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22
1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3 位作者 王道泽 谢国雄 周航 洪奎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0-866,共7页
为明确乙酰甲胺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乙酰甲胺磷... 为明确乙酰甲胺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乙酰甲胺磷在白菜中降解半衰期为2.060~3.203 d,大棚条件下降解速度慢于露地条件下降解速度;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代谢产生甲胺磷,作物中甲胺磷的残留量是乙酰甲胺磷代谢生成和甲胺磷本身降解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施药几天后,出现一个甲胺磷残留的高峰;乙酰甲胺磷施用在白菜上可能会有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尤其是大棚栽培方式、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使用乙酰甲胺磷具有更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因此,在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上应谨慎使用乙酰甲胺磷,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安全间隔期应延长为21 d,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甲胺磷 甲胺磷 白菜 消解动态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30
2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2 位作者 章虎 钱鸣蓉 陈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9-475,共7页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吡唑醚菌酯 黄瓜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防控模式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3 位作者 林文彩 汪爱娟 张舟娜 赵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6-993,共8页
为探索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综合控害效果和应用效益,比较了2种不同防控模式下害虫种群动态、菜田昆虫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用环境经济学方法评价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与化学防治为主的常规防控区的综合效益... 为探索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综合控害效果和应用效益,比较了2种不同防控模式下害虫种群动态、菜田昆虫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用环境经济学方法评价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与化学防治为主的常规防控区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模式下菜田优势害虫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防控区;对田间昆虫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尤其对优势害虫、捕食性天敌等影响更为明显;通过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菜田主要害虫优势集中性指数降低,天敌数量和作用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绿色防控区采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每667 m2每季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别为2 979.1,806.3,1 042.9元,明显优于常规防控区。因此,科学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 技术模式 设施菜田 害虫 控制效果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洪文英 谢国雄 +1 位作者 吴燕君 陈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4-617,共4页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下毒死蜱的降解动态试验及安全间隔期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50~1.824d;毒死蜱在白菜中的降解速度与其栽培方式有关;按推荐剂量25mL/667m2施用,施药次数...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下毒死蜱的降解动态试验及安全间隔期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50~1.824d;毒死蜱在白菜中的降解速度与其栽培方式有关;按推荐剂量25mL/667m2施用,施药次数为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露地栽培白菜中的安全间隔期为7d,大棚栽培条件下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白菜 农药残留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板对设施蔬菜烟粉虱的诱集效应与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3 位作者 王道泽 王宏 汪爱娟 朱徐燕 《农学学报》 2015年第7期39-46,共8页
为提高烟粉虱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黄板诱集法连续4年(2009—2012年)对设施大棚内蔬菜作物上烟粉虱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受种群内因和气候外因的协同作用上下波动,全年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分为夏季高峰期(7—... 为提高烟粉虱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黄板诱集法连续4年(2009—2012年)对设施大棚内蔬菜作物上烟粉虱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受种群内因和气候外因的协同作用上下波动,全年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分为夏季高峰期(7—8月)与秋季高峰期(9—10月)。年度间种群数量存在较大差异,2009年和2010年为烟粉虱的重发年,2011年和2012年烟粉虱的为害较轻。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烟粉虱的发生量不同,黄瓜上最大,茄子、番茄上其次,辣椒上最少,表明杭州地区烟粉虱对设施蔬菜的趋性为黄瓜>茄子、番茄>辣椒。选择不同时期虫口基数、气象资料(温度、湿度、光照等)作为预测因子,共筛选出了29个因子(19个气象因子、10个前期虫口密度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数据,使用逐步回归法组建了不同设施蔬菜上烟粉虱高峰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其中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素为种群基数和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黄板 诱集效应:模型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采风1号选育经过及试种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洪文英 潘晓利 +3 位作者 石江 郑积荣 张雅 胡美华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2-303,共2页
采风 1号是杭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羊角辣椒 ,试种结果 ,每 6 6 7m2 产量150 0kg以上 ,北方种植产量达 350 0kg以上 ,商品性好 ,已在浙江省一些地区及安徽、江苏、陕西、海南等地种植。
关键词 辣椒 采风1号 选育 试种表现 产量 保护地栽培 秋延后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与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3 位作者 曹婷婷 罗川林 高吉良 陆丹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994-997,共4页
为有效提高茭白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水平,围绕"一品一策"行动要求,针对影响茭白产业发展的风险隐患,综合分析当前茭白生产中的关键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茭白全生育期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了经济、实用、... 为有效提高茭白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水平,围绕"一品一策"行动要求,针对影响茭白产业发展的风险隐患,综合分析当前茭白生产中的关键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茭白全生育期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了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全程防控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病虫害 发生现状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致寒战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洪文英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病例:患者,男,66岁,身高163 cm,体重65 kg。6年前患者于静息状态下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为混合型呼吸困难,持续30 s症状自行缓解未予重视;3年前、2天及1天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30秒自行缓解,无畏寒、发热、胸痛、胸闷,无咳嗽、咳痰、... 病例:患者,男,66岁,身高163 cm,体重65 kg。6年前患者于静息状态下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为混合型呼吸困难,持续30 s症状自行缓解未予重视;3年前、2天及1天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30秒自行缓解,无畏寒、发热、胸痛、胸闷,无咳嗽、咳痰、无意识障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哮喘"收入院。入院检查:体温(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腺苷葡胺 呼吸困难 静脉滴注 胸痛 不良反应 咳痰 意识障碍 过敏样反应 盐酸丙卡特罗片 静脉推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菱水旱轮作对连作障碍的消解效应及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1 位作者 汪爱娟 朱徐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715-1717,共3页
针对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研究了菱-茄子轮作模式对连作障碍问题的消解效果并综合评价其效益。结果表明,菜菱水旱轮作模式下土壤pH值上升0.58,水溶盐总量下降0.25 mg·kg^(-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有效提高,菱角种植后较... 针对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研究了菱-茄子轮作模式对连作障碍问题的消解效果并综合评价其效益。结果表明,菜菱水旱轮作模式下土壤pH值上升0.58,水溶盐总量下降0.25 mg·kg^(-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有效提高,菱角种植后较轮作前分别增38.61%、12.29%和10.25%;菜田地下害虫为害和草害得到有效控制;每667 m^2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35 640元,较常规种植模式增70.2%,综合效益显著。因此,菜菱水旱轮作模式可有效治理土壤连作障碍问题,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菱水旱轮作 连作障碍 理化性质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致心慌和肌肉震颤1例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洪文英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2期1196-1197,1200,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致心慌、肌肉震颤的原因及处置措施。方法分析1例氨甲环酸氯化钠致心慌、肌肉震颤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检索,探索氨甲环酸氯化钠导致心慌、肌肉震颤的机制及应对措施。结果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突发心慌...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致心慌、肌肉震颤的原因及处置措施。方法分析1例氨甲环酸氯化钠致心慌、肌肉震颤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检索,探索氨甲环酸氯化钠导致心慌、肌肉震颤的机制及应对措施。结果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突发心慌、肌肉震颤,可能与滴注速度过快有关,注意给药剂量、速度、浓度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能是氨甲环酸诱发癫痫的前兆,早期脑电图监测有助于诊断,一些全身麻醉药物和苯二氮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还可能是氨甲环酸诱发的Ⅰ型药物过敏反应,应及时给予抗过敏处理。结论临床在使用氨甲环酸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如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氯化钠 药品不良反应 心慌 肌肉震颤 异丙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蓟马防治药剂及混配组合的筛选和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文英 陈瑞 +1 位作者 吴燕君 汪彦欣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807-1809,共3页
为筛选出茄子蓟马的新型防治药剂,田间试验评估了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不同浓度处理及杀虫环与3种常规药剂不同混配组合对茄子蓟马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药前虫口基数高的情况下,各药剂处理对茄子蓟马均有较高的防效,... 为筛选出茄子蓟马的新型防治药剂,田间试验评估了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不同浓度处理及杀虫环与3种常规药剂不同混配组合对茄子蓟马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药前虫口基数高的情况下,各药剂处理对茄子蓟马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杀虫环+烯啶·吡蚜酮在各处理中防效最优,药后24 h^8 d防效均在99%以上,优于单剂处理,具有效作用;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单剂以高浓度处理防效更优,但与低浓度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各处理对作物株高、叶色等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可在实际生产中轮换用药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药剂 混配组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新品种采风3号的选育
12
作者 洪文英 潘晓利 +2 位作者 胡美华 潘贤春 石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7,共2页
采风 3号母本 96 14 2是从江西农家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父本 932 1 10是从吉林早椒中选育出的自交系。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 ,果实羊角形 ,果色绿 ,纵径 12~ 15cm ,横径 1.5cm左右 ,单果质量 2 0~ 4 0 g ,早熟 ,前期产量比对照鸡爪&... 采风 3号母本 96 14 2是从江西农家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父本 932 1 10是从吉林早椒中选育出的自交系。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 ,果实羊角形 ,果色绿 ,纵径 12~ 15cm ,横径 1.5cm左右 ,单果质量 2 0~ 4 0 g ,早熟 ,前期产量比对照鸡爪×吉林高 32 .6 % ,总产量 15 0 0kg·(6 6 7m2 ) -1,高产可达 35 0 0kg·(6 6 7m2 ) -1,适宜浙江、江西、安徽、云南等省作春季及秋季大棚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采风3号 选育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药效试验
13
作者 洪文英 黄怡弘 +1 位作者 陈兵 董长明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7-148,共2页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eYangetZhang)俗称韭蛆,近年来在杭州市郊区严重为害韭菜、葱、蒜等百合科蔬菜。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茎部蛀食为害,轻者引起韭菜叶片...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eYangetZhang)俗称韭蛆,近年来在杭州市郊区严重为害韭菜、葱、蒜等百合科蔬菜。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茎部蛀食为害,轻者引起韭菜叶片枯黄萎蔫,重者造成断茎和并发茎基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迟眼蕈蚊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诱导番茄对早疫病的抗性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49
14
作者 廖春燕 马国瑞 洪文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在番茄四叶期用1mg/mL的壳聚糖进行诱导接种,可诱导番茄植株产生对早疫病的抗病性.经壳聚糖诱导后,3个番茄品种:合作908(高抗)、合作903(中抗)、早丰(敏感)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接种对照,相对防效分别为39.8%、49.9%和56.4%;壳... 在番茄四叶期用1mg/mL的壳聚糖进行诱导接种,可诱导番茄植株产生对早疫病的抗病性.经壳聚糖诱导后,3个番茄品种:合作908(高抗)、合作903(中抗)、早丰(敏感)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接种对照,相对防效分别为39.8%、49.9%和56.4%;壳聚糖诱导番茄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诱导活性在不同抗性品种中表现不同,不同酶的时序变化也有所不同,并探讨了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早疫病 诱导抗病性 壳聚糖 生理机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几丁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廖春燕 马国瑞 +1 位作者 陈美慈 洪文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关键词 壳聚糖 病原菌 拮抗作用 植物病原真菌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廖春燕 马国瑞 洪文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9-623,共5页
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浓度大于 1mg/ m L的壳聚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 ,各设定浓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孢子萌发 ,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浓度大于 0 .1m... 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浓度大于 1mg/ m L的壳聚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 ,各设定浓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孢子萌发 ,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浓度大于 0 .1mg/ m L的壳聚糖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菌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变短等形态学变化 .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机制与其增加菌丝细胞膜的透性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番茄 枯萎病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设施青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道泽 宋亮 +2 位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洪奎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348,共5页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毒死蜱在青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161-1.438 d;设施栽培青菜中毒死蜱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增大;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施药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青菜上采收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14 d,产品质量水平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MRL要求。建议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毒死蜱使用用量及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设施栽培青菜 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结线虫分类和鉴定途径及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武扬 郑经武 +1 位作者 商晗武 洪文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综述了根结线虫属(GenusMeloidogyneG ldi,1982)的分类历史,对用于该属的分类手段及它们的优缺点予以简要介绍,较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分子分类的各种方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根结线虫 鉴定 分类 分子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地下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道泽 洪文英 +2 位作者 吴燕君 汪爱娟 尉吉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0-1057,共8页
为提高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测报灯诱集的方法,对2005—2011年杭州地区小地老虎、蝼蛄、金龟子成虫的灯下诱虫量和田间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下害虫的田间种群年内消长规律差异明显:小地老虎有多个为害高峰,分... 为提高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测报灯诱集的方法,对2005—2011年杭州地区小地老虎、蝼蛄、金龟子成虫的灯下诱虫量和田间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下害虫的田间种群年内消长规律差异明显:小地老虎有多个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但前期的蛾量相对较高;蝼蛄有2个明显的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2个时段;金龟子有一个为害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害虫的总虫量年度间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高峰分别出现在2005年、2007—2009年和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拟合,共筛选出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19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了这3种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用应验程度判定模式进行验证,这3种地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的评分值分别达到58分和70分以上,说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地区 地下害虫 种群动态 发生规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果蔬根结线虫病试验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兵 韩佩娥 +3 位作者 朱凤香 张秀清 洪文英 冯忠民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89,共3页
通过阿维菌素 3种复配剂对西瓜、花生、番茄的药效试验 ,明确阿维菌素对根结线虫病和蛴螬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它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呋喃丹 。
关键词 生物农药 阿维菌素 防治 水果 蔬菜 根结线虫病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