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蒸散气候学模型的陇中东植被蒸散耗水量研究
1
作者 沙小燕 王辅 +3 位作者 何倩 韩芬 张鹤 赵强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78-81,共4页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耗水量,以陇中东地区平凉市为例,采用蒸散气候学经验模型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存在明显差异,乔木...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耗水量,以陇中东地区平凉市为例,采用蒸散气候学经验模型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林>灌木林>草地,草地蒸散耗水量随着覆盖度增大而增加;研究区7—8月所有类型植被蒸散耗水量均达到最大值;在空间分布上该地区植被蒸散耗水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东西差异上,东部泾河流域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地蒸散耗水量比西部葫芦河流域分别高出23.11、21.81和17.91 mm,南北差异则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气候学经验模型 蒸散耗水量 林草植被 陇中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果树经济林枯落物持水特性分析与探讨——以葫芦河流域果树经济林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强 王辅 +3 位作者 张鹤 沙小燕 何倩 韩芬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4期57-60,共4页
为分析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葫芦河流域果树经济林(苹果)地、山杏水保林地和自然裸地的枯落物持水过程及其特性,通过室内浸水试验,分别对不同地类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和拦蓄量等水文特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为分析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葫芦河流域果树经济林(苹果)地、山杏水保林地和自然裸地的枯落物持水过程及其特性,通过室内浸水试验,分别对不同地类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和拦蓄量等水文特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地类枯落物蓄积量在2.80~4.23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6.27~14.46 t/hm^(2)之间,有效拦蓄量在5.05~11.55 t/hm^(2)之间,均表现为果树经济林(苹果)地>山杏水保林地>自然裸地;枯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时间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幂函数关系,吸水速率在0~2 h内急剧下降,4 h后趋于平缓,24 h后趋近于0。因此,栽植果树经济林不仅具有产业经济价值,而且其枯落物具有与水保林相同或更高的蓄水保土特性,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墒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经济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葫芦河流域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体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径流侵蚀动力差异 被引量:9
3
作者 沙小燕 王文龙 +1 位作者 娄义宝 康宏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1-199,共9页
我国不同土壤类型区工程堆积体重构土体差异显著,然而不同土体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的径流侵蚀动力差异尚不明确。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风沙土(ST)、红土(HT)和塿土(LT)含砾石堆积体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坡面水动力学参数和... 我国不同土壤类型区工程堆积体重构土体差异显著,然而不同土体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的径流侵蚀动力差异尚不明确。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风沙土(ST)、红土(HT)和塿土(LT)含砾石堆积体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坡面水动力学参数和侵蚀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风沙土堆积体坡面水动力学参数均大于红土和塿土堆积体,更易发生侵蚀。径流功率、单位径流功率和过水断面单位能是与风沙土、红土和塿土堆积体坡面产沙率关系最密切的水动力学指标;各水动力参数对应的土壤可蚀性参数表现为风沙土堆积体坡面最大,红土坡面次之,塿土坡面最小。该研究可为我国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水动力学参数 工程堆积体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沙小燕 《福建茶叶》 2020年第9期345-346,共2页
中国作为茶叶的重要产地和茶的故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成了形式多样的茶风俗,繁荣的茶产业,还在种茶、饮茶的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茶文化精神,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礼仪、艺术、文学、哲学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 中国作为茶叶的重要产地和茶的故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成了形式多样的茶风俗,繁荣的茶产业,还在种茶、饮茶的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茶文化精神,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礼仪、艺术、文学、哲学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也具有深入的融合和广泛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探索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旨在营造茶文化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于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感悟,进而丰富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茶文化资源 高职语文教学 有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处理剂及其浓度对黑果枸杞硬枝扦插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婷 马瑞 +3 位作者 沙小燕 李常乐 姚丽霞 李建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索黑果枸杞硬枝扦插育苗对土壤环境的选择性,为优质苗木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果枸杞一年生枝条为材料,对4种土壤基质中不同生根粉(BBT)和萘乙酸(NAA)处理浓度下黑果枸杞硬枝扦插后的成活率、生长... [目的]探索黑果枸杞硬枝扦插育苗对土壤环境的选择性,为优质苗木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果枸杞一年生枝条为材料,对4种土壤基质中不同生根粉(BBT)和萘乙酸(NAA)处理浓度下黑果枸杞硬枝扦插后的成活率、生长状况、生根率及根系性状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1)泥炭土、壤土、沙土均可用作黑果枸杞硬枝扦插基质,各浓度BBT和NAA处理下的成活率均分别在95%和80%以上;沙盐土不宜用于黑果枸杞扦插育苗;(2)扦插后第10周,生根率最高的是泥炭土,其次是壤土,沙土最低,但沙土中已形成的根系在后期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3)新生枝条长度在扦插后的前5周增长缓慢,之后显著增加;随育苗时间增长,植株间枝条生长量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从透气性和根系发育来看,泥炭土硬枝扦插的效果最好。从保水性来看,普通壤土和沙土均较好,但沙土生根率低,不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硬枝扦插 基质 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不同坡位综合评价——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鹤 王辅 +2 位作者 赵强 沙小燕 王春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12期44-48,共5页
为构建平凉市域范围内人工林地综合管理体系,以黄土高原区不同坡位的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测定不同速效养分的含量,并探讨速效养分分布特征以及坡位对不同土层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 为构建平凉市域范围内人工林地综合管理体系,以黄土高原区不同坡位的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测定不同速效养分的含量,并探讨速效养分分布特征以及坡位对不同土层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均为中等变异程度,NH_(4)^(+)-N、NO_(3)^(-)-N、AP、AK变异系数为48.64%~95.94%;NH+4-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53~90.62 mg/kg;NO_(3)^(-)-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7.63 mg/kg;A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6~82.69 mg/kg,属于四级低水平;AK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71~480.83 mg/kg,属于三级中等水平。(2)对不同坡位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表明,除NH4+-N外,同一坡位的其余土壤速效养分均呈明显的表聚现象,速效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坡位土壤NH4+-N含量表现为坡顶>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NO_(3)^(-)-N表现为中坡位>上坡位>坡顶>下坡位;AP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坡顶>下坡位;AK表现为上坡位>坡顶>中坡位>下坡位。(3)AK含量与AP含量、NO_(3)^(-)-N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坡位 土壤速效养分 相关性分析 平凉 黄土高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水保林地土壤水分变化——以平凉市葫芦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辅 何倩 +3 位作者 赵强 沙小燕 张鹤 韩芬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8期17-21,M0003,共6页
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择平凉市葫芦河流域分批建设的水保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典型样方,采用TRIME-PICO IPH2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对水保林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水保林地植被... 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择平凉市葫芦河流域分批建设的水保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典型样方,采用TRIME-PICO IPH2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对水保林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水保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时间、不同林分结构特征(林分类型、林分密度、郁闭度、生物量)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水保林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时间条件下水保林地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大致呈现几个阶段,在恢复35 a后水保林开始受到土壤水分胁迫的影响,而受到水分胁迫影响的首先是土壤中间层;地形因子中影响最为直接的因子是坡向,平均土壤含水率阴坡最高,半阴坡和半阳坡次之,阳坡最低,结合坡度因子,为提高植被成活率宜选择坡度20°以内的阴坡、半阴坡宜林地;林分类型对各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纯林地>混交林地,但也存在区域差异;林分密度2 000~2 200株/hm2时平均土壤含水率最高,达到8.33%;郁闭度0.75~<0.80时水保林遮阴保水效果明显,平均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值8.18%;刺槐林样方生物量3~<4 kg/m2时平均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值8.96%。因此,营建水保林进行植被恢复时,应根据不同树种冠层结构选择合理的栽植密度,保持合理的郁闭度和生物量,以利于保持足够的土壤水分促进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林 土壤水分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沟壑区 葫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