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小型折射/衍射混合自由曲面塑料微光夜视仪物镜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满德 李程 +2 位作者 任欢欢 姜清秀 李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微光夜视仪是飞行员夜间行驶的重要观瞄、导航设备,物镜是微光夜视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在一个6片式初始镜头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传统的全球面式物镜,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折射/衍射混合自由曲面塑料物镜结构,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步骤并... 微光夜视仪是飞行员夜间行驶的重要观瞄、导航设备,物镜是微光夜视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在一个6片式初始镜头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传统的全球面式物镜,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折射/衍射混合自由曲面塑料物镜结构,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步骤并对两个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对比分析了两个结构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型系统不仅在垂轴色差、畸变、像散、调制传递函数等光学性能上优于传统的全球面式物镜,而且在重量、总长以及最大口径方面也有大大改善,设计满足微光夜视仪物镜成像要求,并实现了物镜的轻小型和低成本,为现代新型微光夜视仪物镜的轻小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仪 轻量化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光夜视仪目镜系统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满德 姜清秀 +2 位作者 任欢欢 李飞 李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883,共5页
为解决传统微光夜视仪目镜系统高性能与轻量化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折射/衍射混合自由曲面微光夜视仪目镜结构,以传统艾菲尔目镜为基础,应用Zemax软件设计了新型微光夜视仪目镜系统,系统由三片透镜组成,都采用K9玻璃,将设计结果... 为解决传统微光夜视仪目镜系统高性能与轻量化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折射/衍射混合自由曲面微光夜视仪目镜结构,以传统艾菲尔目镜为基础,应用Zemax软件设计了新型微光夜视仪目镜系统,系统由三片透镜组成,都采用K9玻璃,将设计结果与传统艾菲尔目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目镜系统不仅在垂轴像差、垂轴色差、畸变、场曲等光学性能上大大优于传统目镜系统,而且在重量和总长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满足现代微光夜视仪目镜小畸变、轻量化、高像质的实际需求,为微光夜视仪目镜的轻小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镜 夜视仪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程技术在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沈满德 吴周桥 李德骏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中,摄像机的定位造成了上位机CPU的空闲,降低了测量系统的实时性和测量效率。采用多线程技术能有效解决此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C++Builder中多线程技术的要点以及该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实现方法。本系统共创建两条线程,第...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中,摄像机的定位造成了上位机CPU的空闲,降低了测量系统的实时性和测量效率。采用多线程技术能有效解决此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C++Builder中多线程技术的要点以及该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实现方法。本系统共创建两条线程,第一线程(主线程)负责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第二线程负责图像处理。系统运行结果表明不采用多线程技术时单个破片测量时间为57s,而采用多线程技术时单个破片的测量时间为31s。由此可见,多线程技术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测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片参数 多线程 线程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中红外温度自适应夜视成像系统 被引量:5
4
作者 沈满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针对现代最先进的像元尺寸为15μm、像元数640×480的中红外焦平面大面阵探测器,设计了一种全球面轻小型高分辨率温度自适应夜视成像系统,系统工作波段为3~5μm,全视场角为8.58°,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80mm,四片式结构,使用锗... 针对现代最先进的像元尺寸为15μm、像元数640×480的中红外焦平面大面阵探测器,设计了一种全球面轻小型高分辨率温度自适应夜视成像系统,系统工作波段为3~5μm,全视场角为8.58°,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80mm,四片式结构,使用锗、硒化锌和硅三种材料,系统采用全球面结构,避免了以往该种系统中使用衍射面或非球面,大大降低了加工检测难度且成本低。设计结果表明,该高分辨率温度自适应夜视成像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分辨率高、成像质量高等特点,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机载光电探测和跟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光学设计 红外镜头 机载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温折衍混合红外搜索跟踪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满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55-3359,共5页
为满足红外搜索跟踪成像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搜索跟踪的红外超宽温成像系统,其工作波段为3.7-4.8μm,视场角为11.42°。该系统采用三片式结构,使用锗和硅两种红外材料,引入两个非球面和一个衍射面,... 为满足红外搜索跟踪成像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搜索跟踪的红外超宽温成像系统,其工作波段为3.7-4.8μm,视场角为11.42°。该系统采用三片式结构,使用锗和硅两种红外材料,引入两个非球面和一个衍射面,使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在-80-160℃温度范围内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适用于像元尺寸为30μm、像元数为320x240的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保证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在超宽温度下稳定的工作性能,对该系统的探测距离进行了估算,系统能够探测1.0km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红外搜索 衍射光学 减热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USB接口设计
6
作者 沈满德 张敏 +2 位作者 张法全 陈良益 闵玉瑾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7-300,共4页
为了实现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中上、下位机之间的USB接口通信,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DI USBD12芯片的USB接口开发方法。该方法利用KEIL C进行固件程序开发、利用WinDriver进行驱动程序开发、利用C++Builder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实践证明这种开... 为了实现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中上、下位机之间的USB接口通信,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DI USBD12芯片的USB接口开发方法。该方法利用KEIL C进行固件程序开发、利用WinDriver进行驱动程序开发、利用C++Builder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实践证明这种开发方法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该方法对于其他USB接口的开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片参数 测量系统 USB接口 PDIUSBD12 固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校正镜的折衍共形光学系统设计
7
作者 沈满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3-1356,共4页
设计了一个大扫描视场的折衍混合红外共形光学系统,共形成像系统工作波段为3.7~4.8μm,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120mm,扫描视场为±40°。由于共形光学系统具有大偏心、大倾斜光学特性,像差校正难度较大,设计中采用固定校正镜和... 设计了一个大扫描视场的折衍混合红外共形光学系统,共形成像系统工作波段为3.7~4.8μm,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120mm,扫描视场为±40°。由于共形光学系统具有大偏心、大倾斜光学特性,像差校正难度较大,设计中采用固定校正镜和折衍混合混合结构校正了共形光学元件的像差,引入了非球面和衍射面有效消除了各个扫描视场的像差。设计结果表明:光学系统光阑与探测器冷光阑重合,满足100%冷光阑效率。在±40°扫描视场范围内,共形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红外光学 衍射光学 固定校正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超宽温消热差设计
8
作者 沈满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89-1792,共4页
利用折衍混合结构设计了超宽温范围内的光学被动式消热差Petzval物镜,系统工作波段为3.2~4.5μm,视场角为8.42°,焦距为95 mm,后工作距为60.5 mm。使用锗和硅两种材料,引入了2个非球面和1个衍射面,实现了消热差和结构简单轻量化,... 利用折衍混合结构设计了超宽温范围内的光学被动式消热差Petzval物镜,系统工作波段为3.2~4.5μm,视场角为8.42°,焦距为95 mm,后工作距为60.5 mm。使用锗和硅两种材料,引入了2个非球面和1个衍射面,实现了消热差和结构简单轻量化,该系统在-80~200℃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MTF)优于0.7,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良好,该系统适用于像元尺寸为35μm、像元数320×240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红外光学系统 衍射光学 减热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面药芯焊丝材料的新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余圣甫 沈满德 +1 位作者 吕卫文 谢明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51,共3页
综述了硬面药芯焊丝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硬面药芯焊丝材料进行了分类,探讨了硬面药芯焊丝硬面层金属的合金类型和显微组织,指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硬面药芯焊丝 硬面层金属 合金类型 显微组织 机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电视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法全 郑承栋 +1 位作者 陈良益 沈满德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8,共3页
分析了水下图像特性,对比了迭代阈值法、减去固定背景法、减去当前背景法、数学形态学方法4种常用方法的预处理结果,指出了它们的不足,并提出了基于小波边缘检测的水下图像预处理算法。实际应用表明,新算法处理效果很好,能够满足水下智... 分析了水下图像特性,对比了迭代阈值法、减去固定背景法、减去当前背景法、数学形态学方法4种常用方法的预处理结果,指出了它们的不足,并提出了基于小波边缘检测的水下图像预处理算法。实际应用表明,新算法处理效果很好,能够满足水下智能监控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电视图像 预处理 数学形态学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