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海米提·阿布都艾尼
刘浩
+4 位作者
王贝宇
吴廷奎
洪瑛
孟阳
陈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80-985,共6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变化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且随访时间1年以上的123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变化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且随访时间1年以上的123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IH,并按术后平均IH变化值(术后1周IH与末次随访的差值)将所有患者分为IH维持组(IH变化值<平均IH变化值)和IH丢失组(IH变化值≥平均IH变化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C2-7 Cobb角及手术节段曲度,术后3周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率及末次随访时的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两组间定量变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变量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根据所有患者术后平均IH变化值(2.08±0.94mm),将123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IH维持组64例,随访时间为15.95±3.39个月;IH丢失组59例,随访时间为16.95±2.87个月。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及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7 Cobb角和手术节段曲度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H维持组术前IH为5.65±1.69mm,术后1周为8.33±0.78mm,末次随访为6.89±0.98mm,平均变化量为1.44±0.79mm;IH丢失组术前IH为5.31±1.58mm,术后1周为8.25±0.76mm,末次随访为5.50±1.01mm,平均变化量为2.75±0.52mm。IH维持组末次随访时IH和IH变化值显著高于IH丢失组(P<0.001)。术后3个月时IH维持组融合率为64.06%,IH丢失组为42.37%(P=0.019);术后6个月时IH维持组融合率为81.25%,IH丢失组为54.24%(P=0.002)。末次随访时IH维持组下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IH丢失组的28.81%(P=0.027)。IH维持组假体下沉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IH丢失组的13.56%(P=0.047)。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手术节段IH丢失发生率较高;若IH丢失≥2mm可能会降低术后早期融合率,并增加ASD及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Zero-P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椎间隙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海米提·阿布都艾尼
刘浩
王贝宇
吴廷奎
洪瑛
孟阳
陈华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室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80-985,共6页
文摘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变化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且随访时间1年以上的123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IH,并按术后平均IH变化值(术后1周IH与末次随访的差值)将所有患者分为IH维持组(IH变化值<平均IH变化值)和IH丢失组(IH变化值≥平均IH变化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C2-7 Cobb角及手术节段曲度,术后3周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率及末次随访时的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两组间定量变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变量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根据所有患者术后平均IH变化值(2.08±0.94mm),将123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IH维持组64例,随访时间为15.95±3.39个月;IH丢失组59例,随访时间为16.95±2.87个月。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及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C2-7 Cobb角和手术节段曲度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H维持组术前IH为5.65±1.69mm,术后1周为8.33±0.78mm,末次随访为6.89±0.98mm,平均变化量为1.44±0.79mm;IH丢失组术前IH为5.31±1.58mm,术后1周为8.25±0.76mm,末次随访为5.50±1.01mm,平均变化量为2.75±0.52mm。IH维持组末次随访时IH和IH变化值显著高于IH丢失组(P<0.001)。术后3个月时IH维持组融合率为64.06%,IH丢失组为42.37%(P=0.019);术后6个月时IH维持组融合率为81.25%,IH丢失组为54.24%(P=0.002)。末次随访时IH维持组下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IH丢失组的28.81%(P=0.027)。IH维持组假体下沉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IH丢失组的13.56%(P=0.047)。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手术节段IH丢失发生率较高;若IH丢失≥2mm可能会降低术后早期融合率,并增加ASD及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Zero-P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椎间隙高度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Zero-Profile implant system
In-tervertebral height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对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影响
海米提·阿布都艾尼
刘浩
王贝宇
吴廷奎
洪瑛
孟阳
陈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