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建融资错配与“重生产轻消费”下的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展望中国经济增长新周期 被引量:2
1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5 位作者 刘培林 厉克奥博 李冰 郭美新 陆琳 吴舒钰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中国经济潜在需求和供给大,长期增长潜力巨大,但目前面临基建融资错配与“重生产轻消费”两大基础性问题,导致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必须尽快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决这两大问题,才能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基建融资错配... 中国经济潜在需求和供给大,长期增长潜力巨大,但目前面临基建融资错配与“重生产轻消费”两大基础性问题,导致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必须尽快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决这两大问题,才能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基建融资错配指的是基建投资的长期资产与短期要还款的负债不匹配,迫使地方政府在短期内需筹措足够财政资金以偿还到期债务,引致经济收缩;“重生产轻消费”指的是地方政府长期重投资、重生产、重供给、轻消费、轻需求的偏好,导致重复投资、产能过剩、产业迭代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调整改革的方向,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亟须加力加快落地实施具体改革政策,包括全面取消房地产限购,争取在三年内彻底解决地方债问题,短期内扩大消费补贴力度和范围,构建充分重视消费和需求的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建融资错配 经济发展 经济增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下半年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2 位作者 伏霖 厉克奥博 吴舒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共20页
当前中国出现了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的现象,集中表现为物价低迷、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景气度不足、失业率回落仍不明显。出现这些现象,除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消费需求不振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在化债压力下地方政府支出过快缩减,这不仅导... 当前中国出现了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的现象,集中表现为物价低迷、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景气度不足、失业率回落仍不明显。出现这些现象,除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消费需求不振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在化债压力下地方政府支出过快缩减,这不仅导致政府部门去除对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后的实际需求显著下降,更是挤压了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为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忧患意识,全力避免因经济长期处于潜在增速之下运行而导致的潜在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同时,需要重新认识国债的性质以及国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大规模增发国债置换地方债,以此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并引导地方政府从重视投资与生产转向重视消费与居民收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活力 宏观经济 潜在增速 财政支出 国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疫情稳字当头——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2 位作者 厉克奥博 陈大鹏 吴舒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42,共15页
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疫后复苏态势,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2%,基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基础设施投资疲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成为拖累实体经济复苏的... 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疫后复苏态势,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2%,基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基础设施投资疲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成为拖累实体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消费也有所放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边际减弱。展望2022年,GDP增速将处于4.9%~5.8%的增长区间。实现较为乐观的5.8%的增速预期,有赖于有效防控疫情反弹、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释放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活力以及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短期任务和长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形势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快完成疫后恢复是重中之重 被引量:7
4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徐翔 +1 位作者 吴舒钰 李稻葵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共16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是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完成疫后恢复。202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强度,特别是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与经常...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是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完成疫后恢复。202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强度,特别是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与经常账户的顺差强势反弹,但缺乏可持续性,随着欧美疫情的逐步稳定,中国外贸、外资、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很可能出现压力。为此,建议2021年保持“六稳六保”政策的连续性,力争下半年从根本上完成国内经济的疫后恢复,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中之重。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结合高频数据与各分项的增长趋势进行测算,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实际GDP增速为8.2%左右。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展望 被引量:17
5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4 位作者 厉克奥博 李冰 郭美新 陆琳 吴舒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9,共17页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宏观治理新思路,为中国经济政策调整指明了新方向。中国经济增速近些年持续低于潜在增速,在疫情前就已经形成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态势。逆转这一态势,实现高质量...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宏观治理新思路,为中国经济政策调整指明了新方向。中国经济增速近些年持续低于潜在增速,在疫情前就已经形成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态势。逆转这一态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为了充分释放这些潜力,宏观经济政策应当积极对冲规范治理政策带来的收缩效应,2024年需重点着力于房地产、地方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消费信心、城镇化、国际环境七大方面。2024年要关注房地产风险扩大、民营企业信心不足、西方大国选举引致的不确定性上升三方面的风险。若这三大风险能妥善应对,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 经济增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施策 稳住经济——2022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2 位作者 陈大鹏 厉克奥博 吴舒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7,共18页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多点暴发,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投资、消费、贸易等均承受巨大下行压力。同时,国际上不稳定因素增多,疫情持续蔓延,俄乌冲突难解,部分国家可能陷入粮食困境、能源困境和债务困境,美欧高通胀下持续加息可能伴...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多点暴发,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投资、消费、贸易等均承受巨大下行压力。同时,国际上不稳定因素增多,疫情持续蔓延,俄乌冲突难解,部分国家可能陷入粮食困境、能源困境和债务困境,美欧高通胀下持续加息可能伴随“硬着陆”风险,加之美国加大力度拉拢盟友谋求降低产业链对中国的依赖甚至对中国实施围堵,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持续恶化风险。通过综合有效施策,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形势 经济增速 宏观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过冷”: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经济发展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4 位作者 厉克奥博 李冰 郭美新 陆琳 吴舒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72,共19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简政放权,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反复过热;近几年来,国家治理能力大幅...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简政放权,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反复过热;近几年来,国家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治理格局走向规范有序,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收缩效应。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应当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防止经济增速长期处于潜在增速之下。若能充分发挥我国的高国民储蓄率、快速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高质量人力资源等优势,我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重振消费增长、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望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总体目标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增速 宏观经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取向 被引量:15
8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共17页
2020年,中国迎难而上,果断抗疫,精准复产复工,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出口在全球贸易萎缩的背景下实现正增长,消费由于疫情导致的就业尤其是服务业就业减少、... 2020年,中国迎难而上,果断抗疫,精准复产复工,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出口在全球贸易萎缩的背景下实现正增长,消费由于疫情导致的就业尤其是服务业就业减少、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等因素出现了明显放缓。展望中长期发展,应积极培育需求,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具体而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通过推动经济地理再布局,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在产业有序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保经济安全底线,重点关注产业链、能源和金融三个领域的安全问题;优化互联网平台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地理再布局 经济安全 互联网平台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前瞻 被引量:15
9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21 位作者 厉克奥博 黄张凯 李冰 陆琳 郭美新 龙少波 冯明 石锦建 徐翔 伏霖 金星晔 吴舒钰 赵泓宇 王绪硕 胡思佳 陈大鹏 李雨纱 张驰 陈逸凡 周彭 张鹤 郎昆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9,共25页
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应当继续夯实成果,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激发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针对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 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应当继续夯实成果,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激发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针对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我们应当看到他们在医疗、教育、汽车、住房等诸多领域有着大量需求尚未被满足,而这些需求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复杂需求,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释放出这些人在小康社会中向往美好生活的各类需求,需要更加积极地培育市场,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针对低收入人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应该用三个五年规划,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人群,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攻坚战。我们预测这一计划将能每年至少拉动0.7~0.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中等收入人群倍增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其未来展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20 位作者 厉克奥博 李冰 陆琳 郭美新 龙少波 冯明 石锦建 徐翔 伏霖 金星晔 吴舒钰 赵泓宇 王绪硕 胡思佳 陈大鹏 李雨纱 张驰 周彭 张鹤 郎昆 陈逸凡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47,共21页
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如下态势:消费增速持续回落,汽车消费大幅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明显;新增就业超额完成任务,失业率控制在目标区间内;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方面,外部冲击直接影响可控,但外资波动... 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如下态势:消费增速持续回落,汽车消费大幅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明显;新增就业超额完成任务,失业率控制在目标区间内;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方面,外部冲击直接影响可控,但外资波动风险值得警惕;房地产投资数据上表现虚高,但实际投资也出现了下滑;股票市场尽管总体上升,但中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中国经济虽然短期内遇到下行压力,但仍充满潜力。建议国家出台一批实质性的政策措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提振信心、增加活力。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点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利用15年时间让目前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翻倍,这将是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从传统公共财政转向现代公共金融——2025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经济展望
11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厉克奥博 +6 位作者 李稻葵 刘培林 吴舒钰 李冰 郭美新 陆琳 刘培林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75,共20页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可喜的企稳向好迹象,但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水平。中国经济运行“气滞血瘀”,居高不下的地方债超过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承受能力,在化债压力下地方政府从企业和居民部门筹集财政收入时力度加大、动作变形,抑...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可喜的企稳向好迹象,但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水平。中国经济运行“气滞血瘀”,居高不下的地方债超过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承受能力,在化债压力下地方政府从企业和居民部门筹集财政收入时力度加大、动作变形,抑制了企业和家庭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还债资金集聚于金融部门,而金融部门又无法将这些资金投向企业和家庭部门。政策的关键在于实现从传统公共财政向现代公共金融的理念转变。传统公共财政着眼于短期财政平衡,当短期资金不足时发行债务,并期望短期内还清。而现代公共金融理念则认为:政府应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最好、信用评级最高的国债,作为金融市场金字塔的底座,从而把金融和财政问题统筹加以考虑和解决;政府要从反映存量的资产负债表出发,而非仅从每期资金流量表出发,考虑国债发行;政府要以长期而非短期收支平衡为目标。中国当前具备大规模发行国债的良好条件。基于这些考虑,提出一揽子建议,包括发行30万亿元国债用于置换地方债;加快消化房地产库存;消化过剩产能;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持续用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些政策如果付诸实施,中国经济有望走出当前“气滞血瘀”的状态,迈入高质量、中高速发展的新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循环 传统公共财政 现代公共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振增长 释放活力——2023—2027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被引量:10
12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3 位作者 厉克奥博 吴舒钰 郭美新 陆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50,共20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中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国将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国民经济仍然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国在消费、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外需等方面存在的八大...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中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国将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国民经济仍然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国在消费、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外需等方面存在的八大问题仍然需要关注。如能充分发挥中国的高国民储蓄率、高质量人力资源、统一大市场等九大潜力点,中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综合有效施策,重振增长,释放活力,中国长期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为2035年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总体目标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5年发展目标 经济增速 宏观经济形势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