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杜甫“千秋雪”重现中唐时期成都气候环境特征
- 1
-
-
作者
洪一婧
张文涵
付思妤
叶程程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2,共14页
-
基金
上海师范大学一般科研项目“西宁盆地早始新世气候最温暖期的硅酸盐风化响应特征及其在应对全球变暖的启示”(SK202257)
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尼泊尔Kalyan剖面粘土矿物记录的喜马拉雅地区古近纪化学风化历史”(TPESER202207)。
-
文摘
解析唐诗记载的地理景观和物候信息可重建诗人所处时代的气候环境特征。本文以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的《绝句四首·其三》和张籍(公元767—830年)的《成都曲》为例,选取诗中“千秋雪”和“荔枝熟”作为分析要素,结合物候学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定量重建中唐时期成都地区的温度、降水和雪线。基于成都处于唐朝荔枝北界这一前提,通过GIS对现代荔枝分布点进行空间分析,初步限定中唐时期成都地区的最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18±0.4)℃和(1230±260)mm,较现代分别高约2℃和250 mm;进一步依据现代雪线、温度和降水的关系,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理论计算推知中唐时期成都地区的雪线高度为(4600±200)m,较现代低约700 m。最后,通过重建的雪线高度及GIS的可见性分析,推测杜甫诗中“千秋雪”最有可能是九顶山的主峰狮子王峰。
-
关键词
荔枝北界
雪线
唐诗
中唐
成都
-
Keywords
northern boundary of Lychee
snowline
Tang poetry
Middle Tang Dynasty
Chengdu
-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