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蜜产地与蜜源矿物元素溯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忠萍 文勇立 +3 位作者 王建文 艾鹥 泽让东科 路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5,共6页
基于矿物元素含量进行蜂蜜产地和蜜源溯源分析,建立产地和蜜源双目标溯源方法。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蜜样矿物元素含量,在单目标溯源方法基础上,引进哑变量回归和校正模型,从而建立了蜂蜜产地、蜜... 基于矿物元素含量进行蜂蜜产地和蜜源溯源分析,建立产地和蜜源双目标溯源方法。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蜜样矿物元素含量,在单目标溯源方法基础上,引进哑变量回归和校正模型,从而建立了蜂蜜产地、蜜源双目标溯源分析方法,并以四川蜂蜜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针对产地进行的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As、B、Ca等6个元素用于建立判别模型,回代验证的正确判别率达91.7%,交叉检验判别率为83.3%;针对蜜源的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B、Ca、Cu等5种元素用于建立判别模型,判别率为80%,交叉检验判别率为78.2%。基于矿物元素含量对蜂蜜进行产地与蜜源的溯源是可行的,所建立的方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产地、蜜源两组判别方程适宜于研究区的溯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矿物元素 产地 蜜源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颖 陈艳 +4 位作者 熊显荣 泽让东科 柴志欣 吉文汇 兰道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87-339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0,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及理解牦牛繁殖的特异性提供依据。通过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免疫荧光... 试验旨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0,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及理解牦牛繁殖的特异性提供依据。通过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监测不同时间点(0~24 h)纺锤丝形态和核相的变化,确定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4个时期,包括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GV)、生发泡破裂期(germinal vesicle break down,GVBD)、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Ⅰ,MⅠ)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MⅡ)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动态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R50蛋白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的亚细胞动态定位情况。结果表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0 h时90%处于GV期,6 h时94%处于GVBD期,16 h时92%细胞处于MⅠ期,24 h时94%处于MⅡ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即有表达,并在GVBD、MⅠ、MⅡ期成熟过程中逐渐升高,在MⅡ期达到顶峰,且极显著高于GV与GVBD期(P<0.01)。GPR50蛋白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时集中在膜上表达,并随着成熟进程的发展在细胞质和细胞膜均大量表达,在MⅡ期高亮度弥散表达。以上结果表明,GPR50基因参与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50(GPR50) 牦牛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永宏 田黎明 +2 位作者 艾鷖 陈仕勇 泽让东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52,共12页
牦牛放牧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人为干扰形式,放牧管理方式以及放牧强度对维持草地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明晰牦牛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过程,本研究在川西北典型高寒草甸进行牦牛放牧强度试验,设置了对照(禁牧)、轻度放牧(... 牦牛放牧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人为干扰形式,放牧管理方式以及放牧强度对维持草地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明晰牦牛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过程,本研究在川西北典型高寒草甸进行牦牛放牧强度试验,设置了对照(禁牧)、轻度放牧(1头牦牛·hm^(-2))、中度放牧(2头牦牛·hm^(-2))和重度放牧(3头牦牛·hm^(-2))4种放牧强度。结果表明短期(2年)放牧处理通过增加土壤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在各放牧强度间差异不显著,但放牧均有增加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的趋势。通过对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方差分解,发现放牧强度通过改变土壤养分进而影响真菌群落结构;通过对真菌的共现网络进行模块化分析发现,短期的牦牛放牧对真菌相互作用主要模块的相对丰度影响不显著,而放牧强度通过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来影响模块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土壤真菌群落 牦牛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影响草地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江奥 敬路淮 +1 位作者 泽让东科 田黎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8-220,共13页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之一,能够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土壤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凋落物质量与产量调控草地凋落物分解,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但放牧如何影响草地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微生物机制仍缺乏统一...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之一,能够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土壤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凋落物质量与产量调控草地凋落物分解,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但放牧如何影响草地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微生物机制仍缺乏统一认识。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回顾了放牧影响草地凋落物分解的历史发展并剖析了各阶段热点研究内容,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容重、光照、pH等)、微生物活动(群落结构、养分、主场效应)、凋落物质量(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凋落物质量)等多个方面阐释了放牧影响草地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进展与不足,并进一步总结放牧导致的草地凋落物分解变化对养分循环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1)加强长期放牧强度控制试验联网建设;2)亟须查明放牧条件下不同径级根系凋落物分解机制;3)探明放牧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理;4)以植物-凋落物-土壤环境-微生物为整体,系统阐释放牧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关键过程及机制;5)综合考虑放牧与全球变化要素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协同影响。以期为深入探讨全球变化对草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及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草地生态系统 凋落物分解 土壤微生物 凋落物质量 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