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k/sok-parDE增强鼠伤寒沙门菌菌毛编码质粒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维红 陈杨 +5 位作者 张成栋 孙国忠 凌洁玉 涂玲玲 陈焕春 郭爱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9期7-11,共5页
将编码两个质粒稳定系统的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鼠沙门菌Ⅰ型菌毛(fim)基因的质粒pAZ44中,获得pAZ44-h。将两质粒分别转化鼠伤寒沙门菌,连续培养144 h,每隔12 h转接1代,并取样,用抗性平板计数细菌,通过抗性检测质粒存在状况。结果发现,质... 将编码两个质粒稳定系统的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鼠沙门菌Ⅰ型菌毛(fim)基因的质粒pAZ44中,获得pAZ44-h。将两质粒分别转化鼠伤寒沙门菌,连续培养144 h,每隔12 h转接1代,并取样,用抗性平板计数细菌,通过抗性检测质粒存在状况。结果发现,质粒pAZ44在细菌培养12 h^24 h后开始丢失,而含稳定系统的质粒pAZ44-h在连续培养10代或120 h都未发生丢失。表明aphA-hok-parDE序列显著增强了质粒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鼠沙门菌Ⅰ型菌毛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稳定性 hok/sok parDE 沙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和预防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爱珍 涂玲玲 陈焕春 《猪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40-41,共2页
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肠炎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预防控制能有效地降低该病造成的损失。本文主要就沙门氏菌的临诊诊断、病理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以及预防控制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 猪沙门氏菌病 诊断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42
3
作者 朱凤云 蒋明光 +2 位作者 涂玲玲 黄晓雷 黄启功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1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每组43例...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每组43例。恩替卡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阿德福韦酯。治疗均持续48周,治疗开始后随访3年。采集治疗前后晨起空腹外周血,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指标(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期内不良结局(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外周血中HBV-DN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血清中PCⅢ、Ⅳ-C、LN、H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内,恩替卡韦组患者的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用于在病毒学应答及纤维化进程抑制方面更具优势,且可积极降低远期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肝纤维化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