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未乱计先乱 天下欲治计乃治--杨时展教授的学术履历、学术思想与学术年表简编 被引量:1
1
作者 沈贞玮 贺海燕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8,共6页
杨时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会计思想家、教育家,其一生著述丰富,许多学术观点和理论对中国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杨时展教授的学术论文为线索,对其主要学术思想进行归纳,并对其主要观点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杨时展 会计理论 国家审计 经济效益 会计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时展学术思想与学术年表简编
2
作者 沈贞玮 贺海燕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6,共6页
今年十月十日,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会计教育思想家杨时展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杨时展教授是我国会计界公认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丰富,其学术观点及理论,对我国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时展教授同时还是一位刚直不阿、坦荡直... 今年十月十日,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会计教育思想家杨时展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杨时展教授是我国会计界公认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丰富,其学术观点及理论,对我国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时展教授同时还是一位刚直不阿、坦荡直言的思想家,曾因直言批评国家决策失误、受不公正待遇达二十余年,仍坚持其立场不变。杨时展教授还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倡导做学问从根本做起,要求真务实、不能浮躁不实。杨时展教授从《财会通讯》创刊之日起就担任刊物顾问,他不仅具体指导建言如何办刊,而且将其主要代表作品交由本刊发表,对刊物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计发展进入新的转折时期、会计学科发展处于日趋复杂之际,重温他的学术思想、缅怀他的研究学风,对促进现代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杨时展教授逝世十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请他生前执教院校学者撰写了纪念文章,以示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 杨时展 教育思想家 简编 年表 会计学家 著名学者 《财会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会计发展史海钩沉之四:《至正直记》中的簿记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家林 沈贞玮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37,共1页
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元代,有一本名为《至正直记》(又名《静斋至正直记》)的书广为流传。该书共设四卷,系元代孔齐所撰,此书为作者于元末避兵四明时所作。该书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不仅记载了许多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还论及书画、戏剧... 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元代,有一本名为《至正直记》(又名《静斋至正直记》)的书广为流传。该书共设四卷,系元代孔齐所撰,此书为作者于元末避兵四明时所作。该书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不仅记载了许多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还论及书画、戏剧、文物收藏和有关诗词本事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书中所记多为作者所见所闻,当然其中亦不乏怪诞不经、因果报应之事,对于国丑、家丑、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斋至正直记》 会计发展史 簿记 钩沉 中国 元代社会 封建社会 涉及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会计发展史海钩沉之三:国计簿与会计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家林 沈贞玮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141,共1页
唐朝中叶,地方割据、宦官专权、战火四起,使得国家税收日益减少。一些比较开明的财官计臣,为了改善国家财政,向皇帝献计献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吉甫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厅财计著作《元和国计簿》,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分析方... 唐朝中叶,地方割据、宦官专权、战火四起,使得国家税收日益减少。一些比较开明的财官计臣,为了改善国家财政,向皇帝献计献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吉甫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厅财计著作《元和国计簿》,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分析方法对国家财政经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元和国计簿》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按行政区划统计的户籍、计帐数据资料为依据,说明国家的税收来源渠道和国家财政收入预算状况;第二部分,按照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额,反映国家财政收入的实际情况,以便与财政预算收入对比;第三部分,通过现行资料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国家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发展史 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税收 钩沉 中国 财政预算收入 历史资料 收入预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会计发展史海钩沉之一:蔡锡勇与《连环帐谱》
5
作者 许家林 沈贞玮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139,共1页
蔡锡勇是中国介绍西方借贷复式簿记的第一人。他所著《连环帐谱》一书,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借贷复式簿记的专著,在我国近代会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会计发展史 中国 钩沉 复式簿记 第一人 借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