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自复位钢桁架梁的设计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溥
沈培文
+2 位作者
黄诚
洪基豪
杜方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5,共11页
针对设置于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耗能元件的新型自复位钢桁架梁,理论推导了设置蝶形软钢阻尼器时,梁端对应于恢复力曲线特征点处的刚度和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在对比分析蝶形软钢阻尼器和防屈曲消能杆的自复位钢桁架梁抗弯刚度和耗能能力的...
针对设置于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耗能元件的新型自复位钢桁架梁,理论推导了设置蝶形软钢阻尼器时,梁端对应于恢复力曲线特征点处的刚度和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在对比分析蝶形软钢阻尼器和防屈曲消能杆的自复位钢桁架梁抗弯刚度和耗能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设置防屈曲消能杆的自复位钢桁架为较优结构方案。以预应力筋面积和初始应力、SC参数作为评价自复位钢桁架梁自复位性能和耗能能力的重要参数,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这些参数对自复位钢桁架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优参数取值范围,给出了设计方法,为该类构件的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钢桁架梁
阻尼器
设计参数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复位RC框架柱脚抗震性能模拟分析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溥
洪基豪
+2 位作者
杨熠明
高浩杰
蔡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5-783,共9页
针对一种带钢套靴的自复位RC框架柱脚,在分析其受力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轴压比下柱脚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分析和试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在各加或卸载段、峰值特征点和柱脚开口情况...
针对一种带钢套靴的自复位RC框架柱脚,在分析其受力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轴压比下柱脚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分析和试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在各加或卸载段、峰值特征点和柱脚开口情况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初始预应力筋面积、预应力筋初始应力、耗能元件面积、轴压比对自复位柱脚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该节点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柱脚
抗震性能
非线性分析
轴压比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柱脚连接的自复位钢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
3
3
作者
沈培文
杨溥
+1 位作者
洪基豪
杨熠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37,共8页
为研究不同柱脚连接形式对带自复位工字钢梁的单层单跨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两个柱脚分别为固接和铰接的自复位框架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试件的受力发展过程、承载力、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及自复位能力.研...
为研究不同柱脚连接形式对带自复位工字钢梁的单层单跨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两个柱脚分别为固接和铰接的自复位框架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试件的受力发展过程、承载力、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及自复位能力.研究表明:柱脚固接的自复位钢框架,由于柱脚屈服后所需的恢复力远大于自复位工字钢梁提供的复位拉力,残余变形较大,结构自复位效果较差,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此类结构的柱脚连接形式;柱脚铰接的自复位钢框架在试验过程中的受力发展过程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仅耗能元件发生塑性变形,卸载后残余变形较小,具有“可恢复功能结构”的特点;柱脚铰接的自复位钢框架,在4%层间位移角时骨架曲线仍未出现下降段,承载力储备充足,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1,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19,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钢框架
固接柱脚
铰接柱脚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残余变形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组合H型钢梁的自复位框架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
4
作者
沈培文
杨溥
+2 位作者
洪基豪
胡明昊
杨熠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48,共9页
针对提出的带组合H型钢梁的自复位框架,推导了荷载-位移曲线特征点处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在低周往复加载下和地震时程曲线作用下,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钢绞线面积...
针对提出的带组合H型钢梁的自复位框架,推导了荷载-位移曲线特征点处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在低周往复加载下和地震时程曲线作用下,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钢绞线面积、钢绞线初始应力、消能元件截面积作为设计参数,研究其对结构抗震能力和自复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与理论推导的恢复力曲线吻合良好,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该结构的主要力学特性;结构在静力和动力荷载作用下,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残余层间位移角仅0.28%,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钢绞线面积、钢绞线初始应力与结构刚度成正比,与耗能能力和残余变形成反比;消能元件截面积与结构刚度、耗能能力和残余变形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H型钢梁
消能元件
抗震性能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自复位钢桁架梁的设计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溥
沈培文
黄诚
洪基豪
杜方舟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09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701600)~~
文摘
针对设置于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耗能元件的新型自复位钢桁架梁,理论推导了设置蝶形软钢阻尼器时,梁端对应于恢复力曲线特征点处的刚度和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在对比分析蝶形软钢阻尼器和防屈曲消能杆的自复位钢桁架梁抗弯刚度和耗能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设置防屈曲消能杆的自复位钢桁架为较优结构方案。以预应力筋面积和初始应力、SC参数作为评价自复位钢桁架梁自复位性能和耗能能力的重要参数,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这些参数对自复位钢桁架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优参数取值范围,给出了设计方法,为该类构件的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自复位
钢桁架梁
阻尼器
设计参数
抗震性能
Keywords
self-centering
steel truss beam
damper
design parameter
seismic behavior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复位RC框架柱脚抗震性能模拟分析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溥
洪基豪
杨熠明
高浩杰
蔡森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华润置地(湖南)有限公司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5-78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9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8jcyjAX0061)。
文摘
针对一种带钢套靴的自复位RC框架柱脚,在分析其受力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轴压比下柱脚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分析和试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在各加或卸载段、峰值特征点和柱脚开口情况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初始预应力筋面积、预应力筋初始应力、耗能元件面积、轴压比对自复位柱脚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该节点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复位柱脚
抗震性能
非线性分析
轴压比
残余变形
Keywords
self-centering column base
seismic behavior
nonlinear analysis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residual deformation
分类号
TU399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柱脚连接的自复位钢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
3
3
作者
沈培文
杨溥
洪基豪
杨熠明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3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09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8jcyjAX0061)。
文摘
为研究不同柱脚连接形式对带自复位工字钢梁的单层单跨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两个柱脚分别为固接和铰接的自复位框架试件,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试件的受力发展过程、承载力、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及自复位能力.研究表明:柱脚固接的自复位钢框架,由于柱脚屈服后所需的恢复力远大于自复位工字钢梁提供的复位拉力,残余变形较大,结构自复位效果较差,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此类结构的柱脚连接形式;柱脚铰接的自复位钢框架在试验过程中的受力发展过程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仅耗能元件发生塑性变形,卸载后残余变形较小,具有“可恢复功能结构”的特点;柱脚铰接的自复位钢框架,在4%层间位移角时骨架曲线仍未出现下降段,承载力储备充足,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1,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19,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
自复位钢框架
固接柱脚
铰接柱脚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残余变形
抗震性能
Keywords
self-centering steel frame
fixed column foot
articulated column foot
low cyclic loading test
residual deformation
seismic behavior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组合H型钢梁的自复位框架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
4
作者
沈培文
杨溥
洪基豪
胡明昊
杨熠明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西南中心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9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8jcyjAX0061)。
文摘
针对提出的带组合H型钢梁的自复位框架,推导了荷载-位移曲线特征点处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在低周往复加载下和地震时程曲线作用下,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钢绞线面积、钢绞线初始应力、消能元件截面积作为设计参数,研究其对结构抗震能力和自复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与理论推导的恢复力曲线吻合良好,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该结构的主要力学特性;结构在静力和动力荷载作用下,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残余层间位移角仅0.28%,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钢绞线面积、钢绞线初始应力与结构刚度成正比,与耗能能力和残余变形成反比;消能元件截面积与结构刚度、耗能能力和残余变形成正比。
关键词
自复位
H型钢梁
消能元件
抗震性能
设计参数
Keywords
self-centering
combined H-beam
energy dissipation element
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parameter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自复位钢桁架梁的设计及参数分析
杨溥
沈培文
黄诚
洪基豪
杜方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复位RC框架柱脚抗震性能模拟分析研究
杨溥
洪基豪
杨熠明
高浩杰
蔡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柱脚连接的自复位钢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
沈培文
杨溥
洪基豪
杨熠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带组合H型钢梁的自复位框架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
沈培文
杨溥
洪基豪
胡明昊
杨熠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