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四川地区不同品种桂花的风味特征
1
作者 温福丽 蒋晓锋 +4 位作者 贾俊杰 牛曼思 杨阳 黄张君 王松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44-351,I0015-I0017,共11页
为明确四川地区不同品种桂花的关键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PM)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 为明确四川地区不同品种桂花的关键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PM)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四川成都地区9个品种桂花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最高的3个品种为波叶金桂>速生金桂>汉桂(P<0.05);数量最多的3个品种为波叶金桂(36)>堰虹桂(34)>硃砂桂(34)。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香叶醇、γ-癸内酯、β-苯乙醇、二氢-β-紫罗兰醇、己醛、苯甲醛、(E,E)-2,4-庚二烯醛和壬醛是9个品种桂花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可区分不同品种桂花,金桂群3个品种和丹桂群3个品种均较为聚拢,但金桂群3个品种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丹桂群中,硃砂桂和汉桂无显著性差异,汉桂和堰虹桂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ROAV结果表明二氢-β-紫罗兰酮是桂花中最重要的香气贡献者,体现为木香、果香。(E,E)-2,4-庚二烯醛、二氢-β-紫罗兰醇、α-紫罗兰酮、β-月桂烯、香叶醇、α-紫罗酮、γ-癸内酯等化合物ROAV>1,可作为区分不同品种桂花的依据。实验从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差异以及香气贡献大小的角度考察了四川地区9个品种桂花,有利于桂花风味产业原料筛选和加工,为桂花风味品控、质量标准以及四川地区桂花品种区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阈值 相对气味活度值 二氢-β-紫罗兰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温庆仕 陈柏杨 +4 位作者 王松涛 童钰琴 温福丽 周精卫 陈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4,共6页
该研究利用醋酸和胃蛋白酶结合从乌鳢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醋酸浓度、料液比、酶用量、提取时间等条件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醋酸的浓度为0.5 mol/L,胃蛋白酶的添加量为鱼皮质量的1%,提取... 该研究利用醋酸和胃蛋白酶结合从乌鳢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醋酸浓度、料液比、酶用量、提取时间等条件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醋酸的浓度为0.5 mol/L,胃蛋白酶的添加量为鱼皮质量的1%,提取时间48 h,料液比1∶70,胶原蛋白提取率达到51.2%。通过氨基酸组成分析、圆二色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胶原蛋白的结构进行测试,发现该法提取的胶原蛋白具有典型Ⅰ型胶原蛋白特征,其三螺旋结构保持完整,分子质量约为340 kDa。成品中蛋白质含量>95%,羟脯氨酸的含量>5%,灰分<1%(均为质量分数),可用于医用材料、化妆品、功能食品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鱼皮 醋酸 胶原蛋白 胃蛋白酶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种类糖对牡蛎酶解液发酵产物风味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温福丽 曾超 +3 位作者 李峰 侯佩 王松涛 沈才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5,共7页
为探究添加不同糖对牡蛎酶解液(OEH)发酵产物风味及品质的影响,通过考察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鉴定,通过计算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气味活性值(OAV)比较3种糖处理效... 为探究添加不同糖对牡蛎酶解液(OEH)发酵产物风味及品质的影响,通过考察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鉴定,通过计算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气味活性值(OAV)比较3种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糖类处理的发酵液苹果酸和乳酸差异显著(P<0.05),添加不同糖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精氨酸含量最为丰富。经发酵处理,牡蛎风味得到改善,醛类物质含量减少,总体呈现以辛酸及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为主的花香、果香风味,不同糖处理的发酵液在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OAV>1),尤其是己酸乙酯含量上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发酵极大地改善了牡蛎的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牡蛎酶解液 风味改善 气味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顶温大曲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阳 禄凌飞 +6 位作者 刘光钱 张芮 温福丽 沈才洪 董异 王小军 王松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0-77,共8页
该研究以优质白酒核心产区的中温大曲及高温大曲为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顶温大曲样品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顶温类型,厂家来源对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中温大曲与高温大曲细菌群落差异主要体现... 该研究以优质白酒核心产区的中温大曲及高温大曲为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顶温大曲样品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顶温类型,厂家来源对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中温大曲与高温大曲细菌群落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种组成上,物种数量、群落稳定性(由α-多样性指数表征)无显著性差异;以Weissella、Lactobacillus等为主的乳酸菌以及包括Kroppenstedtia、Virgibacillus、Oceanobacillus等在内的芽孢杆菌目细菌分别构成了中温大曲与高温大曲的细菌优势类群;多种芽孢杆菌与多种乳酸菌之间多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这两大类细菌内部种群之间多呈显著正相关,这些互斥和互促关系能够对大曲菌群网络的整体稳定性产生正面影响。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温度这一环境因素对成品大曲菌群的重要影响,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主要菌群互作规律,可为中、高温大曲制作工艺的改进及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温度 自然发酵 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结构 扩增子测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考察β-环糊精-洛伐他汀包合性能
5
作者 温福丽 王松涛 +2 位作者 何诚 彭远松 宋川 《酿酒科技》 2020年第4期42-48,52,共8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进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洛伐他汀(Lovastatin,也称莫那克林K:Monacolin K,MK)包合物的荧光光谱特征,对包合体系的影响因素缓冲液体积温度、时间、β-CD浓度作相应考察;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β-CD-MK包合物... 采用荧光光谱法进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洛伐他汀(Lovastatin,也称莫那克林K:Monacolin K,MK)包合物的荧光光谱特征,对包合体系的影响因素缓冲液体积温度、时间、β-CD浓度作相应考察;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β-CD-MK包合物,并通过高效液相法和荧光光谱增强法作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荧光检测时最佳发射波长EX=225 nm,激发波长EM=333 nm。β-CD-MK的包合过程是以物质的量比1∶1的形式形成,由Benesi-Hildebrand的双倒数法求得包合常数K=538.50 L/mol(25℃),进而求得包合过程中的其他热力学常数。该反应为放热自发过程。鉴于在包合体系过程中环糊精的加入能显著提高MK的荧光值,一个简单、快速以及高灵敏度测定MK含量的方法被开发,对比传统的高效液相法,两者的方法学考察RSD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洛伐他汀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荧光光谱测定法 包合物 超分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谱法测定布福娜不同部位风味成分及代谢物质
6
作者 温福丽 曾超 +4 位作者 叶青青 李姝 向玲 王松涛 沈才洪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146-153,158,共9页
通过比较布福娜(Kadsura coccinea(Lem.)A.C.Sm.)果实的不同部位的代谢成分及风味成分,对布福娜潜在的开发前景进行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布福娜的氨基酸、木脂素、总黄酮、粗脂肪进行分析比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通过比较布福娜(Kadsura coccinea(Lem.)A.C.Sm.)果实的不同部位的代谢成分及风味成分,对布福娜潜在的开发前景进行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布福娜的氨基酸、木脂素、总黄酮、粗脂肪进行分析比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挥发性成分,并利用外标法和保留指数计算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布福娜种子的氨基酸含量中谷氨酸含量最多,其次为缬氨酸、亮氨酸。布福娜果实中木脂素成分含量主要集中于种子部分。分光光度法显示布福娜种子中总黄酮含量较多,皮部和果肉中含有少量的黄酮类物质。GC-MS数据显示布福娜中数量最多的为萜烯类物质,其中种子部分的萜烯类物质主要为杜松烯(7.52 mg/g)、姜草烯(5.98 mg/g)、β-石竹烯(1.12 mg/g)。本实验为布福娜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布福娜种子含有丰富的天然产物,对于进一步开发为食品原料、药品都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福娜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萜烯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酶法制备及基于高通量分析鉴定小肽成分
7
作者 温福丽 曾超 +3 位作者 叶青青 李锋 王松涛 沈才洪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16-22,29,共8页
通过比较5种酶的水解情况筛选出一种最佳酶,并利用该酶水解得到的牡蛎酶解液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牡蛎中的肽段及来源蛋白,利用在线数据库及构效关系进行活性肽筛选。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水解效果最佳。通过高通量分析牡蛎... 通过比较5种酶的水解情况筛选出一种最佳酶,并利用该酶水解得到的牡蛎酶解液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牡蛎中的肽段及来源蛋白,利用在线数据库及构效关系进行活性肽筛选。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水解效果最佳。通过高通量分析牡蛎小肽中共得到427个小分子肽段,主要来源于肌动蛋白。经在线数据库活性筛选得到评分较高的8个降高血压活性肽:YPLRP、LPWRP、KYPLPR、FLPPR、VPFPR、FRCPE、FRCEP和HQGPLGPR,有望开发成ACE抑制肽。通过高通量筛选及在线数据库结合分析,实现复杂基质样品中大量肽段的高效活性筛选,为进一步研究牡蛎肽的功能和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复合蛋白酶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 ACE抑制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烟酰胺单核苷酸促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姝 童钰琴 +7 位作者 杨舒淋 杨阳 牛曼思 温福丽 曾珊 沈才洪 赵建 王松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17-426,共10页
目的:研究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对秀丽隐杆线虫生长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线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质量浓度NMN实验组(0.1、0.5、1、5、10 mg/mL),通过测定线虫在成年后13 d内的体长变化以评... 目的:研究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对秀丽隐杆线虫生长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线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质量浓度NMN实验组(0.1、0.5、1、5、10 mg/mL),通过测定线虫在成年后13 d内的体长变化以评估NMN对线虫生长的影响;基于转录组学探索NMN(1 mg/mL)促线虫生长的作用机制;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测序结果。结果:经0.1、0.5、1、5、10 mg/mL NMN喂食线虫后,相较空白对照组,线虫的平均体长在4~13 d均得到显著增加(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26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这些DEGs主要涉及胶原蛋白参与的角质层发育和基于角质素的角质层蜕皮周期、基于胶原蛋白和角质素的角质层发育、胶原蛋白三聚体等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生物学功能。对富集的关键GO中的DEGs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对筛选出的前10个关键核心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基本与转录组一致。结论:NMN可能通过调节胶原蛋白和角质层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线虫生长。本研究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 秀丽隐杆线虫 促生长 转录组测序 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白酒产区主要酿酒高粱理化性质与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红梅 李哲 +5 位作者 李令 温福丽 刘光钱 张芮 沈才洪 王松涛 《酿酒科技》 2023年第7期44-56,共13页
为全面比较川南白酒产区主要酿酒高粱的成分差异,分析了5种酿酒高粱(“红缨子”“青壳洋”“国窖红1号”“宜糯红4号”和“郎糯红19号”)的基本理化组分,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了5个品种高粱的代谢组。结果表明,5种高... 为全面比较川南白酒产区主要酿酒高粱的成分差异,分析了5种酿酒高粱(“红缨子”“青壳洋”“国窖红1号”“宜糯红4号”和“郎糯红19号”)的基本理化组分,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了5个品种高粱的代谢组。结果表明,5种高粱基本理化成分差异较小,千粒重在19.25~22.96 g之间,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范围分别为72.29~76.23 g/100 g、9.17~10.10 g/100 g和3.17~3.89 g/100 g,直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比率为0.38%~2.03%,单宁含量范围是0.92%~1.31%;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975种代谢物,“红缨子”“青壳洋”“国窖红1号”“宜糯红4号”和“郎糯红19号”相较于其他品种分别筛选出190个、217个、304个、222个和186个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为氨基酸类代谢、苯丙素生物合成和黄酮类生物合成;“红缨子”和“青壳洋”中酚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的离子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国窖红1号”中黄酮类物质离子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国窖红1号”中多种氨基酸和肽类物质较其他品种明显上调。本研究可为酿酒高粱品质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理化性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