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NOAA/POES卫星观测的磁层相对论电子起源的初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伦
涂蔚超
+1 位作者
张辉
濮祖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32-1638,共7页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并结合ACE卫星和Polar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磁层相对论电子的起源.NOAA/POES卫星对于不同地磁活动时期相对论电子的分布和起源进行了较为详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亚暴期间注入磁层的...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并结合ACE卫星和Polar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磁层相对论电子的起源.NOAA/POES卫星对于不同地磁活动时期相对论电子的分布和起源进行了较为详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亚暴期间注入磁层的能量电子可以为与磁暴相关的磁层高能电子暴提供种子电子;(2)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太阳风中的能量电子也可以为磁层中的相对论电子提供所需要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电子
NOAA卫星
磁亚暴
太阳质子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3年Hallowe'en磁暴后新质子带形成和损失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谢伦
涂蔚超
+1 位作者
XinlinLi
濮祖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8-1145,共8页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对2003年Htallowe'en磁暴期间新质子带的形成和损失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新质子带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强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s,SPEs)、大的...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对2003年Htallowe'en磁暴期间新质子带的形成和损失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新质子带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强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s,SPEs)、大的地磁暴和行星际激波.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新质子带形成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行星际激波是形成新质子带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本文提出了磁暴主相对高能质子注入磁层稳定捕获区起到重要贡献.本文还运用绝热捕获判据分析了新质子带的损失机制,证明了由于磁暴期间环电流积累造成磁场大的扰动,破坏绝热不变量的守恒,导致新质子带粒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太阳质子事件
行星际激波
新质子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NOAA/POES卫星观测的磁层相对论电子起源的初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伦
涂蔚超
张辉
濮祖荫
机构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32-163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4017)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并结合ACE卫星和Polar卫星的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磁层相对论电子的起源.NOAA/POES卫星对于不同地磁活动时期相对论电子的分布和起源进行了较为详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亚暴期间注入磁层的能量电子可以为与磁暴相关的磁层高能电子暴提供种子电子;(2)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太阳风中的能量电子也可以为磁层中的相对论电子提供所需要的源.
关键词
相对论电子
NOAA卫星
磁亚暴
太阳质子事件
Keywords
Relativistic electron, NOAA satellite, Substorm, Solar Proton Events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3年Hallowe'en磁暴后新质子带形成和损失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谢伦
涂蔚超
XinlinLi
濮祖荫
机构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Laboratory for Atmospheric and Space Physics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8-114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36031)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对2003年Htallowe'en磁暴期间新质子带的形成和损失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新质子带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强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s,SPEs)、大的地磁暴和行星际激波.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新质子带形成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行星际激波是形成新质子带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本文提出了磁暴主相对高能质子注入磁层稳定捕获区起到重要贡献.本文还运用绝热捕获判据分析了新质子带的损失机制,证明了由于磁暴期间环电流积累造成磁场大的扰动,破坏绝热不变量的守恒,导致新质子带粒子的损失.
关键词
磁暴
太阳质子事件
行星际激波
新质子带
Keywords
Magnetic storm, SPEs, Interplanetary shock, New proton belt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NOAA/POES卫星观测的磁层相对论电子起源的初探
谢伦
涂蔚超
张辉
濮祖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3年Hallowe'en磁暴后新质子带形成和损失机制的研究
谢伦
涂蔚超
XinlinLi
濮祖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