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游育东 吴永和 +1 位作者 邱钱沣 温陈媛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9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的应用对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患者血脂...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的应用对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患者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胆固醇平均水平(2.11±0.68)mmol/L、三酰甘油平均水平(4.52±0.4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2.18±0.55)mmol/L,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胆固醇平均水平(2.35±0.54)mmol/L、三酰甘油平均水平(5.17±0.6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3.05±0.67)mmol/L,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式联合二甲双胍共同治疗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控制血脂,综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尿病 血脂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钟方 游育东 +1 位作者 杨晓霞 温陈媛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37-38,共2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9月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其是否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将其分成试验组50例(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对照组50例(未并发周围血管病变)...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9月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其是否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将其分成试验组50例(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对照组50例(未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分析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得出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高危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年龄高于对照组(96.2±3.1 mm Hg/129.5±3.5 mm Hg,61.2±2.5岁VS 85.2±3.1 mm Hg/110.6±3.0 mm Hg,41.2±2.7岁),病程长于对照组(10.2±2.5年VS 3.2±2.4年),脂质代谢情况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VS 0.0%),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血压、病程、脂质代谢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脂,纠正脂质代谢异常对防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十分积极的医学意义,护理人员应给予存在周围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更加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临床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干预治疗老年糖尿病高黏血症及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巫藤勇 游育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高黏血症及周围血管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9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黏血症及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0例,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教育...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高黏血症及周围血管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9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黏血症及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0例,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教育的基础治疗,干预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15~25 ml/d静脉滴注,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Vit B_1、Vit B_6、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眼底病变、下肢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痛、温、触觉等相关指征及血糖、血压、HbA_1c、TG、TC、HDL—C、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周围血管病变的好转率高,恶性发展率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血脂、血液流变学、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超及眼底病变等好转改善率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的高黏血症及周围血管病变的干预治疗疗效显著,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糖尿病 高黏血症 周围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及抗凝剂对糖尿病足的早期干预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巫藤勇 游育东 罗英 《内科》 2007年第5期738-740,共3页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及抗凝剂(潘生丁、肠溶阿斯匹林)对糖尿病足早期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100例糖尿病合并早期足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干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干...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及抗凝剂(潘生丁、肠溶阿斯匹林)对糖尿病足早期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100例糖尿病合并早期足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干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干预组予以静滴刺五加注射液及口服抗凝剂(潘生丁、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对照组为口服VitB1、VitB6、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痛、温、触觉等相关指征,血糖、HbA1c、血TG、TC、HDL-C,及血流变学、眼底病变、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糖尿病足病变治疗好转率高,恶化发展率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少。血脂、血流变学、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超及眼底病变等好转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及抗凝剂(潘生丁、肠溶阿斯匹林)对糖尿病足病变的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显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注射液 抗凝剂 糖尿病足 早期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