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九龙山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有机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法蕾 郭嘉 +2 位作者 马淑敏 贺淑霞 孙长忠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49,共5页
采用土壤剖面方式研究了九龙山不同林型林下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动态及差异,以及植被类型、海拔、郁闭度等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九龙山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8.49~77.29 g/kg,最高的为灌木林,最低的为日本落叶松... 采用土壤剖面方式研究了九龙山不同林型林下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动态及差异,以及植被类型、海拔、郁闭度等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九龙山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8.49~77.29 g/kg,最高的为灌木林,最低的为日本落叶松林;阔叶林下土壤有机质高于针叶林,混交林高于纯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动态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郁闭度、土壤结合水含量等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 立地类型 土壤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山杨伐根分解过程中真菌动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法蕾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90-94,共5页
山杨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常见阔叶树种,择伐后的伐根很多.山杨伐根在多种真菌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不断地向周围释放养分,构成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随分解的不断进行,山杨伐根上的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一定的变... 山杨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常见阔叶树种,择伐后的伐根很多.山杨伐根在多种真菌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不断地向周围释放养分,构成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随分解的不断进行,山杨伐根上的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高峰出现在伐后的第5年,而种类高峰则出现在伐后的第7年.这一时间上的交错现象是由真菌的不同分解能力引起的.分解能力强的主要分解菌将难于分解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分解为易于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为其他真菌提供了营养来源,便于其他真菌的定殖.另外,伐根上的真菌数量还与伐根桩径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山杨 伐根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伐根分解过程中真菌动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法蕾 张春雨 +1 位作者 赵秀海 贺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对分解过程中红松伐根上着生的大型真菌子实体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中,红松伐根上着生的大型真菌子实体种类较多,共涉及14个科,其中以层菌纲伞菌目的真菌数量最多;伐根上大型真菌的数量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对分解过程中红松伐根上着生的大型真菌子实体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中,红松伐根上着生的大型真菌子实体种类较多,共涉及14个科,其中以层菌纲伞菌目的真菌数量最多;伐根上大型真菌的数量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多样性却随分解时间的递增而降低,表明红松伐根上的真菌有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汇聚的现象;不同真菌在红松伐根分解过程中出现的时间不同,白蘑科和侧耳科是红松伐根分解过程中最常见的真菌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根分解 木腐菌 多样性 红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的全国主要树种树高-胸径曲线模型 被引量:88
4
作者 李海奎 法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90,共8页
采用树高分级方法,通过双重迭代算法,建立栎类、杉木、马尾松、杨树、落叶松和油松6个全国主要树种的树高-胸径曲线模型。数据来自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树高测定资料,总样本数118441个,其中建模样本79095个,验证样本39346个。与... 采用树高分级方法,通过双重迭代算法,建立栎类、杉木、马尾松、杨树、落叶松和油松6个全国主要树种的树高-胸径曲线模型。数据来自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树高测定资料,总样本数118441个,其中建模样本79095个,验证样本39346个。与未分级方法相比,分级后模型的决定系数从0.5203~0.7532提高到0.9438~0.9665;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和验证模型的应用表明:模型总体稳定,参数可靠,为构建全国所有树种的树高-胸径模型提供可行的方法,有较好的推广价值。进一步考虑林分特点,可以用来进行全国所有现有森林的立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胸径模型 树高分级 双重迭代算法 参数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林草地土壤团聚体性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永霞 廖超英 +3 位作者 孙长忠 法蕾 唐海滨 边丹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6-191,共6页
通过放牧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破坏率,以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不同放牧植被类型条件下表土的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破坏率。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土壤性质有影响,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从畜牧羊种选... 通过放牧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破坏率,以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不同放牧植被类型条件下表土的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破坏率。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土壤性质有影响,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高;对于不同植被类型,放牧草地的土壤结构要比柠条林地的好。团聚体破坏率分析结果和团聚体含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放牧强度、畜种和植被类型不同均影响着土壤表土的团聚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含量 团聚体破坏率 干筛大团聚体 湿筛大团聚体 放牧林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九龙山林下真菌对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淑敏 法蕾 +3 位作者 王海霞 裴顺祥 吴迪 辛学兵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0-518,共9页
为研究华北石质山区林下真菌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在北京九龙山林下凋落物层收集真菌,分离纯化得到供试菌种,并选用了杯伞(Clitocybe)、光柄菇(Pluteus)和环炳菇(Lepiota)3个菌种(分别用F1、F2、F3来表示)。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不同... 为研究华北石质山区林下真菌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在北京九龙山林下凋落物层收集真菌,分离纯化得到供试菌种,并选用了杯伞(Clitocybe)、光柄菇(Pluteus)和环炳菇(Lepiota)3个菌种(分别用F1、F2、F3来表示)。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不同菌种对栓皮栎阔叶、油松针叶凋落叶及栓皮栎与油松1∶1的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菌剂处理下,不同类型凋落叶失重率不同。经过21个月的分解,栓皮栎在F1处理下失重率最大,为49.8%,油松凋落叶在F2处理下失重率最大,为37.2%,栓皮栎与油松的混合凋落叶在F3处理下失重率最大,为45.6%。通过指数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栓皮栎在F1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9.92 a;油松凋落叶在F2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15.13 a;栓皮栎与油松混合叶在F3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10.59 a。不同菌剂处理对凋落叶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添加真菌处理后,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N、P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C元素含量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油松在F2、栓皮栎在F1处理下的K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其他各处理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九龙山林下真菌对凋落叶分解有促进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凋落叶,筛选出分解最快的真菌种类,对减少森林火灾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真菌 凋落叶分解 养分释放 九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裴顺祥 法蕾 +1 位作者 杜满义 辛学兵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88,共9页
【目的】量化环境要素对山西省中条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下物种分布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条山油松人工林样地植物和土壤调查数据,分析环境因子对油松人工林下... 【目的】量化环境要素对山西省中条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下物种分布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条山油松人工林样地植物和土壤调查数据,分析环境因子对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环境因子对灌木、草本、藤本物种分布的解释率(校正解释率)分别为45.7%(34.5%)、37.0%(20.4%)、43.4%(30.6%);油松林下物种分布主要受非生物环境影响,海拔和土壤通气性是影响该地区物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灌木和藤本分布主要受海拔影响,草本分布主要受土壤通气性影响,且随着海拔、土壤通气性的升高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下降。【结论】地形(海拔)和土壤(土壤通气性)因子对区域群落生境的关键塑造作用所形成的环境筛是影响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分布的关键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 物种多样性 油松人工林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粗木质残体及伐根分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法蕾 李文宁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4年第6期54-57,共4页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中,粗木质残体(CWD)的分解是目前的一个热点课题,CWD研究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森林砍伐后伐根分解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虽涉及者不多,但伐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生态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对伐...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中,粗木质残体(CWD)的分解是目前的一个热点课题,CWD研究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森林砍伐后伐根分解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虽涉及者不多,但伐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生态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对伐根分解了解的不足,导致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误差增加,达到了2%~10%,因此应该加快对伐根分解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根 粗木质残体 森林生态系统 CWD 碳储量 养分循环 生态作用 研究进展 忽视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