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3个茶树新品系制作漳平乌龙茶饼品质分析
- 1
-
-
作者
李春维
罗昊
杨云
苏秋芹
钟秋生
江巍
游欢欣
-
机构
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信和颜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中国茶叶》
2025年第9期74-81,共8页
-
基金
福建省农业引导性(重点)项目(2023N0059,2022N0051)。
-
文摘
采用唐伯虎(0206A)、瑞茗(0206B)、芝龙(0325A)3个茶树新品系鲜叶,以福建水仙品种为对照(CK),按漳平水仙茶饼工艺制作乌龙茶,分析3个茶树新品系鲜叶制作漳平乌龙茶饼的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判断其适制性。感官审评结果表明,3个品系制作的漳平乌龙茶饼,综合得分均比CK高,且品种香显,滋味呈现甘、醇的品质特征。生化成分分析表明,0206A、0206B、0325A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高于CK;0325A的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0206B的茶多酚含量高于CK;0206A、0206B、0325A的简单儿茶素总量显著低于CK;0325A的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低于CK,0206A、0206B的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CK。香气成分分析表明,0206A、0206B的醇类、醛类等组分含量高于CK。经比较分析,发现0206A、0206B、0325A与CK的香气相似率分别达到0.9605、0.8580、0.9812。综合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3个新品系制作的茶样品质优良,均适宜制作漳平乌龙茶饼。
-
关键词
新品系
漳平乌龙茶饼
适制性
品质成分
-
Keywords
new tea strains
Zhangping Oolong tea cake
processing adaptability
quality components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不同防控措施对漳平茶园茶小绿叶蝉的影响
- 2
-
-
作者
罗昊
李春维
游欢欣
周美玲
严良文
周世须
-
机构
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9期68-72,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农业引导性(重点)项目(2022N0051、2023N0059)。
-
文摘
漳平水仙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暴发严重威胁漳平水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索更有效的茶小绿叶蝉防治方法,减少茶农对化学药剂的依赖,打造生态茶园,于2023年5—10月在生物—物理协同防控茶园(F_(1))、化学防控茶园(F_(2))、物理防控茶园(F_(3))等3类代表性茶园,开展虫害发生情况及茶小绿叶蝉消长动态调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RBD)比较分析了3种模式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效应。结果表明:F_(1)处理集成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益害比1∶30)与天敌友好型粘虫板,药后7 d校正防效达94.68%,高于F_(2)、F_(3)处理。推广生物—物理协同防控措施,能减少65%农药使用量,提升茶叶农残合格率至100%,同时实现干茶产量39.92 kg/667 m^(2),较CK增产8.60%。综上,生物—物理协同防控模式可为亚热带丘陵茶园的害虫持续控制与生态经济协同优化提供可量化的技术范式。
-
关键词
漳平水仙茶
茶小绿叶蝉
生物—物理协同防控
-
Keywords
Zhangping Shuixian tea
Tea green leafhopper
Biological-physical synergy control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