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醇高压热解和氧化的实验及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李淑铭 湛昊晨 +2 位作者 胡二江 殷阁媛 黄佐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8-398,共11页
利用流动反应器对甲醇的高压氧化及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已发表的甲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宽裂解度范围的甲醇裂解气氧化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可以有效促进燃料的氧化;掺混甲醇裂解气可以有效降低... 利用流动反应器对甲醇的高压氧化及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已发表的甲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宽裂解度范围的甲醇裂解气氧化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可以有效促进燃料的氧化;掺混甲醇裂解气可以有效降低甲醛的排放量。甲醇及其裂解气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加快了燃料的化学反应速率,通过HO2自由基间接控制了下游链分支反应,生成大量OH自由基,改变了甲醛消耗路径中各反应的敏感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氧化 热解 动力学模型 流动反应器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氨氧化中N_(2)O的实验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湛昊晨 李淑铭 +2 位作者 殷阁媛 胡二江 黄佐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5-643,共9页
在流动管平台上进行了接近发动机运行压力的氨气氧化实验,关注N_(2)O的生成和消耗.压力为5.0 MPa,温度从600~1250K,当量比从0.13~1.0.用近年来发表的氨气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开展模拟计算和动力学分析,对各模型在高压工况下对N_(2)O的预测... 在流动管平台上进行了接近发动机运行压力的氨气氧化实验,关注N_(2)O的生成和消耗.压力为5.0 MPa,温度从600~1250K,当量比从0.13~1.0.用近年来发表的氨气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开展模拟计算和动力学分析,对各模型在高压工况下对N_(2)O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最新的计算结果调整NH_(2)和NO_(2)反应的分支比,并在Stagni模型上更新了相关反应的反应速率,添加了N_(2)O缺失的反应路径.模型优化后在不同当量比下对N_(2)O的预测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流动管 氨气氧化 氧化亚氮排放 化学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容燃烧弹的正丁醚压力振荡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湛昊晨 葛睿涵 +2 位作者 李加兴 胡二江 黄佐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83-4093,共11页
基于定容燃烧弹实验平台,在环境压力为0.05~0.20 MPa、温度为423~453 K、当量比为0.7~1.6条件下开展正丁醚的压力振荡特性试验研究,获得正丁醚燃烧过程中的燃烧压力、火焰形态、燃烧弹振动、声压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定容燃烧弹实验平台,在环境压力为0.05~0.20 MPa、温度为423~453 K、当量比为0.7~1.6条件下开展正丁醚的压力振荡特性试验研究,获得正丁醚燃烧过程中的燃烧压力、火焰形态、燃烧弹振动、声压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醚在较低温度、较高压力下,当量比为1.5左右时产生的压力振荡强度最大,燃烧过程中的压力、振动、声压、亮度等信号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均呈现出随温度增加缓慢降低、随压力增加显著增强、随当量比增加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压力振荡强度增大,振荡的主频向高频方向移动。正丁醚的火焰不稳定性与压力振荡的产生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醚 压力振荡 燃烧特性 定容燃烧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杂化和官能团相似耦合方法的RP-3航空煤油反应动力学简化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洪聪结 张与阳 +11 位作者 湛昊晨 刘靖 全永凯 惠鑫 徐国强 林宇震 康玉东 周雄 邓远灏 胡二江 黄佐华 张英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真实航空燃料通常包含几十至上百种组分,直接构建其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十分困难。本文利用官能团相似法(SCFG),结合实测RP-3航空煤油组分比例,提出了RP-3四组分模型替代物。利用流动反应器,获得了温度为550~1150K,压力为0.1 MPa下RP-3... 真实航空燃料通常包含几十至上百种组分,直接构建其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十分困难。本文利用官能团相似法(SCFG),结合实测RP-3航空煤油组分比例,提出了RP-3四组分模型替代物。利用流动反应器,获得了温度为550~1150K,压力为0.1 MPa下RP-3热解数据,基于化学杂化方法(Hybrid Chemistry),构建了以真实RP-3为单一原始组分的航空煤油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XJTURP3-2021),模型得到宏观点火延迟、层流火焰速度以及微观组分浓度系统验证。基于误差传递的直接关系图法(DRGEP)和全局敏感性分析(FSSA)对模型进行简化,获得含41种组分、212个基元反应的RP-3简化模型(XJTURP3r-2021)。与详细模型和实验数据对比发现,XJTURP3r-2021能较好地复现热力边界对RP-3基础燃烧特征影响规律,为解决CFD仿真对反应源项初始组分数量约束和计算精度固有矛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SCFG方法 HyChem方法 机理简化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掺混丙烷氧化和氮氧化物排放实验及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殷阁媛 肖波 +2 位作者 湛昊晨 胡二江 黄佐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76-4885,共10页
为了研究活性碳氢燃料对氨燃烧以及氮氧化物排放的调控作用,首先,在常压、800~1 250 K下,利用射流搅拌反应器(JSR)开展氨掺混丙烷的氧化实验,测量了氨气掺混体积分数为0.5,丙烷在当量比分别为0.5,1.0和2.0条件下关键物种的摩尔分数随温... 为了研究活性碳氢燃料对氨燃烧以及氮氧化物排放的调控作用,首先,在常压、800~1 250 K下,利用射流搅拌反应器(JSR)开展氨掺混丙烷的氧化实验,测量了氨气掺混体积分数为0.5,丙烷在当量比分别为0.5,1.0和2.0条件下关键物种的摩尔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其次,通过误差函数统计法,构建了NUIG-ZHANG模型;最后,基于实验数据和NUIG-ZHANG模型开展了详细的氨氧化和NO生成的关键反应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UIG-ZHANG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氨掺混丙烷氧化的实验结果。丙烷被氧化后生成HCO,C_(2)H_(5)和IC_(3)H_(7)等自由基,通过后续反应生成HO_(2)和OH自由基,促进了氨燃烧;NO的生成趋势非单调,随着温度上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增大;当温度为800~1 050 K时,NO的生成路径分支占比先上升后降低,而NO的消耗路径分支占比先降低后升高,因此NO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温度为1 100 K以上时,关键反应中涉及的NH_(2),NH,HNO,H,OH和O自由基的摩尔分数增加,因此NO的摩尔分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发动机 氮氧化物 燃烧调控 NO生成和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