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唐翠松 汤光宇 +3 位作者 李伟 李宝平 刘勇 沈永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66例经手术、输尿管镜或临床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VCTU检查,并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后处理,获得尿...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66例经手术、输尿管镜或临床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VCTU检查,并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后处理,获得尿路重建图像。结果 66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畸形),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2例,马蹄肾7例,肾旋转不良6例,肾盏憩室5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输尿管囊肿3例,膀胱憩室7例。VCTU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多角度观察尿路,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 VCTU通过VR、MIP、MPR、CPR图像能准确显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及其伴发病变,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尿路造影术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先天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对炎症性肠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笑 唐翠松 +3 位作者 李伟 汤光宇 沈永菊 李宝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170-21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消化内镜在诊断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IBD患者的MSCTE表现,主要分析病灶部位、肠壁增厚情况、肠壁强化、肠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系膜血管改变、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消化内镜在诊断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IBD患者的MSCTE表现,主要分析病灶部位、肠壁增厚情况、肠壁强化、肠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系膜血管改变、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等,并与消化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IBD患者中,克罗恩病28例,溃疡性结肠炎12例。IBD患者MSCTE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大于4mm)35例(87.5%),肠壁强化38例(95.0%),肠腔狭窄26例(65.0%),结肠带消失5例(12.5%),多节段性病变33例(82.5%),多发炎性息肉3例(7.5%),肠周脂肪间隙模糊1 5例(37.5%),肠系膜血管增生12例(30.0%),肠周淋巴结增多18例(45.0%),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6例(15.0%)。MSCTE未显示肠壁溃疡和卵石征,对多发炎性息肉的显示率不高。40例IBD患者消化内镜检查显示肠壁溃疡33例(82.5%),多发炎性息肉10例(25.0%),卵石征1 3例(32.5%),肠腔狭窄28例(70.0%),多节段性病变30例(75.0%),消化内镜未显示肠壁增厚及肠外并发症。结论 MSCTE对显示IBD患者的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及肠外并发症具有优势,但难以显示肠壁溃疡、卵石征,对多发炎性息肉的显示率不高,而消化内镜则易于显示IBD的肠壁溃疡、多发炎性息肉、卵石征。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有助于全面评价IBD的病变范围、并发症,对于IBD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消化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