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授粉方法对小麦与小黑麦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子霞 姚翠琴 +3 位作者 邵琳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 苏敬国 李新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9-572,共4页
【目的】比较花药涂抹法和捻穗授粉法结实率的差异,为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提高小麦与小黑麦杂交育种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春小麦品种(新春27号、新春26号、新春15号、新春9号和S-22(系))和新小黑麦1号为材料,每个材料... 【目的】比较花药涂抹法和捻穗授粉法结实率的差异,为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提高小麦与小黑麦杂交育种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春小麦品种(新春27号、新春26号、新春15号、新春9号和S-22(系))和新小黑麦1号为材料,每个材料分别采用两种授粉方法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后12.16d按不同授粉方法单独取穗、剥粒统计授粉小花数和小花结实数,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授粉方法的杂交结实率存在一定差异,花药涂抹法平均结实率为78.01%,捻穗授粉法平均结实率为87.73%,二者差异显著。5个杂交组合采用捻穗授粉法的结实率都高于花药涂抹法。【结论】比较两种授粉方法结实率的差异,捻穗授粉法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花药涂抹法,捻穗法操作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杂交授粉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授粉方法 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单花粉粒培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子霞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 +4 位作者 郝峥嵘 杨松杰 张茂银 杨克锐 戚家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53-155,共3页
小麦单花粉粒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液体漂浮培养过程中自然释放下来的花粉培养效果优于机械磁力搅拌分离的花粉。培养基以Z附加2,4-D0.5mg/l、KT0.5mg/l、肌醇300mg/l、谷氨酰胺1000mg/l和W附... 小麦单花粉粒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液体漂浮培养过程中自然释放下来的花粉培养效果优于机械磁力搅拌分离的花粉。培养基以Z附加2,4-D0.5mg/l、KT0.5mg/l、肌醇300mg/l、谷氨酰胺1000mg/l和W附加2,4-D2.0mg/l、KT0.5mg/l、CH290mg/l、精氨酸200mg/l、谷氨酰胺1000mg/l为好.单花粉粒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频率与基因型关系较大,与光照无关;同一基因型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形成又与分离出的花粉类型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花粉粒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REB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月华 张跃强 +1 位作者 倪志勇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25-2927,2931,共4页
脱水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在高等植物应答干旱、高盐和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GenBank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DREB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小麦中克隆了DREB基因837 bp的编码区。为进一步研究小麦DREB基因的... 脱水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在高等植物应答干旱、高盐和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GenBank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DREB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小麦中克隆了DREB基因837 bp的编码区。为进一步研究小麦DREB基因的功能,以pMD18-T-DREB质粒为模板,PCR扩增DREB基因片段,构建了该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经菌液PCR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中,为通过转基因技术深入研究小麦DREB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达载体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 DRE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MS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月华 张跃强 +2 位作者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 刘真芳 梁小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了发掘小麦育性基因,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小麦花药中克隆了3个与拟南芥AtMS2和水稻OsMS2基因同源的cDNA序列。TaMSR-1、TaMSR-2和TaMSR-3分别具有1 842,1 824,1 830 bp的开放阅读框,各自编码613,607,60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序列... 为了发掘小麦育性基因,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小麦花药中克隆了3个与拟南芥AtMS2和水稻OsMS2基因同源的cDNA序列。TaMSR-1、TaMSR-2和TaMSR-3分别具有1 842,1 824,1 830 bp的开放阅读框,各自编码613,607,60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中包含2个保守区:NAD_binding和Sterile保守功能域。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TaMSR与水稻OsMSR2和拟南芥AtMSR2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采用基因特异定位引物PCR技术对中国春缺失系材料进行扩增,将TaMSR-1、TaMSR-2和TaMSR-3基因分别定位于4AS、4DL和4BL染色体上。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TaMSR基因是花药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这些结果说明,TaMSR基因可能在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MSR基因 表达分析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PAA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子霞 戚家华 +1 位作者 郝峥嵘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6期239-240,共2页
在基本培养基C_(17)中分别附加浓度为1.0,2.0,4.0,6.0,8.0和10.0mg/l的激素PAA,用于培养190/84-A-540-1×CA8665、191/80181-2×烟农、192/唐山6898×80181-2、193/京花3号×烟农、194/花冬86-16×84-A-359-9和195/... 在基本培养基C_(17)中分别附加浓度为1.0,2.0,4.0,6.0,8.0和10.0mg/l的激素PAA,用于培养190/84-A-540-1×CA8665、191/80181-2×烟农、192/唐山6898×80181-2、193/京花3号×烟农、194/花冬86-16×84-A-359-9和195/84-A-359-9×80181-2小麦杂交组合的F_2代花药,结果花粉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为1.36%—1.67%,均低于用2,4-D(对照)诱导的诱导率(3.52%);绿苗分化率则与对照相近;一步成苗率分别为16.92%,10.00%,18.87%,1.82%,11.67%和15.94%,均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激素P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6
作者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 姚翠琴 +3 位作者 邵琳 苏敬国 李新杰 王子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3-576,共4页
【目的】筛选适宜小麦幼胚培养的培养基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为小麦转化、遗传等提供依据。【方法】以7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取开花后12,16d的幼胚进行培养,20d后统计幼胚一步成苗数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数。【... 【目的】筛选适宜小麦幼胚培养的培养基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为小麦转化、遗传等提供依据。【方法】以7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取开花后12,16d的幼胚进行培养,20d后统计幼胚一步成苗数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数。【结果】小麦幼胚在CmMS和YP三种培养基上都能诱导一次成苗,其中YP培养基一次成苗率最高(75%),其次是MS(33.13%),最低的是C17(23.34%),YP培养基一次成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培养基,不同基因型间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差异明显。【结论】筛选出适宜小麦幼胚培养一次成苗的YP培养基和一次成苗和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率都较高的材料新春9号,此材料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培养 培养基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方式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松杰 王子霞 +3 位作者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 张茂银 杨克锐 戚家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2-13,共2页
不同培养方式(固体、浸润和液体培养)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浸润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固体和液体培养,其绿苗分化率三者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浸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