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1月5日廊坊OH气辉观测图像的谱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涂翠 胡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4-828,共5页
2009年1月5日在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韩村镇(39.4°N,116.6°E)进行了中国首次中间层顶大气重力波成像观测实验,记录了近4 h的OH气辉辐射数据,给出了依据该数据计算所得的该时间段内廊坊韩村附近水平方向约185 km范围内的中间层顶O... 2009年1月5日在中国河北省廊坊市韩村镇(39.4°N,116.6°E)进行了中国首次中间层顶大气重力波成像观测实验,记录了近4 h的OH气辉辐射数据,给出了依据该数据计算所得的该时间段内廊坊韩村附近水平方向约185 km范围内的中间层顶OH气辉扰动的谱分析结果.所得到的传播方向确定的二维功率谱和角度谱揭示了该时间段内重力波活动的波长和传播方向分布特点,表明波长下限较短,西向传播分量明显大于东向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 成像 OH 气辉 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观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胡雄 吴小成 +7 位作者 徐轻尘 马广林 涂翠 闫召爱 陈旭杏 肖存英 赵明亮 龚建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601,共6页
首次利用廊坊中频雷达和武汉、嘉兴、廊坊等三站GPS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进行了观测.日食期间,中频雷达D层78 km高度上电子密度减小了约67%,电子密度为200 cm^(-3)的高度上升了近10 km,GPS/TEC减小了1TECU左右,其变化的最大... 首次利用廊坊中频雷达和武汉、嘉兴、廊坊等三站GPS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进行了观测.日食期间,中频雷达D层78 km高度上电子密度减小了约67%,电子密度为200 cm^(-3)的高度上升了近10 km,GPS/TEC减小了1TECU左右,其变化的最大相位与日食最大相位几乎同步;日食后,观测到周期为2个多小时的电离层扰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电离层效应 中频雷达 电子密度 GPS/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下缓慢前沿的电子束电流波形测量
3
作者 周军 耿松 +7 位作者 刘万东 李弘 谢锦林 兰涛 刘阿娣 付宸硕 朱逸伦 涂翠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77-2881,共5页
推导了Rogowski线圈理论,给出了任意Rogowski线圈的表达式。通过使用高磁导率的磁芯材料,增加线圈匝数,设计出了能有效测量前沿变化0.1s、强度mA量级的电子束电流的Rogowski线圈,并测得了电子束等离子体装置中的电子束电流信号。利用推... 推导了Rogowski线圈理论,给出了任意Rogowski线圈的表达式。通过使用高磁导率的磁芯材料,增加线圈匝数,设计出了能有效测量前沿变化0.1s、强度mA量级的电子束电流的Rogowski线圈,并测得了电子束等离子体装置中的电子束电流信号。利用推导的任意Rogowski线圈表达式,成功获得低频与高频共存的电流波形。测量结果表明,该电子束等离子体系统中存在束流振荡,振荡幅度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等离子体 电子束电流 高频振荡 ROGOWSKI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全球大气波动成像仪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钱浩俊 胡雄 涂翠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2-367,共6页
在卫星上对中间层顶区域的气辉辐射成像观测,对于全球大气波动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TDICCD对O_2A(0-0)气辉进行成像观测,计算了曝光积分时间、信噪比和能达到的最高空间分辨率,分析了地球自转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在卫星上对中间层顶区域的气辉辐射成像观测,对于全球大气波动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TDICCD对O_2A(0-0)气辉进行成像观测,计算了曝光积分时间、信噪比和能达到的最高空间分辨率,分析了地球自转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星载全球大气波动成像仪方案,该方案可以观测垂直波长大于10 km的大气波动,最高水平分辨率可以达到0.33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A(0-0)气辉 全球大气波动成像仪 中间层顶区域 大气重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钠激光雷达观测数据的中间层顶大气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商勇 胡雄 +2 位作者 闫召爱 程永强 涂翠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3-918,共6页
作为中间层和热层的边界层,中间层顶存在多种能量交换方式,是大气能量耦合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部署于中国科学院廊坊临近空间大气探测站的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2013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廊坊上空中间层顶区域大气温度的年度和季节分布特... 作为中间层和热层的边界层,中间层顶存在多种能量交换方式,是大气能量耦合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部署于中国科学院廊坊临近空间大气探测站的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2013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廊坊上空中间层顶区域大气温度的年度和季节分布特性,并分析了影响温度分布的多种因素。年平均温度廓线图显示,中间层顶位于约97.5 km高度处,温度约191.2 K。受放热化学反应的影响,年平均温度廓线91 km高度处出现了一个198 K的相对温度高点。中间层顶区域大气温度的季节分布受太阳辐射和大气动力学因素综合影响,夏季在大气动力学影响下,中间层顶高度较低,位于88 km高度处,温度也较低,约177 K;冬季太阳辐射起主导作用,中间层顶位于99 km高度处,温度为181 K。通过拟合月平均温度分析了中间层顶区域大气温度年变化和半年变化的振幅和相位特征。结果显示,中间层顶区域上部温度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在中间层顶区域下部,大气波动主导了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钠荧光激光雷达 大气温度 中间层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法在临近空间大气风场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涛 肖存英 +3 位作者 胡雄 涂翠 杨钧烽 徐轻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受多种因素影响,临近空间大气环境要素复杂多变,预报难度很大.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对临近空间大气风场开展统计预报方法研究,基于廊坊(39.4°N,116.7°W)中频雷达在88 km高度的大气纬向风数据开展... 受多种因素影响,临近空间大气环境要素复杂多变,预报难度很大.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对临近空间大气风场开展统计预报方法研究,基于廊坊(39.4°N,116.7°W)中频雷达在88 km高度的大气纬向风数据开展预报试验.本次预报试验的样本数据为2015年9月24日至10月24日风场数据,利用过去7天数据对未来第8天风场数据进行预报.试验结果显示,ARMA模型对临近空间大气风场预报有一定的适用性.当风场变化规律性较强,即样本数据风场呈现出比较显著的24 h周期性变化时,ARMA模型预报效果较好;当风场发生突变时,预报效果变差.与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ARMA模型预报结果的误差在9~27 m·s^(-1),预报效果优于同阶自回归(AR)模型,略优于高阶A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大气风场 时间序列法 ARMA模型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环境探空火箭膨胀落球探测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史东波 胡雄 +2 位作者 涂翠 韦峰 王欣颖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8年第7期89-92,共4页
针对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需求,介绍了一种可用于30~100 km临近空间大气密度、风场、温度和气压的原位探测技术——探空火箭膨胀落球探测技术,阐述了其探测原理、系统组成和探测过程,采用仿真方法模拟了膨胀落球的探测数据,并利用模拟... 针对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需求,介绍了一种可用于30~100 km临近空间大气密度、风场、温度和气压的原位探测技术——探空火箭膨胀落球探测技术,阐述了其探测原理、系统组成和探测过程,采用仿真方法模拟了膨胀落球的探测数据,并利用模拟探测数据成功反演了30~100 km临近空间大气密度、风场、温度和气压等大气产品。该技术具有探测要素多、探测高度范围广、载荷成本低、设备较为简单等特点,对于我国临近空间环境探测和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探空火箭 膨胀落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星光掩星技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明晨 涂翠 +2 位作者 胡雄(指导) 宫晓艳 郭文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0-298,共9页
大气星光掩星技术可以探测获得行星大气多种痕量成分密度等信息,该技术基于大气光谱透过率来进行探测。根据星光掩星探测原理建立了掩星工作模型,初步分析了气体分子光谱吸收特征,获得了多种大气成分的透过率,利用大气透过率反演得到了... 大气星光掩星技术可以探测获得行星大气多种痕量成分密度等信息,该技术基于大气光谱透过率来进行探测。根据星光掩星探测原理建立了掩星工作模型,初步分析了气体分子光谱吸收特征,获得了多种大气成分的透过率,利用大气透过率反演得到了大气成分密度,并与大气模式MSISE-00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进一步对光谱的信噪比和相对误差进行了估计,并讨论了恒星的不同视星等对探测信噪比和相对误差的影响,由此给出目标星视星等的范围。初步结果表明:利用视星等在-1.45~3.55范围内的目标星作为光源进行探测,信噪比在100以上,且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可达到1%。以上结果为地球临近空间高度上星光掩星探测的开展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光掩星 信噪比 目标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艇载声波测量临近空间风场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岗岗 涂翠 +3 位作者 胡雄 吴小成 韦峰 宋亮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提出一种临近空间艇载原位测量大气风场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声波传播时延差测量临近空间大气风场.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分析了测风误差来源和测风精度.通过分析声波在临近空间高度的衰减,对信号载波频率和传播距离进行了选择,并对不同信... 提出一种临近空间艇载原位测量大气风场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声波传播时延差测量临近空间大气风场.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分析了测风误差来源和测风精度.通过分析声波在临近空间高度的衰减,对信号载波频率和传播距离进行了选择,并对不同信噪比条件下声波时延估计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临近空间20~50 km高度,传播距离为2~5m,距离测量精度为1mm,平台测速精度为0.1 m·s^(-1),信噪比优于-2dB条件下,时延估计精度优于1μs,利用该方法测风精度能达到0.2 m.s^(-1)的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艇载 声波 二次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the poloidal field system for KTX 被引量:1
10
作者 Wei YOU Hong LI +14 位作者 Wenzhe MAO Wei BAI Cui TU Bing LUO Zichao LI Yolbarsop ADIL Jintong HU Bingjia XIAO Qingxi YANG Jinlin XIE Tao LAN Adi LIU Weixing DING Chijin XIAO Wandong LIU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6-134,共9页
The design of the poloidal field (PF) system includes the ohmic heating field system and the equilibrium (EQ) field system, and is th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a 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 device. A coupling betwe... The design of the poloidal field (PF) system includes the ohmic heating field system and the equilibrium (EQ) field system, and is th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a 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 device. A coupling between the poloidal and plasma currents, especially the eddy current in the stabilizing shell, yields design difficulties. The effects of the eddy current in the stabilizing shell on the poloidal magnetic field also cannot be ignored. A new PF system design is thus proposed. By using a low-μ material (μ = 0.001, ε = 1) instead of a conductive shell, an electromagne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hat can provide a continuous eddy current distribution on the conductive shell. In this model, a 3D time-domain problem with shells translates into a 2D magnetostatic problem,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calculation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se current distributions, we design the PF system and analyze how the EQ coils and conductive shell affect the plasma EQ when the plasma ramps up. To meet the mainfram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 an efficient power-supply design, the position and connection of the poloidal coils are optimiz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P KTX poloidal field system electromagnetic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