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闫锋 崔秀辉 +4 位作者 王成 曾玲玲 王宇先 王立达 浦子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0931-10932,共2页
[目的]研究绿豆(Phaseolus radiatus)/玉米(Zea mays L.)间作对玉米、绿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与绿豆的间作模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绿豆/玉米间作比例分别为1∶2、2∶4、4∶2、4∶6、6∶... [目的]研究绿豆(Phaseolus radiatus)/玉米(Zea mays L.)间作对玉米、绿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与绿豆的间作模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绿豆/玉米间作比例分别为1∶2、2∶4、4∶2、4∶6、6∶4、2∶1,分别以玉米单作和绿豆单作为对照。[结果]与绿豆和玉米分别单作相比,绿豆/玉米间作模式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当绿豆与玉米的间作比例为6∶4时复合群体的总经济效益最高;绿豆与玉米间作,边际效应使玉米的一些农艺性状得到改善,而绿豆的一些性状得到减弱,这是受到负边际效应影响的结果。[结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绿豆与玉米的间作比例以6∶4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绿豆 间作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条件对毛壳菌产木聚糖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迟莉 浦子刚 +1 位作者 郭春兰 于春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8期46-48,共3页
通过对毛壳菌产木聚糖酶改变发酵条件,探讨毛壳菌木聚糖酶的生产能力及不同酶解条件对毛壳菌产生的木聚糖酶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4%+蛋白胨0.5%+酵母粉0.5%为发酵基质对产酶最为有利,当温度为39℃、p... 通过对毛壳菌产木聚糖酶改变发酵条件,探讨毛壳菌木聚糖酶的生产能力及不同酶解条件对毛壳菌产生的木聚糖酶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4%+蛋白胨0.5%+酵母粉0.5%为发酵基质对产酶最为有利,当温度为39℃、pH4.6、发酵时间3d时产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壳菌 木聚糖酶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嫩单13的选育
3
作者 李德新 马宝新 +5 位作者 樊景胜 刘海燕 孙善文 浦子刚 王俊强 姜玉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176-177,共2页
玉米新品种嫩单1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自育自交系N5为母本,以自育自交系嫩系5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杂交种,该品种在适应区生育日数115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 玉米新品种嫩单1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自育自交系N5为母本,以自育自交系嫩系5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杂交种,该品种在适应区生育日数115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的特点,2008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适应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嫩单13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hrobacter sp.TW-1对大豆药害及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影响
4
作者 于桐 刘明 +3 位作者 吴占文 浦子刚 林志伟 郭永霞 《大豆科学》 2025年第5期128-135,共8页
为明确高效阿特拉津降解菌株Arthrobacter sp.TW-1对大豆受阿特拉津药害的缓解能力、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能力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在阿特拉津含量为7.5,5.0和2.5 mg·kg^(-1)的土壤中,施加1%Arthroba... 为明确高效阿特拉津降解菌株Arthrobacter sp.TW-1对大豆受阿特拉津药害的缓解能力、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能力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在阿特拉津含量为7.5,5.0和2.5 mg·kg^(-1)的土壤中,施加1%Arthrobacter sp.TW-1菌液,并播种黑河43大豆,以未施加菌液的土壤为对照,在大豆植株生长至三出复叶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检测大豆根际土壤阿特拉津残留含量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菌株TW-1后,受药害大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升高;不同处理组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量显著降低;在AT(阿特拉津土壤)中受阿特拉津胁迫减少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JAT(阿特拉津+菌液TW-1土壤)中丰度逐渐增加,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降低。研究表明,Arthrobacter sp.TW-1菌株可有效降解土中阿特拉津残留含量,从而缓解大豆胁迫,提高大豆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为微生物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实际应用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bacter sp.TW-1 大豆药害 阿特拉津 叶绿素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