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56
1
作者 淮贺举 张海林 +1 位作者 蔡万涛 陈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51-2656,共6页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在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在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50、100、200和300kg.hm-2)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氮平衡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在施氮量为200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9006.4kg.hm-2,不同氮肥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在19.7%~25.8%之间,在100kg.hm-2时的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5.8%。(2)作物吸氮量随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盈余主要以土壤残留为主,表观损失在氮盈余中的比例虽小,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3)硝态氮在180cm土层中的累积量随氮素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300kg.hm-2时达到最高值,为195kg.hm-2,在施氮水平为100kg.hm-2时作物生长的需要就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而在高施氮水平下(200和300kg.hm-2)时土壤中的硝态氮出现富集现象,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氮素利用效率 硝态氮 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淮贺举 秦向阳 +3 位作者 陆洲 李奇峰 于莹 臧辰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633-15634,15665,共3页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是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综述了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成果,认为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逐...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是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综述了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成果,认为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矿质氮累积量的影响--以北京通州区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万涛 陈阜 +2 位作者 崔永恒 雷杰 淮贺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0-1265,共6页
运用对通州区的调查资料和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典型种植模式对0—2 m土壤矿质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0—2 m土壤矿质氮提取利用能力顺序为:向日葵—向日葵>冬小麦—夏玉米(玉米秸秆还田)>冬小麦—夏玉米(玉米秸... 运用对通州区的调查资料和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典型种植模式对0—2 m土壤矿质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0—2 m土壤矿质氮提取利用能力顺序为:向日葵—向日葵>冬小麦—夏玉米(玉米秸秆还田)>冬小麦—夏玉米(玉米秸秆不还田)>冬小麦—大豆>玉米—玉米。在大田作物生产中,应进行合理的作物轮作、增加地面覆盖度、轮作中加入有固氮能力的豆科作物、注重与根系发达或深根作物进行轮作,能有效地提取利用土壤深层NO3--N,并能有效减少氮素向土壤下层的淋洗。蔬菜生产田0—2 m土壤含有较高的NO3--N和NH4+-N,累积量达1935.03 kg/hm2和201.8 kg/hm2,因此,应通过减少氮肥投入量,优化轮作种植模式以提高作物对深层土壤NO3--N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蔬菜田 大田 硝态氮 铵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