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F核心分类组合运动疗法结合足底响声诱导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崔文华 王敏莉 +4 位作者 杨清珊 马堆贤 梁红卫 陈向梅 渠旭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评价运动干预结合足底响声诱导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移动和日常生活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3例,按脑卒中类型分为缺血... 目的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评价运动干预结合足底响声诱导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移动和日常生活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3例,按脑卒中类型分为缺血组(n=67)和出血组(n=46)。两组均行下肢运动疗法训练结合足底响声诱导法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中步态部分、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步态部分限定值、FMA-LE评分、TUGT时间和MBI评分时间主效应显著(F>100.59,P<0.001),两两比较,各时间点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组间主效应不显著(F<2.29,P>0.05),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UGT交互效应显著(F=6.45,P<0.01),出血组缩短更明显;其余指标交互效应均不显著(F<2.56,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足底响声诱导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的下肢运动、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疗法 下肢 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核心分类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10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回顾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伊其忠 王俊英 +3 位作者 王丽萍 吐尔逊 渠旭升 陈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我国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新疆地区 10年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临床特征及变化特点。方法 以 1997年 10月 1日新《刑法》实施日为分界线 ,对 1992年 10月 1日至 2 0 0 2年 9月 30日鉴定的2 0 0 9名病例进行回... 目的 探讨我国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新疆地区 10年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临床特征及变化特点。方法 以 1997年 10月 1日新《刑法》实施日为分界线 ,对 1992年 10月 1日至 2 0 0 2年 9月 30日鉴定的2 0 0 9名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前 5年为A组 ,后 5年为B组。结果 ① 10年间以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为主(5 8 4 4 % )。被鉴定人均为青壮年 (2 9 5 3± 11 2 4 )岁 ,接受国民教育的时间短 (7 5 1± 4 13)年 ,男性较多 (6 9 19% )。2组相比 ,B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构成比下降 (P <0 0 5 )。精神损伤鉴定和限定责任能力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 (P<0 0 1) ;女性被鉴定人增多 (P <0 0 1) ,受教育时间延长 (P <0 0 1)。 2组诊断排序中前三位为精神分裂症(2 9 4 7% ) ;精神发育迟滞 (16 5 3% ) ;无精神病 (10 4 0 % )。酒所致精神病障碍的比例 (6 5 2 % )远高于文献报道。结论 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施后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临床特征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鉴定 对照研究 新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伊其忠 王俊英 +3 位作者 王丽萍 郭秀英 吐尔逊 渠旭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酒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作案和司法精神病学的鉴定特点。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 ,根据被鉴定人的临床特点 ,按国内绝大多数学者的分类意见 ,将 12 2名被鉴定人分为普通醉酒 ( 98例 )、复杂性醉酒 ( 10例 )和酒所...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酒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作案和司法精神病学的鉴定特点。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 ,根据被鉴定人的临床特点 ,按国内绝大多数学者的分类意见 ,将 12 2名被鉴定人分为普通醉酒 ( 98例 )、复杂性醉酒 ( 10例 )和酒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 ( 14例 ) 3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组被鉴定人作案的类型、性质 ,对作案过程的回忆 ,作案的动机 ,责任能力的评定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普通醉酒、复杂性醉酒、酒所致精神障碍三者间作案的特征有明显不同。对各种类型的酒中毒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应坚持从严的原则 ,以防止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减少社会财产损失。对特殊人群应加强教育 ,改变饮酒方式 ,稳定社会治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所致精神障碍 司法鉴定 作案特征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鉴定中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伊琦忠 王俊英 +2 位作者 陈强 渠旭升 吐尔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严重程度不同的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鉴定工作须注意的相关问题。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把118例被鉴定人分为重型颅脑损伤(A组)、中型颅脑损伤(B组)和轻...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严重程度不同的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鉴定工作须注意的相关问题。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把118例被鉴定人分为重型颅脑损伤(A组)、中型颅脑损伤(B组)和轻型颅脑损伤(C组)3组,将被鉴定人及亲属提供的病史、社会功能受损状况同精神检查和社会调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轻、中度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以神经症样综合征最多见,重度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以智能损害为多,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中出现频度均较高的是躯体不适症状群和痴呆样症状群,3组间无著性差异(P<0.05)。在鉴定时,被鉴定人及亲属均有过分描述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倾象。结论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既有不同的临床现象学特征,也有共同的社会-心理学特点,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司法鉴定 临床特征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令执行”检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对伪装精神病的识别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安平 丁愈 +5 位作者 木拉迪力 渠旭升 吐尔逊 陈建新 陈绍荣 陈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指令执行"检查方法在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中对被鉴定人伪装精神病的识别作用。方法:对306例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者进行指令执行检查,以临床综合评判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指令执行检查和二项必选检查对伪装精神病的识别... 目的:探讨"指令执行"检查方法在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中对被鉴定人伪装精神病的识别作用。方法:对306例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者进行指令执行检查,以临床综合评判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指令执行检查和二项必选检查对伪装精神病的识别作用。结果:指令执行检查对伪装精神病的诊断率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vs.33.7%,P>0.05),指令执行检查的敏感性(42.7%vs.53.4%)、漏诊率(57.3%vs.46.6%)与二项必选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性高于二项必选检查(69.0%vs.43.8%,P<0.01),误诊率低于二项必选检查(31.0%vs.56.2%.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指令执行检查中的第三项即"伸手摸脉"对诊断伪装的意义明显突出(β=0.68,P<0.001)。结论:指令执行检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可以作为一种识别伪装精神病的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鉴定 伪装 二项必选 指令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鉴定中不同类型精神损伤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伊其忠 王俊英 +1 位作者 渠旭升 吐尔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不同类型精神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精神损伤发生的原因,将235例被鉴定人分为中度以上脑损伤组(A组)117例、轻度脑损伤组(B组)35例和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组(C组)83例,比较组间精神障碍的诊断、临床特征等。结...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不同类型精神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精神损伤发生的原因,将235例被鉴定人分为中度以上脑损伤组(A组)117例、轻度脑损伤组(B组)35例和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组(C组)83例,比较组间精神障碍的诊断、临床特征等。结果A组中精神障碍的诊断以器质性智能损害(29.9%)、器质性神经症样综合征(25.6%)、器质性人格改变(22.2%)最多见。B组中以脑震荡后综合征最常见(71.4%),C组最常见的是适应障碍(28.9%)、癔症(26.5%)和精神分裂症(20.5%),上述各组同另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3组中出现最多的症状为躯体不适症状群,分别达89.7%、100%、86.7%。结论不同类型精神损伤既有共同的也有各自特异的临床特征。在鉴定中应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不同类型精神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伤 临床特征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