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养分有效性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林成芳 彭建勤 +2 位作者 洪慧滨 杨智杰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结果表明,氮(N)和磷(P)是构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两种重要组成元素,限制森林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对凋落物分解产生深刻影响。大量的凋落物分解试验发现在土壤N有效性较低的温带和北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结果表明,氮(N)和磷(P)是构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两种重要组成元素,限制森林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对凋落物分解产生深刻影响。大量的凋落物分解试验发现在土壤N有效性较低的温带和北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常与底物初始N浓度、木质素/N比等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也受外源N输入的影响;而在土壤高度风化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P可能是比N更为重要的分解限制因子。然而控制试验表明,N、P添加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并不一致,既有促进效应也有抑制效应。为了深入揭示N、P养分有效性对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底物的C、N化学计量学"假说、"微生物的N开采"假说以及养分平衡的理论都常被用于解释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变化。由于微生物分解者具有较为稳定的C、N、P等养分需求比例,在不同的养分供应的周围环境中会体现出不同的活性,某种最缺乏的养分可能就是分解的最重要限制因子。未来的凋落物分解研究,应延长实验时间、加强室内和野外不同条件下的N、P等养分添加控制试验,探讨驱动分解进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N P 养分有效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添加对中亚热带米槠和杉木细根分解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洪慧滨 林成芳 +3 位作者 彭建勤 陈岳民 魏翠翠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为深入探讨磷(P)有效性对中亚热带地区林木细根分解及其胞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福建省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米槠天然林为分解的实验样地,采用网袋法以该区域较为典型且底物P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米槠和杉木细根为研究对象,进行P添加试验。... 为深入探讨磷(P)有效性对中亚热带地区林木细根分解及其胞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福建省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米槠天然林为分解的实验样地,采用网袋法以该区域较为典型且底物P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米槠和杉木细根为研究对象,进行P添加试验。各施P水平分别为高磷(HP,360 kg P hm^(-2)a^(-1))、中磷(MP,240 kg P hm^(-2)a^(-1))、低磷(LP,120 kg P hm^(-2)a^(-1))和对照(CT,0 kg P hm^(-2)a^(-1))。结果显示:在2 a分解期内,米槠细根分解快于杉木细根,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P添加提高了细根的分解速率,对分解起促进作用,且对P含量较低的杉木细根促进作用更强,但未随施P水平的提高分解呈加速的现象。总体上,米槠细根分解各种酶活性及总的累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细根;主要降解纤维素的水解酶活性呈先升后降,主要降解木质素的氧化酶活性呈增长趋势;P添加降低了酸性磷酸酶(AP)活性,而提高了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素水解酶(CBH)、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酚氧化酶(Ph Ox)和过氧化物酶(Per Ox)活性;回归分析显示细根的分解速率与水解酶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与氧化酶呈显著的指数关系。研究表明,P是影响中亚带林木细根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可用于解释细根的分解速率。对土壤P有效性低的中亚热带地区林木细根分解的机理探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并为森林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分解 酶活性 中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更新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彭建勤 林成芳 +4 位作者 洪慧滨 林伟盛 熊德成 杨智榕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015-8024,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磷(P)在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有效性,在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采育场黄坑工区,选择天然林采伐后采取不同更新方式的多种森林,以米槠天然林为对照,研究森林不同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全磷、有效磷及可溶性有机磷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磷(P)在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有效性,在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采育场黄坑工区,选择天然林采伐后采取不同更新方式的多种森林,以米槠天然林为对照,研究森林不同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全磷、有效磷及可溶性有机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00 cm土层,(1)土壤全磷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米槠天然林(NF)(0.49±0.09)g/kg,米槠轻度干扰人促更新林(LAR)(0.35±0.04)g/kg,米槠强度干扰人促更新林(HAR)(0.34±0.03)g/kg,马尾松人工林(PIM)(0.32±0.02)g/kg,杉木人工林(CUL)(0.3±0.03)g/kg,人促更新林比人工林高,NF显著高于其它的林分(P<0.05);(2)土壤有效磷(Na HCO3提取)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NF(0.41±0.39)mg/kg,LAR(0.26±0.2)mg/kg,HAR(0.23±0.16)mg/kg,PIM(0.17±0.05)mg/kg,CUL(0.13±0.06)mg/kg,NF显著高于其它林分,LAR显著比人工林高(P<0.05)。(3)在0—10 cm土层,各林分可溶性有机磷含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温度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其重要因子之一;同一季节,人促更新林比人工林高,NF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结果表明,全磷、有效磷和可溶性有机磷含量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呈降低趋势,其与年凋落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全磷和有效磷在土壤剖面呈表聚性特征。相比于人工林经营,采取人促天然更新的方式,更有利于中亚热带森林养分的贮存和转化,有利于森林的长期经营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方式 天然林 全磷 有效磷 可溶性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添加对米槠和杉木及其混合细根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豪威 洪慧滨 +2 位作者 陈思路 林成芳 杨玉盛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讨磷(P)添加对中亚热带林木细根分解的影响,在P有效性较低的森林收集常见树种米槠、杉木细根及混合细根(米槠、杉木两树种的细根按质量比1∶1比例混合),同时设置P添加处理,进行室内无土培养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在分解初期(0~7 d),对... 为探讨磷(P)添加对中亚热带林木细根分解的影响,在P有效性较低的森林收集常见树种米槠、杉木细根及混合细根(米槠、杉木两树种的细根按质量比1∶1比例混合),同时设置P添加处理,进行室内无土培养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在分解初期(0~7 d),对照(CK)下,混合细根的干质量残留率实际值显著大于预测值,抑制了分解,而分解后期(7 d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分解速率趋于一致;P添加处理总体上减少了3种细根的干质量残留率,但仅对单独分解的杉木细根具有显著作用;与CK相比,P添加处理对杉木细根、混合细根中氮(N)分解释放的影响较小,仅单独分解的米槠细根中N的释放显著变慢;P添加处理使3种细根在分解过程中P大量富集,且初始P含量最少的杉木细根富集最多,分解末期(112 d),杉木细根的P残留率比CK增加了474.69%;与CK相比,P添加处理显著降低了米槠、杉木细根的酸性磷酸酶(AP)活性,但增加了混合细根以及杉木细根的纤维素水解酶(CBH)、β-葡萄糖苷酶(βG)、酚氧化酶(PhOx)和过氧化物酶(PerOx)活性。相关分析发现,细根分解速率与初始N浓度、PerOx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木质素、木质素/N呈显著负相关。112 d分解期内,混合细根未显著影响分解速率,P添加处理也没有促进混合细根和米槠细根的分解,但显著提高了低P含量杉木细根的分解速率,并使P在分解残留细根中大量富集。中亚热带林木细根分解受到底物的木质素含量以及N浓度影响,且在分解过程中的酶(如PerOx)活性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分解速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试验 磷添加 细根 混合分解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