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井降水在北京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温继伟 陈宝义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3,85,共5页
降水工程直接影响地铁工程的工期及安全,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很大。管井降水是目前北京地铁工程降水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管井降水的设计、施工及监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基坑用水量、单井出水量及降水井... 降水工程直接影响地铁工程的工期及安全,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很大。管井降水是目前北京地铁工程降水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管井降水的设计、施工及监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基坑用水量、单井出水量及降水井井深、数量和间距的计算,详细介绍了管井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提出了局部异常水和潜水残留水的处理措施以及降水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铁 降水 管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及数值模拟技术在热熔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温继伟 陈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6,31,共7页
为了能准确把握影响热熔钻钻进的各个主要因素,揭示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热熔钻钻进时周围地层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和影响范围,首次将神经网络应用到热熔钻领域的研究中,采用神经网络及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预测拟合及仿真分析... 为了能准确把握影响热熔钻钻进的各个主要因素,揭示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热熔钻钻进时周围地层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和影响范围,首次将神经网络应用到热熔钻领域的研究中,采用神经网络及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预测拟合及仿真分析。运用神经网络能够对热熔钻的实验数据进行很好的预测拟合,数值模拟可模拟地层温度场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生成地层的温度场云图及曲线,使温度场的变化更为直观,便于分析研究。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保存下来,在下次实验中只需测量少数几个值将其导入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便可得出一组对应的数据,从而节省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该模型可作为对应结论的预测模型使用,为热熔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钻 神经网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计算与遗传神经网络热熔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温继伟 陈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051-5059,共9页
对热熔钻进过程中热熔体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合热熔钻进实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并分析其规律与产生的原因,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与实际过程基本相符,表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此外... 对热熔钻进过程中热熔体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合热熔钻进实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并分析其规律与产生的原因,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与实际过程基本相符,表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此外,对热熔钻进过程中孔壁周围玻璃状硬壳的形成展开研究并给出了可靠的硬壳厚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将遗传算法与BP算法相融合构建GA-BP神经网络分别对有关热熔体与施加在热熔器上的有效热功率及钻压对热熔钻进速度的影响的数据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A-BP神经网络对热熔体在环空间隙中流速的分布,热熔体作用在热熔器外表面上的压力,热熔体作用在热熔器上的摩擦力,热熔器有效热功率在不同地层中对热熔钻进速度的影响和热熔器施加不同钻压在不同地层中对热熔速度影响的预测得到数据的均方误差比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得到数据的均方误差分别小0.449×10-6,0.005 6,0.001 1,0.104和0.136,且GA-BP网络比BP网络的计算时间分别短7,15,2,9,和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钻 热熔体 玻璃状硬壳 数值计算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地铁区间隧道的施工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温继伟 陈宝义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2期316-317,共2页
以北京某地铁车站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铁区间隧道的施工方法,并对各施工方法作了论述,同时分析了地铁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隧道 明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扬尘喷雾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温继伟 曾现恩 +3 位作者 张营旭 张健 项天 侯珺泷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4期54-61,共8页
随着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及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工程施工及采矿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将对人们的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居环境质量的主因。相比于机械化学吸附技术、静电除尘技... 随着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及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工程施工及采矿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将对人们的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居环境质量的主因。相比于机械化学吸附技术、静电除尘技术、高压脉冲电晕技术、光触媒技术、土壤净化技术等降尘技术,喷雾降尘具有降尘效果好、综合成本低等显著优势,也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扬尘控制技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包括泡沫降尘、磁化水降尘、湿润剂降尘和雾炮降尘等在内的扬尘喷雾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重点探究了当前最常用且经济的雾炮降尘控制技术原理及其结构组成等,虽然该技术能有效控制施工扬尘,但其运行时也存在着作业噪声大、能耗高等有待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扬尘 隧道掘进 煤矿开采 喷雾控制技术 雾炮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勘察钻探技术发展现状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温继伟 刘星宏 +3 位作者 白坤晓 张营旭 项天 胡萍 《岩土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505-517,共13页
系统总结了应用于工程勘察领域的各项钻探技术,包括取土器及取心钻具、原位测试技术、高效钻探取心(样)技术及联合勘察技术等,对其特点进行梳理并作对比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钻探工艺,并使与之配套的钻具实... 系统总结了应用于工程勘察领域的各项钻探技术,包括取土器及取心钻具、原位测试技术、高效钻探取心(样)技术及联合勘察技术等,对其特点进行梳理并作对比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钻探工艺,并使与之配套的钻具实现模块化、智能化研发升级,促进不同类型钻探技术的交叉融合,以及钻探技术与物探、遥感等多学科技术的联合应用,为工程勘察工作的进一步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勘察 钻探技术 取土器 取心钻具 原位测试技术 高效钻探取心(样)技术 联合勘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离心机设计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温继伟 陈昊天 +1 位作者 曾现恩 项天 《岩土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379-385,共7页
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为了在实验室内分析现场岩土体或结构物的原型工况,常采用土工离心机开展缩尺模拟试验研究。近年来,随着液压、电控、微型传感器及观测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已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 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为了在实验室内分析现场岩土体或结构物的原型工况,常采用土工离心机开展缩尺模拟试验研究。近年来,随着液压、电控、微型传感器及观测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已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过渡,可为滑坡灾害、地下结构开挖与稳定、地基失效、场地液化、桩基破坏等复杂工程难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以臂式土工离心机为主要探究对象,通过对土工离心机的原理、发展概况、结构组成、现存主要问题等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对离心机的设计提出改良方案,结合目前土工离心机的发展进程和应用领域,展望了该技术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离心机 岩土模型试验 土工离心机设计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改进型开口帘式网耗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东坡 何启维 +2 位作者 刘彦辉 温继伟 李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56-3365,3450,共11页
帘式网是以引导、消能为主要作用机制的滚石柔性防护结构。传统帘式网因受制于维护难、成本高等问题,阻碍了其在滚石防治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此,基于下开口设计理念并优化传统帘式网拖尾长度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开口帘式网。通过开展滚石冲... 帘式网是以引导、消能为主要作用机制的滚石柔性防护结构。传统帘式网因受制于维护难、成本高等问题,阻碍了其在滚石防治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此,基于下开口设计理念并优化传统帘式网拖尾长度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开口帘式网。通过开展滚石冲击现场原位试验,研究不同拖尾长度对改进型开口帘式网耗能机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开口帘式网解决了滚石停滞网内清理不便的问题,其自身的裹挟、摩擦作用有效发挥了结构的柔性耗能特性,从而降低了滚石冲击能量;当拖尾长度由3 m增加到7 m时,滚石动能衰减率提高约20%,但其增幅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提升改进型开口帘式网的耗能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滚石不同冲击位置和冲击角度对帘式网耗能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滚石冲击帘式网中部时动能衰减率高于边侧位置,最高可提升20%;当滚石冲击方向与帘式网的夹角近似为45°时,滚石动能衰减率最高可达74.1%。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合理设置帘式网拖尾长度、布设位置与倾斜角度使其耗能效果达到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冲击 改进型开口帘式网 耗能机制 原位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重式双排桩与大跨度支撑在填海区超大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祁孜威 徐玉胜 +2 位作者 顾问天 庞小朝 温继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108,共5页
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一期)超大深基坑工程设计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填海区超大基坑施工工期紧、变形控制要求高的难题,采用衡重式双排桩与大跨度支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建立该结构的支撑刚度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大跨度支撑... 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一期)超大深基坑工程设计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填海区超大基坑施工工期紧、变形控制要求高的难题,采用衡重式双排桩与大跨度支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建立该结构的支撑刚度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大跨度支撑间距对支护结构变形及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应用于填海区超大基坑时控制变形能力强,土方外运效率高;支撑间距变化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内力影响显著,支撑间距合理区间为60~7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重式双排桩 基坑 数值模拟 大跨度支撑 填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