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气化细渣水热合成多孔材料及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涂亚楠 胡雨杉 +5 位作者 刘旺 黄钦涵 高影 王宇佳 王浩强 康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212,共8页
为了拓展煤气化细渣高值化利用途径,采用碱溶水热法制备多孔复合吸附材料。通过调控碱浓度、水热时间、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探究其对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析不同制备条件下复合吸附材料的物相组成、表观形貌、孔隙结构... 为了拓展煤气化细渣高值化利用途径,采用碱溶水热法制备多孔复合吸附材料。通过调控碱浓度、水热时间、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探究其对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析不同制备条件下复合吸附材料的物相组成、表观形貌、孔隙结构,明晰复合材料与其对氨氮吸附能力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生成了以P型沸石为主要晶相的沸石结构。当碱浓度为2 mol/L、水热时间为30 h,水热温度为100℃,搅拌时间为10 min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氨氮吸附量最高,当氨氮初始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为5 h时,复合材料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达到15.65 mg/g。吸附材料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性符合Langmuir方程,且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分析表明煤气化细渣对氨氮的吸附为自发、吸热及熵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水热合成 氨氮 吸附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杂物的危害与洗选过程中的有效清除方法
2
作者 王卫东 吕子奇 +5 位作者 张成联 李江涛 刘钦聚 曾红久 孙美洁 涂亚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煤炭中混入的各种杂物不仅影响煤炭质量,还会对煤炭加工设备、运输工具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有效排除煤中杂物是煤炭生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杂质脱除的难易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也决定着除杂选用的方法与手段。... 煤炭中混入的各种杂物不仅影响煤炭质量,还会对煤炭加工设备、运输工具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有效排除煤中杂物是煤炭生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杂质脱除的难易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也决定着除杂选用的方法与手段。传统的除杂很大程度上依靠杂质的物理性质,金属类杂物一般采用除铁器清除,跳汰分选与浅槽分选过程可清除部分轻质杂物,拦杂钩和拦杂网也可清除部分轻质杂物,往往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实时捕获杂物的图像和三维数据,运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杂物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与定位,随后指导机械手进行精准抓取,可实现杂物的精准分离。该方法实施的关键是需要建立较完备的数据集、设计精准识别算法和抓取控制策略。煤炭洗选过程中杂物的智能清除有利于推动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物 除杂方法 人工智能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模型预测的无人拖拉机跟踪控制方法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晓晓 涂亚楠 +1 位作者 陈晓静 李怀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2-246,共5页
无人驾驶拖拉机是一种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设备进行自主导航的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农田的耕作、种植、施肥、除草等作业。无人驾驶拖拉机田间运动控制是拖拉机整机与自动驾驶系统沟通的关键技术。为此,在无人驾... 无人驾驶拖拉机是一种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设备进行自主导航的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农田的耕作、种植、施肥、除草等作业。无人驾驶拖拉机田间运动控制是拖拉机整机与自动驾驶系统沟通的关键技术。为此,在无人驾驶拖拉机田间运行给定形式路径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无人驾驶拖拉机运动模型并进行线性化处理,运用模型预测控制拖拉机田间运行轨迹,以实现对田间无人驾驶拖拉机轨迹跟踪的研究目标。结果表明:基于鲁棒模型预测的拖拉机跟踪控制器能够提高拖拉机田间运行控制精度,拖拉机直线运行控制误差<0.0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拖拉机 轨迹跟踪 鲁棒模型预测 农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镁煤基固废CO_(2)矿化封存及其产物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影 涂亚楠 +3 位作者 王卫东 李振 齐永心 张佳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1-315,共15页
随着化石碳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CO_(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含钙镁煤基固废。如何实现CO_(2)高效捕集与封存是当下面临的极... 随着化石碳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CO_(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含钙镁煤基固废。如何实现CO_(2)高效捕集与封存是当下面临的极具挑战性课题,粉煤灰、煤气化灰渣等大宗重污染工业固废的大规模综合利用仍亟待突破。在“双碳”目标下,利用煤基固废矿化封存CO_(2)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效应对全球变暖的策略,利用含钙镁煤基固废进行矿物碳酸化对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以及固废的资源化处置都具有很大前景。然而,它的工业应用瓶颈依旧无法突破。综述了以典型煤基固废粉煤灰(FA)、脱硫石膏(FGDG)以及煤气化灰渣(CGS)为原料的CO_(2)矿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旨在探讨其技术局限性的原因。首先,简要阐述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的途径,揭示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反应过程和原理。其次,重点讨论了典型煤基固废的矿化潜力和工艺,明晰CO_(2)矿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产物性能的调控机理。最后,总结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产物的性能并且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阐明矿化工艺的可行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将对煤基固废CO_(2)矿化的工艺技术提供优化建议,以期推动煤炭工业的低碳转型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CO_(2)矿化 粉煤灰 脱硫石膏 煤气化渣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与氨氮影响水煤浆表观黏度的颗粒间作用力机理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勇 董岳 +4 位作者 胡金亮 谢咏波 刘霖 刘钐 涂亚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194,共7页
利用煤化工废水制备水煤浆可降低水煤浆气化工艺废水的处理难度,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选取新疆褐煤,以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为分散剂制备水煤浆,探究了煤化工废水组分中苯酚和氨氮对水煤浆成浆特性的影... 利用煤化工废水制备水煤浆可降低水煤浆气化工艺废水的处理难度,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选取新疆褐煤,以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为分散剂制备水煤浆,探究了煤化工废水组分中苯酚和氨氮对水煤浆成浆特性的影响机理,并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索了相应液相环境中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分析了其与浆体流变性的关联关系。结果发现,颗粒间作用力与浆体流变性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其中:随苯酚浓度的提高,AFM颗粒探针进针过程中斥力增大而作用距离缩短,退针过程中粘附力减弱及作用程的下降,表明苯酚的加入降低了水化膜厚度而释放出更多自由水,表现为表观黏度下降;随着氨氮浓度的提高,AFM颗粒探针进针过程及退针过程均主要表现作用距离的提高,表明氨氮的加入增加了水化膜厚度而束缚了更多自由水,表现为当氨氮浓度足够高时表观黏度快速提高。此外,研究发现即便在液相组成不同时,退针过程的作用距离和最高引力值与表观黏度之间仍呈现出较好的单调关联,为深入探索水煤浆体系中颗粒表界面调控、废水环境调节和添加剂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机理性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原子力显微镜 颗粒间作用力 苯酚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对红沙泉褐煤水煤浆流变性的影响
6
作者 白天祥 刘胜 +3 位作者 谢咏波 刘霖 刘钐 涂亚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5-191,共7页
针对褐煤难以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问题,利用Na_(2)CO_(3)与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制备了复配型分散剂,研究了单一分散剂NNO和复配药剂对褐煤水煤浆特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药剂制备的褐煤水煤浆颗粒的Zeta电位、接触角、孔隙结构及孔径分... 针对褐煤难以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问题,利用Na_(2)CO_(3)与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制备了复配型分散剂,研究了单一分散剂NNO和复配药剂对褐煤水煤浆特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药剂制备的褐煤水煤浆颗粒的Zeta电位、接触角、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的变化情况,探索了成浆浓度及流变性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复配药剂制浆时,褐煤水煤浆的成浆质量浓度(剪切率100 s-1时黏度为1200 mPa·s)从59.89%增大到60.53%,屈服应力从24.12 Pa增大到38.85 Pa,流动性指数从0.69降低到0.56,假塑性增强。褐煤吸附分散剂NNO后Zeta电位绝对值从28.3 mV增大到36.1 mV,接触角从74.5°降低到65.3°;加入Na_(2)CO_(3)后,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到34.6 mV,接触角降低到57.5°。复配药剂制备的水煤浆颗粒相较于使用单一分散剂NNO而言,比表面积从2.7442 m 2/g降低到2.4264 m 2/g,大孔占比由70.71%降低到54.15%,中孔占比由25.68%增大到41.27%。上述试验结果表明Na_(2)CO_(3)优化了水煤浆体系中的离子环境,促进了NNO在褐煤颗粒表面的吸附,使得接触角和Zeta电位降低,引起分散剂对褐煤颗粒的降黏分散效果升高、黏度降低;此外,通过缔合溶解的金属离子形成沉淀而堵孔的作用向体系内释放更多的自由水,从而降低体系表观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水煤浆 流变性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滤机脱水效果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涂亚楠 王辉锋 +3 位作者 徐志强 蔡斌 鲁丹丹 王平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117,共4页
文章分析了压滤机隔膜压榨、反吹和穿流的理论脱水效果,提出在理想状况下各种技术脱水量与设备参数、工艺参数的关系方程。分析表明,隔膜压榨的本质是提高滤饼压缩比;反吹可脱除的滤饼水分很低,其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均匀;穿流适用于对... 文章分析了压滤机隔膜压榨、反吹和穿流的理论脱水效果,提出在理想状况下各种技术脱水量与设备参数、工艺参数的关系方程。分析表明,隔膜压榨的本质是提高滤饼压缩比;反吹可脱除的滤饼水分很低,其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均匀;穿流适用于对水分要求更高而压缩比无法达到的情况,为保证穿流效果应保证滤饼具有一定松散程度。根据分析结果对峰峰集团大淑村矿选煤厂KM250型压滤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改进,实践表明:通过改造配套设备和提高压榨能力,缩短了单循环时间,滤饼水分比改造前降低了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滤机 隔膜 穿流 反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力场中瘦煤水煤浆的沉降失稳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涂亚楠 王卫东 +2 位作者 李峰 徐志强 邵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18-2323,共6页
将离心加速沉降和Turbiscan背散射光稳定性检测技术联合用于水煤浆稳定性分析,研究了一种瘦煤水煤浆经不同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处理后的沉降失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煤浆在静置状态下的失稳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分层特征,而离心状态下主要... 将离心加速沉降和Turbiscan背散射光稳定性检测技术联合用于水煤浆稳定性分析,研究了一种瘦煤水煤浆经不同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处理后的沉降失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煤浆在静置状态下的失稳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分层特征,而离心状态下主要表现出体系压缩过程而没有显著分层现象。但无论是静置还是离心处理,主导水煤浆失稳的核心因素均是颗粒的聚并和体系沉降。其中,颗粒的聚并主导了中部沉降区和底部沉淀区的演化过程,而体系的整体沉降则主导了表层的析水过程。研究发现,通过分析样品底部5 mm区域的稳定性指标可以辨析样品出现软沉淀的时刻及其演化期,以及硬沉淀开始生成的时间。这个发现为快速、定量和准确表征水煤浆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稳定性 离心 沉降 聚并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磨矿对长焰煤粒度分布与堆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涂亚楠 王磊 +1 位作者 梅杰文 徐志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126,共5页
水煤浆颗粒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细度,而且需要合理的粒度分布。磨矿方式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球磨、棒磨和行星式球磨三种方法对一种长焰煤进行了干法磨矿试验,通过Rosin-Rammler方程对物料的粒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 水煤浆颗粒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细度,而且需要合理的粒度分布。磨矿方式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球磨、棒磨和行星式球磨三种方法对一种长焰煤进行了干法磨矿试验,通过Rosin-Rammler方程对物料的粒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堆积效率随磨矿方式和磨矿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球磨和行星磨比棒磨的磨矿效率高,产品粒度更细,但粒度分布窄,堆积效率低;棒磨产品粒度分布相对均匀,并可有效防止颗粒过磨,堆积效率更高;当Rosin-Rammler方程的均匀性指数n值范围在0. 75~1. 3时,与堆积效率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以作为堆积效率的快速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磨矿 粒度分布 堆积效率 水煤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苯酚在褐煤表面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涂亚楠 杨国枢 +4 位作者 郭辉 周燕 薛继峰 曹振宁 徐志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褐煤具有天然多孔性质,可以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文章研究了模拟废水中苯酚和氨氮在褐煤表面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特性,考察了温度、吸附反应时间和浓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并利用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准二... 褐煤具有天然多孔性质,可以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文章研究了模拟废水中苯酚和氨氮在褐煤表面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特性,考察了温度、吸附反应时间和浓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并利用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式能更好的解释褐煤对氨氮和苯酚的单组分吸附反应,且两种反应均较易发生;热力学分析表明氨氮和苯酚在褐煤表面的吸附均为可自发、放热和熵减反应,其中苯酚的焓变达到了-71. 96kJ/mol,具备化学吸附特点;苯酚的平衡吸附量随氨氮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呈现整体下降特点,但不随着苯酚浓度的提高而发生显著波动,表明两者间并非吸附位点的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吸附 氨氮 苯酚 褐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的恒温干燥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涂亚楠 刘定桦 +5 位作者 王仪蓉 彭百勤 何浩 闫昱洁 王伟 林祥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164,共7页
煤气化细渣的高持水性严重影响了其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研究煤气化细渣的表观形貌(SEM)、主要元素分布(EDS)和孔隙结构(BET),明确了其持水性强(64.64%)的根本原因。通过不同温度下的恒温干燥实验,研究了煤气化细渣恒温干燥过程中的干... 煤气化细渣的高持水性严重影响了其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研究煤气化细渣的表观形貌(SEM)、主要元素分布(EDS)和孔隙结构(BET),明确了其持水性强(64.64%)的根本原因。通过不同温度下的恒温干燥实验,研究了煤气化细渣恒温干燥过程中的干燥动力学,构建了各干燥温度下的Logarithmic恒温干燥动力学模型。干燥温度从80~120℃,样品恒温干燥过程中的等效水分扩散系数De值介于0.0025~0.0048。温度越高,De值越大,水分越容易从颗粒内部扩散到外部,干燥越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恒温干燥 干燥动力学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对煤气化废水COD的吸附脱除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涂亚楠 杨国枢 +4 位作者 郭辉 洪志松 黄宇峰 柳铭哲 孙健翔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以褐煤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COD初始浓度、煤水比等条件下,褐煤对煤气化分离水COD的吸附脱除能力,并进行了吸附反应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对COD的吸附更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过... 以褐煤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COD初始浓度、煤水比等条件下,褐煤对煤气化分离水COD的吸附脱除能力,并进行了吸附反应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对COD的吸附更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过程主要由液膜扩散步骤控制; 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更能准确地描述褐煤对COD的吸附反应机制,通过热力学分析可知,该吸附反应为物理吸附,且为自发、放热、熵减的反应;褐煤对高浓度废水COD的吸附脱除率可达90%,但此时煤用量较大(研究达到了400g/L),说明采用褐煤对未经生化处理的废水进行完全的COD脱除是不现实的,但可以较低的煤水比作为一种廉价的COD预脱除手段,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COD 褐煤 吸附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运输机械田间路径协同分配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涂亚楠 侯晓晓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57,共5页
田间任务分配是多农机协同工作分配中的核心问题,在农忙时期,需要多种农业机械配合完成多项田间作业任务。为了提高田间农业机械工作效率及协同管理,在充分考虑供需匹配、农机作业能力、作业周期和路径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 田间任务分配是多农机协同工作分配中的核心问题,在农忙时期,需要多种农业机械配合完成多项田间作业任务。为了提高田间农业机械工作效率及协同管理,在充分考虑供需匹配、农机作业能力、作业周期和路径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下多机任务协同分配模型,并以农作物收获试验为例,通过MatLab对改进蚁群算法的多台农机协作的动态和静态任务分配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任务数量设置为11时,谷物联合收获机和农业运输机械的成本分别降低了50%和22%,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可以有效降低路径成本;当任务数量设置为5、11、16、22时,农业机械平均运行周期分别缩短了65%、38%、56%、56%,可以避免田间部分农机超载和其他农机闲置等问题,缩短了农业机械作业周期。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复杂农田作业时多农机协同调度管理问题提供技术参考与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运输车 收获机 多机协同 规划 蚂蚁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吸收剂对褐煤微波提质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卫东 涂亚楠 +2 位作者 孙阳阳 孙美洁 徐志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0-1447,共8页
褐煤微波辐照过程中,仅有煤中的水分和微量物组分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强,如果在微波辐照过程中添加吸收微波能力强的微波吸收剂,可以加强褐煤微波提质过程。以褐煤半焦和活性炭为微波吸收剂,运用微波干燥试验设备,对锡林郭勒褐煤进行了微... 褐煤微波辐照过程中,仅有煤中的水分和微量物组分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强,如果在微波辐照过程中添加吸收微波能力强的微波吸收剂,可以加强褐煤微波提质过程。以褐煤半焦和活性炭为微波吸收剂,运用微波干燥试验设备,对锡林郭勒褐煤进行了微波干燥脱水试验研究,分析了微波场中吸收剂对褐煤水分脱除的影响规律,探索了吸收剂对微波提质褐煤的理化特性的提升机理。结果表明:加入微波吸收剂后的微波提质过程依然遵循微波脱水提质的预热,升速和等速干燥;微波提质褐煤的煤质明显提高,含氧官能团数量降低,自燃情况得到抑制。与没添加吸收剂煤样相比,加入微波吸收剂后的提质煤样水分含量降低1.6%、脱水率提高了9.46%、脱水速率提高了0.013%/s;碳元素含量提高2%、氧含量降低0.8%;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增加1 059.318 k J/kg和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增加了1 059.99 k J/kg;燃点最高可提高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微波干燥 微波吸收剂 提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分布对高浓度水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南翔 徐志强 +1 位作者 曲思建 涂亚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采用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81.30μm,14.62μm的6.07μm的三种陕西长焰煤粉以不同级配混合后制备高浓度水煤浆,利用Dinger模型评估了级配前后煤颗粒的粒度分布,研究了不同颗粒分布对高浓度水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级配优化可... 采用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81.30μm,14.62μm的6.07μm的三种陕西长焰煤粉以不同级配混合后制备高浓度水煤浆,利用Dinger模型评估了级配前后煤颗粒的粒度分布,研究了不同颗粒分布对高浓度水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级配优化可使煤颗粒的实际分布更接近理论模型分布。当浆体浓度较高时,随着浆体体系中细颗粒的增多,水煤浆流型由剪切稀化逐渐向剪切稠化转变,依次呈现出屈服假塑型、Bingham型和胀流型三种流型,拟合出了相应的的流变学模型,利用流变机理解释了浆体流型转变的原因,得到了使水煤浆具有最优流变性能的配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颗粒分布 高浓度水煤浆 流变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6
作者 蒋煜 王磊 涂亚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2,共6页
总结了煤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孔结构、表面特征、粒度分布、密度等)以及水质(组分、添加剂种类及用量等)对浆体特性(浓度、流变性、粘度特性、稳定性等)影响的研究进展;从煤炭清洁加工利用与现代煤化工发展需求角度,分析了水煤浆技术发... 总结了煤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孔结构、表面特征、粒度分布、密度等)以及水质(组分、添加剂种类及用量等)对浆体特性(浓度、流变性、粘度特性、稳定性等)影响的研究进展;从煤炭清洁加工利用与现代煤化工发展需求角度,分析了水煤浆技术发展的趋势,指出了废水制浆过程中的先进技术与装备是重点研究方向,探讨了水煤浆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分析了水煤浆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制备技术 流变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微波脱水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规律和界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徐志强 辛凡文 涂亚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针对褐煤脱水能耗高、易复吸的难题,运用自制微波脱水系统,对蒙东褐煤进行5种不同功率和4种不同粒度的脱水实验。建立了褐煤微波脱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扫描电镜(SEM)和低温氮吸附仪... 针对褐煤脱水能耗高、易复吸的难题,运用自制微波脱水系统,对蒙东褐煤进行5种不同功率和4种不同粒度的脱水实验。建立了褐煤微波脱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扫描电镜(SEM)和低温氮吸附仪测定脱水前后煤样的表面形态和孔隙结构。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羧基和酚羟基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恒温恒湿复吸实验和热重分析确定煤样的复吸和自燃特性。发现微波脱水后褐煤复吸水分远低于热风干燥褐煤的19.87%,着火点也由原煤的275℃提高到295℃以上。说明微波脱水后褐煤的界面稳定性得到改善,不易复吸和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脱水 水分迁移 界面改性 孔隙结构 含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波超声对浮选气泡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卫东 靳立章 +2 位作者 涂亚楠 刘定桦 徐志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40-2745,共6页
随着低阶煤开采量和采煤机械化程度的增加,低阶煤泥产量和灰分也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低阶煤煤泥无法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超声浮选结合了多种调控方法处理低阶煤,能够有效提高选择性及浮选效果。通过高速摄像系统,揭... 随着低阶煤开采量和采煤机械化程度的增加,低阶煤泥产量和灰分也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低阶煤煤泥无法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超声浮选结合了多种调控方法处理低阶煤,能够有效提高选择性及浮选效果。通过高速摄像系统,揭示了驻波声场中的气泡聚集过程及该过程的带煤情况,探究了驻波声场中的微泡产生及其作用,结合驻波声场中微泡附着的选择性探究和柱选试验结果,研究了100 kHz驻波超声对柱选的影响,分析了驻波声场在整个柱选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将驻波超声加入柱选后,可以强化低阶煤煤泥柱选效果。精煤产率、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完善指标分别达到了21.93%,30.52%和23.77%,均高于常规柱选,精煤灰分为11.13%,比常规柱选低1.07%。驻波声场中的气泡有规律地聚集,在趋于稳定后,气泡聚集体以条纹状聚集态分布在整个驻波声场中,气泡聚集是驻波声场与扩散声场最明显的区别。声场驱动力提供了能量,促进了煤颗粒与气泡之间的碰撞。微泡可作为煤颗粒与其他气泡之间的“介质”,在很短的时间内促进气泡聚并,形成煤-泡聚集体,且该过程具有一定选择性。煤-气泡聚集体的形成提高了精煤产率、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完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波超声 浮选气泡 超声频率 微泡 气泡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志强 涂亚楠 +4 位作者 孙南翔 蔡斌 朱林丰 杨蛟洋 杨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109,121,共6页
选取了3种不同处理程度的焦化废水及清水与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制浆试验,研究了成浆特性、温变特性和燃烧特性。由制浆试验发现,原液的制浆效果最好,清水与稀液相当,浓液最差。由温变试验发现,随着浆体温度的提高,废水煤浆的表观... 选取了3种不同处理程度的焦化废水及清水与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制浆试验,研究了成浆特性、温变特性和燃烧特性。由制浆试验发现,原液的制浆效果最好,清水与稀液相当,浓液最差。由温变试验发现,随着浆体温度的提高,废水煤浆的表观粘度迅速降低,但利用较低阶煤样制备的废水煤浆的温度超过特定值后表观粘度又会提高。由燃烧特性试验发现,各种废水煤浆均可正常燃烧,但浓度过低时会延长燃尽时间,这与试验环境有关。最后从成本、热值和流变性角度讨论了焦化厂利用水煤浆技术处理废水的煤种及欲处理废水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水煤浆 流变性 温变特性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子山选煤厂煤泥的热重分析及水煤浆制备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靳建顺 刘向阳 +3 位作者 涂亚楠 李凡飞 顾苏钱 李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6-149,共4页
以燕子山煤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灰熔融行分析,通过TGDTG-DSC分析了煤泥的燃烧特性和CO2气氛气化特性,并选用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作为分散剂,研究了煤泥水煤浆的流变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升温速率条件下,该煤泥在... 以燕子山煤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灰熔融行分析,通过TGDTG-DSC分析了煤泥的燃烧特性和CO2气氛气化特性,并选用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作为分散剂,研究了煤泥水煤浆的流变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升温速率条件下,该煤泥在氧气氛围中的着火点温度为456℃,在二氧化碳还原气氛中的解聚和分解反应起始温度为355℃;燕子山选煤厂煤泥能制备较高浓度的水煤浆,最佳药剂量下的定粘浓度为72. 01%,且表现为屈服假塑性流体的“剪切变稀”特性。燕子山选煤厂煤泥具有低硫、高灰熔点的特点,可以考虑以配煤方式制备为燃料型或气化型水煤浆,实现煤泥高附加值洁净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热重 燃烧 水煤浆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