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河流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周梦君
陈英转
+4 位作者
潘亮
詹才驰
伍灿
常双双
温旭丁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研究选取环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典型的河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明确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资源分布。通过开展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水生生态调查,统计浮游生物的数量特征,探讨边界河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共调查鉴定出浮...
研究选取环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典型的河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明确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资源分布。通过开展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水生生态调查,统计浮游生物的数量特征,探讨边界河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共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植物数量为807个(硅藻门416、蓝藻门114、绿藻门126、甲藻门45、隐藻门44、裸藻门33和金藻门29);浮游动物共鉴定出5类,动物数量为564个(原生动物109、轮虫类249、枝角类88、甲壳类29、桡足类89)。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导,平均生物密度为0.420×10^(6)ind./L和0.040×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0.83 mg/L和0.05 mg/L,居于领先地位;浮游动物属轮虫类最为活跃,平均生物密度高达129.430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4 mg/L,仅次于桡足类(0.11 mg/L)。浮游生物在不同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明显,其中计架河的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Simpson、Pielou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相反,南渡江的多样性均较低,与浮游动物呈现负相关关系(南渡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计架河的多样性均较低)。研究可丰富区域内的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本底数据,为保护管理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断面
浮游生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神经网络的杉木人工林碳通量影响因素的选择
被引量:
2
2
作者
温旭丁
赵仲辉
邓湘雯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23-28,共6页
对碳循环影响因素的研究是预测碳通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碳循环的重要基础。利用亚热带地区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8年7—9月的碳通量和环境因子观测数据,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碳通量预测因素进行优...
对碳循环影响因素的研究是预测碳通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碳循环的重要基础。利用亚热带地区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8年7—9月的碳通量和环境因子观测数据,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碳通量预测因素进行优化选择,并与传统的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CIV.8(输入参数包括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ρc、空气相对湿度Rh、风速Ws、土壤温度Ts)是所有模型中模拟效果最好的。光合有效辐射与碳通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是-0.704(P=0.000);降雨量与碳通量的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是0.002(P=0.854)。最多输入变量或最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并不能得到最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神经网络
相关分析
碳通量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海桑幼苗氮磷钾施肥量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温旭丁
陈花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1-357,共7页
海南海桑是我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海桑科红树林植物,为了解海南海桑苗木生长对氮磷钾肥的需求,明确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以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海南海桑幼苗干物质增加量、植株元素含量,叶绿...
海南海桑是我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海桑科红树林植物,为了解海南海桑苗木生长对氮磷钾肥的需求,明确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以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海南海桑幼苗干物质增加量、植株元素含量,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指标,通过苗木质量的肥料效应方程对海南海桑幼苗氮磷钾施肥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肥料施用量的增加,海南海桑幼苗干物质增加量、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中等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以T6处理组最优,其干物质增加量和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分别为5.88 g·株^(-1),53、17.4和256 mg·株^(-1)。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之间,海南海桑幼苗干物质增加量、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和碳元素固定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氮磷钾肥施用提高了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以T6处理组最优,其叶绿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12 mg·g^(-1)、6.85 mmol·g^(-1)和347.42μg·g^(-1)。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的理论最优施肥量与实际T6处理组的施肥量相当。海南海桑幼苗N、P_(2)O_5、K_(2)O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547、0.131和0.342 g·kg^(-1)。本研究结果将为指导和规范海南海桑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海桑
“3414”肥效试验
氮磷钾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河流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周梦君
陈英转
潘亮
詹才驰
伍灿
常双双
温旭丁
机构
海南省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大学
出处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基金
海南省重大投资项目“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
文摘
研究选取环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典型的河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明确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资源分布。通过开展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水生生态调查,统计浮游生物的数量特征,探讨边界河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共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植物数量为807个(硅藻门416、蓝藻门114、绿藻门126、甲藻门45、隐藻门44、裸藻门33和金藻门29);浮游动物共鉴定出5类,动物数量为564个(原生动物109、轮虫类249、枝角类88、甲壳类29、桡足类89)。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导,平均生物密度为0.420×10^(6)ind./L和0.040×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0.83 mg/L和0.05 mg/L,居于领先地位;浮游动物属轮虫类最为活跃,平均生物密度高达129.430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4 mg/L,仅次于桡足类(0.11 mg/L)。浮游生物在不同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明显,其中计架河的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Simpson、Pielou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相反,南渡江的多样性均较低,与浮游动物呈现负相关关系(南渡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计架河的多样性均较低)。研究可丰富区域内的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本底数据,为保护管理提供方向。
关键词
河流断面
浮游生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Keywords
River section
Plankton
Species composition
Biodiversity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分类号
Q179.1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神经网络的杉木人工林碳通量影响因素的选择
被引量:
2
2
作者
温旭丁
赵仲辉
邓湘雯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23-28,共6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专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影响机制"(2010CB833500)
文摘
对碳循环影响因素的研究是预测碳通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碳循环的重要基础。利用亚热带地区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8年7—9月的碳通量和环境因子观测数据,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碳通量预测因素进行优化选择,并与传统的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CIV.8(输入参数包括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ρc、空气相对湿度Rh、风速Ws、土壤温度Ts)是所有模型中模拟效果最好的。光合有效辐射与碳通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是-0.704(P=0.000);降雨量与碳通量的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是0.002(P=0.854)。最多输入变量或最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并不能得到最好的模型。
关键词
遗传神经网络
相关分析
碳通量
预测因子
Keywords
genetic neural network
correlation analysis
carbon flux
factors selection
分类号
S718.55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海桑幼苗氮磷钾施肥量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温旭丁
陈花
机构
海南新绿神热带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海南大学林学院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1-357,共7页
基金
海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Hnky2021ZD-8)。
文摘
海南海桑是我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海桑科红树林植物,为了解海南海桑苗木生长对氮磷钾肥的需求,明确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以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海南海桑幼苗干物质增加量、植株元素含量,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指标,通过苗木质量的肥料效应方程对海南海桑幼苗氮磷钾施肥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肥料施用量的增加,海南海桑幼苗干物质增加量、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中等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以T6处理组最优,其干物质增加量和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分别为5.88 g·株^(-1),53、17.4和256 mg·株^(-1)。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之间,海南海桑幼苗干物质增加量、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和碳元素固定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氮磷钾肥施用提高了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以T6处理组最优,其叶绿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12 mg·g^(-1)、6.85 mmol·g^(-1)和347.42μg·g^(-1)。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的理论最优施肥量与实际T6处理组的施肥量相当。海南海桑幼苗N、P_(2)O_5、K_(2)O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547、0.131和0.342 g·kg^(-1)。本研究结果将为指导和规范海南海桑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南海桑
“3414”肥效试验
氮磷钾
施肥量
Keywords
Sonneratia hainanensis
"3414"fertilizer efficiency test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ating amount
分类号
S725.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河流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周梦君
陈英转
潘亮
詹才驰
伍灿
常双双
温旭丁
《热带林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神经网络的杉木人工林碳通量影响因素的选择
温旭丁
赵仲辉
邓湘雯
《广东林业科技》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南海桑幼苗氮磷钾施肥量分析
温旭丁
陈花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