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状结肠扭转的CT诊断(附23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滕世岗 李海风 +3 位作者 王守光 尹鹏 刘忠诚 徐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2期958-963,共6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 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手术中证实为乙状结肠扭转的23例,分析腹部C T扫描图和横断面扫描特征,总结乙状结肠扭转的C T影像学特征。结果:在C T定位像上,最敏感的表现是扩张的乙状结肠倒U征(21/23,91%),...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 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手术中证实为乙状结肠扭转的23例,分析腹部C T扫描图和横断面扫描特征,总结乙状结肠扭转的C T影像学特征。结果:在C T定位像上,最敏感的表现是扩张的乙状结肠倒U征(21/23,91%),不成比例乙状结肠扩张(19/23,83%),其次为咖啡豆征(17/23,74%),Y征(12/23,52%)。在横断面扫描上,最敏感的是不成比例的乙状结肠扩张(21/23,91%)和圆腹征(20/23,87%),其次为近端结肠扩张(15/23,65%),漩涡征(15/23,65%),鸟嘴征(13/23,57%)。在C T定位像和横断面扫描上,典型的乙状结肠扭转影像表现分别占57%(13/23)和83%(19/23)。在定位像上,咖啡豆征与Y征在显著相关(P<0.05)。横断面扫描上肠管损害的C T征象与临床肠管损害显著相关(P<0.05)。结论:多排螺旋C T对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定位像上,乙状结肠扭转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倒U征,特征性表现为Y征;在横断面扫描上,主要影像学表现为不成比例的乙状结肠扩张,特征性表现为漩涡征和鸟嘴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扭转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定位标志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忠诚 王守光 +3 位作者 尹鹏 滕世岗 李海风 徐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中解剖定位标志的解剖特点,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手术解剖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620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并对部分手术视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0例...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中解剖定位标志的解剖特点,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手术解剖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620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并对部分手术视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0例术中均能清楚地暴露腹白线、耻骨结节、腹壁下动脉、Cooper韧带、精索、输精管等解剖标志,将它们作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11例术后疝囊残端血肿和积液,4例保守治疗无效二次手术切除远端残留疝囊,7例经无菌下抽吸或热敷保守治愈。620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复发12例,复发时间为术后3~24个月,其中8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开放平片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余4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二次手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再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结论熟悉腹膜前间隙中区域解剖定位标志,对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定位标志 腹腔镜 疝修补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难点及操作技巧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忠诚 徐建 +1 位作者 王守光 滕世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难点及操作技巧。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施行257例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对术中遇到的操作难点及手术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4例行TEP,3例因腹膜破裂中转为经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难点及操作技巧。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施行257例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对术中遇到的操作难点及手术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4例行TEP,3例因腹膜破裂中转为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TAPP)。术后5例出现阴囊血肿,经非手术治愈;1例出现疝囊残端血肿,手术行血肿清除及残留疝囊切除。257例随访时间6~51个月,平均28个月,其中3例(1.2%)分别于术后6、14、23个月出现对侧疝,再次行TEP;2例分别于术后20、60d复发,行二次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1例7个月后出现疝钉处疼痛,局麻取出疝钉后痛疼消失,其余患者均无异常。结论TEP的技术关键点主要是腹膜前间隙的建立、镜下解剖标志的应用、正确的疝囊分离方法、补片放置及固定和隐匿疝的恰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17例报告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建 张晨晖 +3 位作者 刘忠诚 滕世岗 季志刚 王守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难点。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5月,对11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手术。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cm51例,5~10cm50例,>10cm16例。术前UICC临床分期:Ⅰ期37例,Ⅱ期71例,Ⅲ期6例,Ⅳ期3例。结果111例在...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难点。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5月,对11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手术。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cm51例,5~10cm50例,>10cm16例。术前UICC临床分期:Ⅰ期37例,Ⅱ期71例,Ⅲ期6例,Ⅳ期3例。结果111例在腹腔镜下或蓝碟辅助下完成手术,其中直肠癌Dixon手术83例,Miles手术17例,支撑管环扎吻合11例。3例合并肝转移病例同时行转移灶腔镜下微波治疗。中转6例,中转原因为骨盆腔狭小,腔镜器械无法完成操作3例;持续广泛渗血且止血效果不佳导致手术视野不清2例;肿瘤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1例。1例术中损伤左髂总静脉,修补后发生左下肢肿胀,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11例手术时间90~300min(平均170min),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为6~32个。5例Dixon手术发生吻合口漏,4例经非手术治疗、1例再手术行结肠造瘘后痊愈。术后随访3~34个月,平均11个月,包括CT、CEA及电子肠镜检查,局部复发和造口转移各1例,再手术治疗。死亡3例,分别为术后10、12及23个月,死因为广泛腹腔转移和肝转移。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但存在操作难点,技术要求较高,手术中要注意血管处理、淋巴结清扫及低位直肠癌的远端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预测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海风 滕世岗 +3 位作者 任直亲 刘忠诚 王守光 尹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9期752-754,756,共4页
探讨影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转开腹的预测因子。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836例施行L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LA患者中69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8.25%;阑尾致密粘连、阑尾根部穿孔或坏疽、阑尾位... 探讨影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转开腹的预测因子。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836例施行L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LA患者中69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8.25%;阑尾致密粘连、阑尾根部穿孔或坏疽、阑尾位置过深、盲肠后位阑尾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发病时间(≥3 d)、右下腹包块、弥漫性腹膜炎、CT分级≥4级、CT示盲肠后位及施术者手术经验<5年等7个危险因素与LA中转开腹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弥漫性腹膜炎、右下腹包块、CT分级≥4级及手术经验<5年是影响LA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正确评估LA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外科医师术前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中转开腹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远端胃癌D_2根治术手术路径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建 王守光 +2 位作者 滕世岗 季志刚 刘忠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776-77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手术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5月,对56例远端胃癌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手术路径:大网膜切除和横结肠系膜前叶剥离;解剖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及清扫相应淋巴结;处理胃右...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手术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5月,对56例远端胃癌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手术路径:大网膜切除和横结肠系膜前叶剥离;解剖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及清扫相应淋巴结;处理胃右动脉和5组淋巴结;清扫12a组淋巴结等顺序进行,淋巴清扫以4d→4sb→14v→6→7/9→11p→8a→5→12a→1→3的路径进行。结果手术时间130-375 min,(203.4±48.4)min。清扫淋巴结13-21枚,(16.2±1.2)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8-120 h,(80.6±17.7)h。标本远近切缘无癌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72 h吻合口出血1例,96 h输出端梗阻1例。56例术后随访2-31个月,(14.1±6.9)月,死亡8例:肿瘤广泛转移6例,心脑血管疾病2例;带瘤生存5例,无瘤生存43例,无瘤生存时间最长已31个月。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按照合理的路径进行手术,能够保证手术在正确的间隙和解剖层面进行,有利于在遵循肿瘤根治的原则下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及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海风 滕世岗 +1 位作者 刘忠诚 尹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11期908-909,924,共3页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6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根部距盲肠壁完整段的长度及阑尾根部能否充...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6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根部距盲肠壁完整段的长度及阑尾根部能否充分暴露,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分为Ⅰ型(Ia型、Ib型)、Ⅱ型、Ⅲ型,其处理方式为双重钛夹夹闭、腔外打结内扎法、间断缝合阑尾残端周围盲肠壁及中转开腹。1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Ⅰ型73例(Ia型32例,Ib型41例)、Ⅱ型48例、Ⅲ型5例。术后并发症共5例,3例为切口感染,1例为不全肠梗阻,1例为肝下脓肿。随访3~24个月,无阑尾残端瘘、腹腔脓肿的发生。依据临床分型进行阑尾根部处理,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根部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神经内分泌瘤1例报道
8
作者 刘忠诚 王守光 +1 位作者 滕世岗 徐建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62-,36,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2月收治并施行手术切除的1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肛门途径完整切除肿瘤,手术中进行快速冰冻显示基底部无肿瘤细胞残留,病理...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2月收治并施行手术切除的1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肛门途径完整切除肿瘤,手术中进行快速冰冻显示基底部无肿瘤细胞残留,病理结果显示直肠黏膜内见散在及巢团状分布的细胞弥漫浸润,细胞大小一致,核异型性小,诊断为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一级(NETG1),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SyN(+),CgA(-),LCA(-),ki67(+)<2%。随访2年病人局部无复发。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临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直肠远端,经肛门途径的手术切除或内镜微创切除是一个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