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沮河(黄陵段)河岸带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涂龙杰 李鹏 +5 位作者 王博 孟永霞 周世璇 张明辉 王宇晨 刘家亮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共7页
[目的]揭示河岸带不同区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异,探讨环境因子对其分布规律的作用关系,为深入理解河岸带土壤碳储存变化特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沮河(黄陵段)河岸带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河流流向将沮河河岸带区域划分为... [目的]揭示河岸带不同区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异,探讨环境因子对其分布规律的作用关系,为深入理解河岸带土壤碳储存变化特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沮河(黄陵段)河岸带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河流流向将沮河河岸带区域划分为四个区段,分别为Ⅰ区(自然生态区)、Ⅱ区(农林共生区)、Ⅲ区(工矿发展区)、Ⅳ区(社会生活区),通过对比分析各区段不同点位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包括总有机碳(TOC)、颗粒态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及其理化性质(如硝氮、氨氮、总磷、速效磷和含水率)的含量变化,结合相关性分析,探究环境因素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1)不同区段下表层土壤TOC含量变化范围为Ⅰ区3.46~10.41 g/kg,Ⅱ区4.76~11.29 g/kg,Ⅲ区1.98~8.65 g/kg,Ⅳ区4.69~11.04 g/kg,各区段TOC平均含量依次为Ⅳ区>Ⅱ区>Ⅰ区>Ⅲ区。(2)不同河段间表层土壤TOC,POC,MAOC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其变化趋势一致。(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氨氮和含水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河岸带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呈现出河岸带不同区段间的生态功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沮河 河岸带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沮河流域河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宇晨 李鹏 +6 位作者 张洋 王博 于国强 张国军 孟永霞 涂龙杰 刘家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67-4181,共15页
为了解沮河流域(黄陵段)河岸带土壤重金属特征,在沮河流域(黄陵段)河岸带采集了12个样带共计84个土壤样品,分析了8种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铅(Pb)、镍(Ni)和锌(Zn))的含量状况及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指数法、... 为了解沮河流域(黄陵段)河岸带土壤重金属特征,在沮河流域(黄陵段)河岸带采集了12个样带共计84个土壤样品,分析了8种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铅(Pb)、镍(Ni)和锌(Zn))的含量状况及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研究区生态风险程度,综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定性分析8种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沮河流域(黄陵段)河岸带土壤中,Pb、Cu、Zn、Ni和As存在轻微富集现象,Cd和Hg的污染最为严重,平均值为0.134 mg·kg^(−1)和0.066 mg·kg^(−1),点位超标率分别达到了100%和58.3%.Pb、Cd、Zn、Cu和Hg等元素的含量在空间上分布相似,即从上游到下游为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而Ni和Cr两种元素的含量却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As元素的含量从上游到下游一直呈递减趋势.3种典型土地利用河岸带的重金属横向分布规律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均呈现出随着高程的降低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坡度和径流是影响重金属迁移的重要因素.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表明,Cd和Hg两种重金属元素存在较高的污染等级,分别达到了Ⅲ级和Ⅴ级,Cd和Hg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其中Cd为Ⅳ级,Hg为Ⅴ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s、Pb、Cd、Cu和Zn主要受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的影响,为人为源;Cr和Ni的污染源主要为自然源,如地质活动和成土母质;Hg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沮河流域 河岸带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贴近度分析的东江小流域生态基流计算方法优选
3
作者 曹涛涛 李燕磊 +4 位作者 余菁 王文鹏 邹鉒 涂龙杰 唐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0,共7页
河湖生态基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估算方法众多;应根据流域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在《东江生态流量实施方案》中推荐了8种用于生态基流计算的水文学方法,但计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以东江上游2个小流域为研... 河湖生态基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估算方法众多;应根据流域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在《东江生态流量实施方案》中推荐了8种用于生态基流计算的水文学方法,但计算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以东江上游2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中寻找一个最适合东江小流域的生态基流计算方法。首先,基于监测断面的历史流量数据,分别采用8种方法计算相应的生态基流。继而,通过主、客观赋权方法的比选,赋予8种方法合适的权重;从而综合利用它们的计算成果得到生态基流的理想方案。最后,通过分析8种方法的结果与理想方案的贴近度,优选出1种最佳方法。结果表明,月流量变动法适合东江小流域的生态基流计算;南方丰水型小流域的生态基流计算,可以优先考虑月流量变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贴近度 月流量变动法 东江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