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养老保障的政策契合与协同 被引量:6
1
作者 沈苏燕 李放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97,共5页
以我国农民养老政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协同学作为理论工具,分析这一理论与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契合性,并从相变、序参量和自组织三个方面研究农民养老政策的协同性特征:这个政策系统经历了从单纯的"政策制定"到"政策实... 以我国农民养老政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协同学作为理论工具,分析这一理论与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契合性,并从相变、序参量和自组织三个方面研究农民养老政策的协同性特征:这个政策系统经历了从单纯的"政策制定"到"政策实施",再到国家"财政支持"的相变过程;政策水平、政策作用和养老需要是这个政策系统的序参量,而且养老需要是决定性参量;各政策子系统围绕养老需要产生了协同作用。从协同学角度出发,应优化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学 农民养老 政策系统 养老需要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具—主题—属性”框架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放 饶丹 沈苏燕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5,共12页
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作为重塑家庭照料功能与纾解家庭照料困境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前提基础。构建政策“工具—主题—属性”三维分析框架,通过人工编码对中国1999—2021年支持家庭养老的65项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并运... 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作为重塑家庭照料功能与纾解家庭照料困境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前提基础。构建政策“工具—主题—属性”三维分析框架,通过人工编码对中国1999—2021年支持家庭养老的65项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并运用PMC指数模型重点对12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府偏好运用供给型政策工具提供直接支持,而环境型和需求型工具发挥间接和拉动作用有限;政策主题以社区服务和贫困老人的经济救助为主,对带薪照料假等社会支持保障不足;政策属性以规范性政策文件为主,且作用客体对家庭整体和家庭照料者缺乏重点关注。12项具体政策的PMC均值为4.05,整体处于可接受范围。进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工具结构和丰富内容主题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文本内容分析 量化评价 PMC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校组织系统中的沟通行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放 沈苏燕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年第3期70-71,共2页
在高校的管理中,沟通正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高校组织系统中存在着水平沟通较少、非正式沟通的消极作用等一系列沟通问题。改善高校组织系统中的沟通行为,应在行政权力的决策中充分尊重学术权威、构建良好的沟通条件和环境... 在高校的管理中,沟通正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高校组织系统中存在着水平沟通较少、非正式沟通的消极作用等一系列沟通问题。改善高校组织系统中的沟通行为,应在行政权力的决策中充分尊重学术权威、构建良好的沟通条件和环境,同时应该合理利用非正式沟通中的小道消息和网络传播,预示重大的决策或变动可能带来的反应,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并重建校园文化,构建人性化沟通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组织 沟通 沟通流程模型 沟通漏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困境及其价值实现路径--基于“结构-行动”分析框架的探索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康 沈苏燕 李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基于“结构-行动”分析框架,结合重庆A区“积分互助”养老案例发现,结构功能失衡与个体消极行动共同型构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困境,具体表现在:不恰当的组织结构安排滋生机会主义,放大层级分割负面效应;运作框架及其规则供给无法发挥... 基于“结构-行动”分析框架,结合重庆A区“积分互助”养老案例发现,结构功能失衡与个体消极行动共同型构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困境,具体表现在:不恰当的组织结构安排滋生机会主义,放大层级分割负面效应;运作框架及其规则供给无法发挥社会交换和有效行动构成功能,抑制福利生产与福利价值输出;结构转型引发社区空间结构性变化并弱化了行动者“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价值生产动力,而行为动机和身份认同的缺失以及参与者行动的例行化进一步抑制个体主观能动性与集体价值创造,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实践沦为形式化与工具化。因此,应从厘清多元主体权责关系,健全制度化实施机制,设计可持续生产工具,培育行动者内生动力等方面入手,来优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工作,促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福利生产与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时间银行 农村互助养老 “结构-行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