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穴播在麦类作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唐建昭 柏会子 +7 位作者 张新军 曹丽霞 黄鑫亮 王振宇 温进玉 牛秀芬 郭风华 周海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覆膜穴播技术具有适应范围广、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覆膜穴播技术在麦类作物生产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增产机理及发展前景。近几十年来覆膜穴播技术经历试验-改良-成熟3个阶段,研究... 覆膜穴播技术具有适应范围广、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覆膜穴播技术在麦类作物生产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增产机理及发展前景。近几十年来覆膜穴播技术经历试验-改良-成熟3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增产效果量化转变为增产机理揭示,研究层次从农田宏观结构逐渐深入至作物微观层面。覆膜穴播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是覆膜穴播技术快速发展阶段,该时期覆膜穴播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的改良;20世纪90年代覆膜穴播技术逐渐完善,同时该阶段在麦类作物生产中得到应用,该时期开始探索覆膜穴播技术增产机理,如应用该技术显著增加麦类作物有效分蘖、成穗数和穗粒数;进入21世纪后,覆膜穴播技术广泛应用,同时其增产机理进一步明确,覆膜穴播技术主要通过改善植株生长状况、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优化群体结构和提升群体光合效率等方面提升作物产量。尽管覆膜穴播技术在麦类作物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其次,该技术使用过程复杂繁琐,对人工素质要求高,缺乏统一标准;此外,覆膜穴播技术缺乏种植模型,无法动态高效评价单一参数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未来,应基于区域差异和生产目标,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研究:第一,评价覆膜穴播技术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效果;第二,利用区域试验大数据,开展与品种、施肥和灌溉的耦合研究;第三,改善地膜材料,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该研究为覆膜穴播在麦类作物生产应用中提供科学参考,在提高麦类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覆膜 穴播 播种密度 播期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