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滩海东部地区油气多期次成藏与分布 被引量:17
1
作者 邹丙方 张凤莲 沈渭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275,共5页
利用包裹体分析,确认区内存在3次成藏期,分别为东三—东二期、东营末期及馆陶—明化镇期。通过油气分布现状分析,总结出区内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类型、断层活动、盖层及储层发育情况控制,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不同构造带存在不同的油... 利用包裹体分析,确认区内存在3次成藏期,分别为东三—东二期、东营末期及馆陶—明化镇期。通过油气分布现状分析,总结出区内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类型、断层活动、盖层及储层发育情况控制,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不同构造带存在不同的油气成藏期次,因而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及垂向上存在不均一性。葵太构造带的中深层及燕南构造带的斜坡部位应是进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包裹体 辽河滩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旧锡矿的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新光 朱金初 沈渭洲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对个旧锡矿的空间分带、成岩成矿时代、稳定同位素及矿源层的研究表明:该锡矿与花岗岩的关系密切,其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演化热液,锡也主要来源于区内高锡含量的花岗岩;成矿时代为82~56Ma,与成岩年龄的对比表明,成矿作用持续时间约26Ma... 对个旧锡矿的空间分带、成岩成矿时代、稳定同位素及矿源层的研究表明:该锡矿与花岗岩的关系密切,其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演化热液,锡也主要来源于区内高锡含量的花岗岩;成矿时代为82~56Ma,与成岩年龄的对比表明,成矿作用持续时间约26Ma,与区内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成矿 物质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稀土元素分异──来自岩背锡矿区蚀变岩的依据 被引量:4
3
作者 熊小林 朱金初 +2 位作者 王德滋 刘昌实 沈渭洲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以江西岩背含黄玉花岗岩的围岩钾长流纹斑岩及其蚀变产物为研究对象,根据蚀变岩和其原岩之间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含量差异,以及包裹体和O,S同位素资料,认为蚀变热液是来自含黄玉花岗岩浆的富含F,Cl和金属元素Sn,Cu,Fe... 以江西岩背含黄玉花岗岩的围岩钾长流纹斑岩及其蚀变产物为研究对象,根据蚀变岩和其原岩之间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含量差异,以及包裹体和O,S同位素资料,认为蚀变热液是来自含黄玉花岗岩浆的富含F,Cl和金属元素Sn,Cu,Fe,Al,Ca,并含有REE的流体.蚀变岩中Eu的相对富集系数最大,反映了Eu相对其它REE更易进入流体,岩浆结晶后期释放的这种富氟流体可能是导致岩背花岗岩强烈Eu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浆 热液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双台子河口地区古近系碎屑岩中深层成岩作用阶段划分及其主控因素
4
作者 崔向东 陈振岩 +2 位作者 沈渭洲 王仁厚 赵立旻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了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双台子河口地区中深层的成岩作用阶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为基础,分析岩心的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将研究区中深层成岩阶段划分为晚... 为了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双台子河口地区中深层的成岩作用阶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为基础,分析岩心的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将研究区中深层成岩阶段划分为晚成岩的A1、A2两亚期及晚成岩B期,并对各期次有机质演化、成岩矿物、成岩作用的类型进行描述。分析中深层成岩作用主控因素认为,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较低的古地温、异常高压带的存在有利于溶蚀作用的发生,形成次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双台子河口 中深层 成岩阶段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牛岱辉绿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曹豪杰 黄乐真 +4 位作者 沈渭洲 凌洪飞 黄国龙 邓平 朱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23-331,共9页
牛岱辉绿岩脉位于粤北诸广岩体南部。牛岱辉绿岩具有低SiO2(45.04%~48.64%)、高TiO2(2.02%~3.23%)和TFeO含量(17.00%~19.80%)、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Nd,Eu,Tb等稀土元素、Nb-Ta亏损轻微、稀土总量较高(112.1×10-6~... 牛岱辉绿岩脉位于粤北诸广岩体南部。牛岱辉绿岩具有低SiO2(45.04%~48.64%)、高TiO2(2.02%~3.23%)和TFeO含量(17.00%~19.80%)、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Nd,Eu,Tb等稀土元素、Nb-Ta亏损轻微、稀土总量较高(112.1×10-6~132.7×10-6)、轻稀土富集和未见负Eu异常等特征,与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Zr/Ba,La/Nb,La/Ta,Ti/Y,Ba/Nb,Th/Nb和Th/La等不相容元素比值可与OIB相比较,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位于OIB区域。铅(206Pb/204Pb=18.153~18.594,207Pb/204Pb=15.713~15.730,208Pb/204Pb=39.184~39.206)和钕(εNd(t)=3.1~4.3)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于OIB值。研究认为,牛岱辉绿岩侵位于地幔物质底辟上涌导致该区岩石圈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中;其源区具有亏损地幔(DMM)和富集地幔(EMⅡ)两端员混合特征,表明牛岱辉绿岩是由地幔柱和亏损软流圈部分熔融后产生集聚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通过快速侵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Nd—Sr—Pb同位素 洋岛玄武岩 牛岱辉绿岩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广岩体南部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文雄 王树忠 +3 位作者 黄国龙 李伟林 沈渭洲 凌洪飞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诸广岩体南部的晚白垩世辉绿玢岩位于西部九峰岩体中部,呈近SN向展布。它具有较高的Al2O3(15·76%~18·70%),K2O(1·97%~3·17%),Na2O(4·20%~4·98%)含量和较低的TiO2(2·76%~2·84%),SiO2(46·75... 诸广岩体南部的晚白垩世辉绿玢岩位于西部九峰岩体中部,呈近SN向展布。它具有较高的Al2O3(15·76%~18·70%),K2O(1·97%~3·17%),Na2O(4·20%~4·98%)含量和较低的TiO2(2·76%~2·84%),SiO2(46·75%~50·41%)含量。所有样品Na2O>K2O(Na2O/K2O=1·37~2·13)、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Th)富集明显、Cr和Ni的含量明显低于原始玄武岩浆的参考值;样品中稀土总量较高(158·4×10-6~191·6×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6·45~6·56),基本无Eu异常(δEu=0·93~0·96),且具有低的εNd(t)值(-0·9^-2·2)、较高的(87Sr/86Sr)i值(0·71276~0·71312)和典型的Dupal异常铅特征。在Nd-Sr和Nd-Pb图解上,辉绿玢岩具有DMM和EMⅡ端员混合特征。这种富集特征不是由地幔岩浆上升过程中与地壳物质之间的同化混染作用造成,而是归因于俯冲带流体对上覆地幔楔的交代改造。因此,诸广岩体南部的辉绿玢岩是在晚白垩世时期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环境下,由具有DMM和EMⅡ地幔端员混合特征的富集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富集地幔 辉绿玢岩 诸广岩体 白垩纪 基性岩脉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九峰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尹征平 凌洪飞 +2 位作者 黄国龙 沈渭洲 王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15-21,共7页
对九峰岩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Nd-Sr同位素的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和对比,九峰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和亏损Ba,Sr,Nb,P,Ti为特征;稀土总量较高,配分模式呈右... 对九峰岩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Nd-Sr同位素的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和对比,九峰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和亏损Ba,Sr,Nb,P,Ti为特征;稀土总量较高,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明显亏损;具有低的εNd(t)、高的(87Sr/86Sr)i值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据此认为九峰岩体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先存的东西向大东山诸广山断裂带重新复活的构造背景下,由古老地壳组分通过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峰岩体 地球化学 源区特征 岩体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