、地震数据采集器、GPS定位导航设备的实际应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观测仪器 微处理器 PC104模块 观测仪器设计 地震数据采集 GPS 磁通门磁力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样条双正交小波拾取P波到时 被引量:4
6
作者 滕云田 王喜珍 +2 位作者 王晓美 马洁美 许建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关键词 双正交小波 特征函数 到时拾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滕云田 王喜珍 +1 位作者 王晓美 周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2,共6页
大量的震例表明,地震与电离层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为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分析了各国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日前地震电磁卫星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建立多种类型、多种手段、多颗卫星组成的综合卫... 大量的震例表明,地震与电离层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为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分析了各国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日前地震电磁卫星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建立多种类型、多种手段、多颗卫星组成的综合卫星星座观测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电磁卫星 卫星星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台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干扰的小波抑制方法研究——以天津轨道交通干扰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谢凡 滕云田 +2 位作者 胡星星 李琪 徐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98-2707,共10页
我国地磁台站观测环境日益受到轨道交通干扰影响,导致地磁观测数据质量下降,制约地磁观测发展.因此,开展干扰抑制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最大限度抑制干扰是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提出轨道交通干扰的小波域噪声阈值抑制模型... 我国地磁台站观测环境日益受到轨道交通干扰影响,导致地磁观测数据质量下降,制约地磁观测发展.因此,开展干扰抑制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最大限度抑制干扰是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提出轨道交通干扰的小波域噪声阈值抑制模型及方法.以天津轨道交通为例,选用受干扰的天津静海地磁台和未受干扰的参考台站河北红山地磁台观测资料,分析并得到受干扰台站轨道交通干扰的功率谱特征和小波域各尺度上的分布特征.采用小波域尺度间模型提取晚间未受干扰时间段;采用尺度内模型对各受干扰尺度阈值进行有效估算并进行抑制.抑制结果表明:该方法使最大1 00dB左右干扰增益降低至损失数个分贝.该抑制方法作用在未受干扰的2个参考台站的观测数据,平均抑制损失分别为0.05 nT和0.03 nT.该方法能够较好的抑制轨道交通干扰并最大限度的保留真实的地磁观测数据,提高观测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相对观测 城市轨道交通干扰 功率谱分析 小波域噪声阈值抑制模型 小波域尺度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的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冯锐 林宣明 +4 位作者 陶裕录 周海南 滕云田 周鹤鸣 郝锦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用电磁波层析技术对邵武煤矿煤层开采后的覆岩破坏进行了探测,分析了吸收系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关系及数值范围,根据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所得结果较准确地重现了地下结构的形态、裂隙带的位置和煤层开采后的变化过程,指导了... 用电磁波层析技术对邵武煤矿煤层开采后的覆岩破坏进行了探测,分析了吸收系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关系及数值范围,根据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所得结果较准确地重现了地下结构的形态、裂隙带的位置和煤层开采后的变化过程,指导了对破碎带的成功堵漏,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 层析成像 覆岩破坏 煤层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轨道交通对地磁观测干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谢凡 滕云田 +2 位作者 徐学恭 邢西淳 胡星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261,270,共10页
直流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磁场对我国大城市周边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产生泄露电流是产生干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真空中的线电流磁场计算模型为基础,通过简化的远场磁场干扰... 直流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磁场对我国大城市周边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产生泄露电流是产生干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真空中的线电流磁场计算模型为基础,通过简化的远场磁场干扰模型对天津地铁轨道交通干扰进行理论建模.该模型计算简洁高效.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干扰随距离衰减关系曲线和在线路终点的干扰幅值变化曲线.同时,在天津静海开展实地测量天津地铁干扰来验证该理论模型.理论计算与实地测量结果表明,如果该区域地表介质大致均匀的情况下,天津轨道交通干扰磁场的衰减距离到45km处仍然存在0.3nT左右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露电流 地磁观测 直流牵引轨道交通系统 人工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震的综合识别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沈萍 郑治真 +2 位作者 刘希强 滕云田 杨选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采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数字地震仪在山西省大同地区 1999年 11月记录的三分向数字地震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了数字地震记录信号的自动识别 .结果表明 ,通过采用长短时信号平均值比、谱分析和小波分... 采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数字地震仪在山西省大同地区 1999年 11月记录的三分向数字地震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了数字地震记录信号的自动识别 .结果表明 ,通过采用长短时信号平均值比、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法提取特征参量进行综合识别的方法 ,可对地震信号进行人机交互式自动识别 ,且对多数ML>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记录 谱分析 小波分析 综合识别 数字地震资料 地震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通门磁力仪背景磁场的自动补偿设计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星星 滕云田 +2 位作者 谢凡 和锐 黄经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6-960,共5页
提出一种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用逐次渐近反馈比较式的背景磁场自动补偿方法,设计了实现高精度自动补偿的硬件电路和程序实现。仪器经自动补偿后,在大约60000nT的背景地磁场中,能使磁力计探头工作在几个nT左右的真正"零背景场"下... 提出一种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用逐次渐近反馈比较式的背景磁场自动补偿方法,设计了实现高精度自动补偿的硬件电路和程序实现。仪器经自动补偿后,在大约60000nT的背景地磁场中,能使磁力计探头工作在几个nT左右的真正"零背景场"下。适于井下磁力计或其他不能进行实地操作的磁力计的背景场补偿,并有利于磁力计分辨力的提高。同时也实现了仪器观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远程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通门磁力仪 自动补偿 相对观测 背景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相对记录用低噪声磁通门磁力仪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晓美 滕云田 +2 位作者 王晨 范晓勇 马洁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针对地磁相对记录要求观测仪器具有高分辨力、低噪声和长期稳定性的特点,抑制外界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获得较低的温度系数,研制的磁通门传感器采用高导磁率坡莫合金作为磁芯材料,激励线圈直接缠绕在高塑性、较高持久蠕变强度的环形... 针对地磁相对记录要求观测仪器具有高分辨力、低噪声和长期稳定性的特点,抑制外界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获得较低的温度系数,研制的磁通门传感器采用高导磁率坡莫合金作为磁芯材料,激励线圈直接缠绕在高塑性、较高持久蠕变强度的环形合金骨架上,感应线圈和补偿线圈缠绕在低温度系数的玻璃钢骨架上。采用交变模拟信号处理电路、深度负反馈网络提升仪器的稳定性和线性度;采用D/A转换电路实现仪器对外界自然磁场的自动补偿。通过在零磁空间的性能测试和在观测台站的对比观测,研制的磁力仪噪声指标为峰峰值p-p 0.1 nT、温度系数D分量小于0.1'/℃、H、Z分量小于1 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磁芯 磁通门传感器 磁力仪 地磁相对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acle复制技术在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高川 滕云田 +1 位作者 王晨 唐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9,共8页
根据"十五"中国地震前兆信息网络建设的需要,在全国地震系统中实现地震前兆数据的自动化交换管理。我们分析提取出地震前兆元数据的管理模型并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地震前兆元数据的交换管理。本文对Oracle快... 根据"十五"中国地震前兆信息网络建设的需要,在全国地震系统中实现地震前兆数据的自动化交换管理。我们分析提取出地震前兆元数据的管理模型并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地震前兆元数据的交换管理。本文对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指出了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应用于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的关键点,结合数据管理系统在地震前兆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做了简要讨论。实践证明,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实现的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完全满足了地震前兆网络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元数据 数据库链接 实体化视图 自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偏角倾角绝对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涛 张策 +2 位作者 滕云田 范晓勇 王晓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90,共11页
地磁场绝对测量是获取地磁基本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基本手段,也是矫正地磁相对记录的基准。地磁偏角倾角绝对观测是地磁场要素绝对值测定的重要组成。目前,典型的地磁偏角倾角绝测量仪器为磁通门经纬仪,但该类设备采用人工测量方式,自动化... 地磁场绝对测量是获取地磁基本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基本手段,也是矫正地磁相对记录的基准。地磁偏角倾角绝对观测是地磁场要素绝对值测定的重要组成。目前,典型的地磁偏角倾角绝测量仪器为磁通门经纬仪,但该类设备采用人工测量方式,自动化的磁通门经纬仪仍停留在样机研制和应用发展阶段,极大地限制了地磁场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梳理和总结了我国地磁偏角倾角测量仪的发展,针对国际上领先的自动化地磁偏角和倾角测量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有关试验样机的研发现状,深入分析该类仪器的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提出地磁偏角倾角测量仪的发展思路和关键技术解决对策,以期对未来我国地磁偏角倾角测量仪器的研发起良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绝对测量 地磁偏角倾角测量仪 人工测量磁通门经纬仪 自动化测量磁通门经纬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参考棱镜隔振系统仿真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兵 滕云田 +3 位作者 邢丽莉 吴琼 程丽娜 张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21-4230,共10页
在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中,参考棱镜在背景振动和系统自振的作用下呈现复杂的振动模式,严重影响了整机的测量准确度.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磁悬浮原理设计了参考棱镜的反馈式两级振动隔离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反馈方式下推... 在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中,参考棱镜在背景振动和系统自振的作用下呈现复杂的振动模式,严重影响了整机的测量准确度.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磁悬浮原理设计了参考棱镜的反馈式两级振动隔离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反馈方式下推导了相应的传递函数,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以确定最优的反馈方式.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绝对速度反馈方式的隔振效果可达100 dB,与自主研发的Age-110型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的联合测试结果表明,该隔振系统可将Age-110的测量精度再提高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仪 参考棱镜 隔振 磁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观测数据重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休义 滕云田 +2 位作者 杨冬梅 姚远 陈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8-888,共11页
基于地磁相对记录数据在1 000km范围内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以缺失数据台站的邻近台站作为参考台站,通过关系拟合及加权对缺失数据进行了重构.数据仿真结果表明: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变化形态极为一致,磁静日平均重构残差仅为0.11nT,磁... 基于地磁相对记录数据在1 000km范围内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以缺失数据台站的邻近台站作为参考台站,通过关系拟合及加权对缺失数据进行了重构.数据仿真结果表明: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变化形态极为一致,磁静日平均重构残差仅为0.11nT,磁扰日平均重构残差为0.23nT;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功率谱密度变化特征基本相同,相关性高达1.0.此外,从时域和频域上验证了空间加权法在地磁相对记录数据重构上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实际缺失数据重构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关性 缺数 重构 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对重力仪研制中一种新的自由落体轨迹重建算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琼 滕云田 +1 位作者 黄大伦 龙剑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9-556,580,共8页
真空系统中落体做自由下落运动的轨迹重建算法,是进行拟合求解绝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自主研制小型高精度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的过程中,基于目前高速发展的数字测量技术,提出一种自由落体轨迹重建的算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通... 真空系统中落体做自由下落运动的轨迹重建算法,是进行拟合求解绝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自主研制小型高精度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的过程中,基于目前高速发展的数字测量技术,提出一种自由落体轨迹重建的算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通过高速采样,得到落体自由下落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数字化的激光干涉信号;其次通过数字处理算法提取干涉信号每次过零前后采样点的时间坐标;然后按照相同的下落高度均分这些过零点,得到落体运动轨迹上的"时间-位移"坐标,从而重建落体轨迹.模拟实验表明,该算法时间平均误差在±0.01ns范围以内,由此引入的计算测量重力加速度平均误差为5.2×10-12m/s2,一次完整测量循环的时间为15s,计算时间为2.5s.该结果保证了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研制中对测量速度和计算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仪 自由落体 过零点计算 轨迹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器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研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彩华 滕云田 +4 位作者 周健超 胡星星 王喜珍 李小军 王玉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1-1120,共10页
为了解决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授时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套高精度时间同步授时系统。该系统在通信过程中周期性地发送同步授时秒脉冲,并通过授时秒脉冲传输实现实时传输延时测量及时间校正,从而实现多通道高精度同步授时。基于此... 为了解决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授时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套高精度时间同步授时系统。该系统在通信过程中周期性地发送同步授时秒脉冲,并通过授时秒脉冲传输实现实时传输延时测量及时间校正,从而实现多通道高精度同步授时。基于此设计原理,采用高速硬件可编程器件研制了同步授时系统,并通过测试证实该系统在2 km通信距离时同步授时精度优于200 ns,表明该同步授时系统稳定、可靠并具有一定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同步 分布式数据采集 延时测量 时间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磁观测数据重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休义 滕云田 +1 位作者 杨冬梅 姚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58-2368,共11页
在距离数据缺失台站一定范围内选取参考台作为输入,构建非线性BP神经网络并进行地磁观测数据重构研究.数据仿真结果显示,重构数据和原始记录数据吻合程度较高,重构残差较小,磁静日重构平均残差仅为0.11nT,磁扰日平均重构残差为0.23nT.... 在距离数据缺失台站一定范围内选取参考台作为输入,构建非线性BP神经网络并进行地磁观测数据重构研究.数据仿真结果显示,重构数据和原始记录数据吻合程度较高,重构残差较小,磁静日重构平均残差仅为0.11nT,磁扰日平均重构残差为0.23nT.重点对磁场活动最剧烈时段内的数据进行了短时重构,平均残差由0.4nT降低到0.2nT,重构效果得到较大改进.计算了原始数据与重构数据的功率谱密度,除部分高频信号外,二者变化特征基本相同,相关性高达1.0.从时域和频域验证了BP神经网络在地磁相对记录数据重构上的有效性,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缺失数据重构,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数据重构 地磁观测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