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掺杂的纳米晶α-Fe_2O_3基CO敏感元件 被引量:5
1
作者 沈水发 林德娟 +2 位作者 潘海波 陈耐生 黄金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 Pd和其它元素的纳米晶α-Fe2 O3 粉体 ,并制作了厚膜型 CO敏感元件 .用XRD、TEM和比表面积测定技术对合成的粉体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掺杂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及焙烧温度对敏感元件的灵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 Pd和其它元素的纳米晶α-Fe2 O3 粉体 ,并制作了厚膜型 CO敏感元件 .用XRD、TEM和比表面积测定技术对合成的粉体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掺杂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及焙烧温度对敏感元件的灵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 5% Sn4 + 和 1 % Pd2 + ,在 4 50℃焙烧的α-Fe2 O3 对 CO的气敏性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元件 掺杂 二氧化二铁 纳米晶 一氧化碳 氧化 催化活性 气敏性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串”堆叠超结构的介孔铁酸锌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沈水发 刘玉红 +1 位作者 李玲 潘海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28,共5页
以硫酸亚铁和硝酸锌为铁源和锌源,十二烷基硫酸钠为颗粒尺寸控制剂,草酸钠为沉淀剂,通过草酸盐的热分解制备了介孔铁酸锌。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制备的样... 以硫酸亚铁和硝酸锌为铁源和锌源,十二烷基硫酸钠为颗粒尺寸控制剂,草酸钠为沉淀剂,通过草酸盐的热分解制备了介孔铁酸锌。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制备的样品的晶相组成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Fe2+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0∶1,煅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铁酸锌有较大的表面积(82.0m2·g-1),BJH平均孔径为12.5nm,孔体积为0.257cm3·g-1,得到的介孔铁酸锌具有由尺寸均一的纳米粒子规则排列而形成的'珠串'堆叠超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锌 介孔 共沉淀 珠串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Bi_2Sn_2O_7的微乳液法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沈水发 李长青 +2 位作者 潘海波 郑春明 陈耐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1-645,共5页
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溶液相组成的油包水型微乳液体系中的纳米水核作为微型反应器,通过将含有反应试剂的2份微乳液混合的方法,制得Bi2Sn2o7的前驱体,研究了影响前驱体颗粒的粒径和形貌的因素。该前驱体... 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溶液相组成的油包水型微乳液体系中的纳米水核作为微型反应器,通过将含有反应试剂的2份微乳液混合的方法,制得Bi2Sn2o7的前驱体,研究了影响前驱体颗粒的粒径和形貌的因素。该前驱体在500℃下煅烧即可形成具有烧绿石结构的四方晶相的Bi2Sn2O7纳米粉体,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0nm,粒径分布在10-20nm之间,外观呈球形。在IR谱图上,当煅烧温度为500℃时,Bi2Sn2O2的吸收带呈现出显著的宽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Bi2Sn2O7 微乳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场中sol-gel法制备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叶钊 潘海波 +1 位作者 沈水发 陈天明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在频率分别为20kHz、30kHz、40kHz(电功率均为500W)的超声场中制备溶胶。用光散射法测得溶胶粒子粒径分别为29.4nm、18.3nm、13.2nm;对无超声场和超声场(40kHz)制备的凝胶进行超临界乙醇干燥。用XRD、BET、TEM、DRS对上述干燥的TiO_... 本文在频率分别为20kHz、30kHz、40kHz(电功率均为500W)的超声场中制备溶胶。用光散射法测得溶胶粒子粒径分别为29.4nm、18.3nm、13.2nm;对无超声场和超声场(40kHz)制备的凝胶进行超临界乙醇干燥。用XRD、BET、TEM、DRS对上述干燥的TiO_2粒子进行表征,以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为模型反应。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溶胶粒径随超声波频率的升高而减小,加超声场制备的纳米TiO_2粒子光催化活性比无超声场下制备的粒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场 SOL-GEL法 制备 纳米TIO2光催化剂 溶胶 乙醇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Au的ITO介孔材料的共沉淀法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谢长淮 沈水发 +1 位作者 潘海波 薛红涛 《电子器件》 CAS 2009年第1期38-40,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Au的ITO(Sn/In=0.6)介孔材料来制备H2敏感器,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ITO(纯和掺杂样品)是菱形晶相,其中掺杂5 mol%Au的样品有较窄的孔分布,其孔径为7~8 nm,用其制作的元件在150 mA工作电流下对H2(10-3)的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Au的ITO(Sn/In=0.6)介孔材料来制备H2敏感器,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ITO(纯和掺杂样品)是菱形晶相,其中掺杂5 mol%Au的样品有较窄的孔分布,其孔径为7~8 nm,用其制作的元件在150 mA工作电流下对H2(10-3)的灵敏度达到40.6,且对CO,NH3选择性较高。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均小于1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性 ITO 掺杂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Au和Co的In_2O_3纳米粉体的微乳液法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新萍 沈水发 潘海波 《电子器件》 CAS 2007年第6期1985-1987,共3页
在油包水(W/O)型微乳液体系中,通过In(NO3)3、Co(NO3)2、HAuCl4和(NH4)2CO3之间的共沉淀反应,制备了掺钴和金的纳米氧化铟的前驱体.对前驱体经300℃焙烧后所得的粉体进行了XRD表征和气敏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氧化铟粉体为立方晶相,随... 在油包水(W/O)型微乳液体系中,通过In(NO3)3、Co(NO3)2、HAuCl4和(NH4)2CO3之间的共沉淀反应,制备了掺钴和金的纳米氧化铟的前驱体.对前驱体经300℃焙烧后所得的粉体进行了XRD表征和气敏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氧化铟粉体为立方晶相,随着钴和金掺杂量的增大,样品的晶粒度逐渐减小;同时掺杂1mol%的Co和1mol%的Au的氧化铟气敏元件对CO气体敏感性有较大提高,灵敏度达到25.9,而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氧化铟 微乳液法 掺杂 气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相Fe^(3+)/TiO_2结构与磁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婷婷 潘海波 沈水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53-1460,共8页
结合共价作用与量子修正,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300 K常压下金红石相Fe3+/TiO2晶体结构及能量参数.结果表明,当掺杂量达5.7 mol%时,晶胞参数a与晶胞体积明显增大,八面体共棱部分消失,(110)晶面中的阴离子精细结构逐渐消失,阴离... 结合共价作用与量子修正,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300 K常压下金红石相Fe3+/TiO2晶体结构及能量参数.结果表明,当掺杂量达5.7 mol%时,晶胞参数a与晶胞体积明显增大,八面体共棱部分消失,(110)晶面中的阴离子精细结构逐渐消失,阴离子均方位移与体系能量也明显增大.此外,结构畸变易形成氧空位桥基团(Fe3+-[F心]-Ti4+),而使体系呈铁磁性,随掺杂量增加,该基团取向变化而易形成反铁磁性,所获得的模拟结果与磁特性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金红石TiO2 Fe^3+掺杂 铁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半导体材料SO4^2—/La—α—Fe2O3的表面结构与酒敏特性
8
作者 林德娟 沈水发 +1 位作者 陈耐生 黄金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72-975,共4页
对纳米半导体材料 SO2 -4/La-α-Fe2 O3 进行了 IR、XPS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实验 ,并制成厚膜型酒敏元件 ,探索了焙烧温度与灵敏度的关系以及气敏元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样品中 SO2 -4与 La-α-Fe2 O3 表面的金属离子 (Fe3 + 或 La3 + ... 对纳米半导体材料 SO2 -4/La-α-Fe2 O3 进行了 IR、XPS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实验 ,并制成厚膜型酒敏元件 ,探索了焙烧温度与灵敏度的关系以及气敏元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样品中 SO2 -4与 La-α-Fe2 O3 表面的金属离子 (Fe3 + 或 La3 + )结合构型是无机桥式配位型 ,SO2 -4的加入使 Fe2 p3 /2 电子结合能从 71 0 .85 e V提高到 71 2 .1 0 e V,表面 Fe3 + 在 SO2 -4的作用下显示出更正的电位 ,从而改变了半导体性质 ,由 p型转变成为 n型 ;在焙烧温度为 45 0℃烧结的 SO2 -4/La-α-Fe2 O3 元件 ,对酒精的灵敏度最高 (S=3 5 .7)、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半导体材料 SO4^2-/La-α-Fe2O3 酒敏特性 表面结构 酒敏材料 氧化铁 复保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花/棒SnO_(2)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气敏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谌建平 张旭 +2 位作者 林东宝 潘海波 沈水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4-169,共6页
以SnCl_(4)和NaOH为原料,200℃水热条件下在预引入SnO_(2)晶种的FTO导电玻璃上一步制备纳米花/棒多级结构SnO_(2)。利用SEM,XRD,N_(2)吸附-脱附和气敏测试仪等测试产物的形貌、晶相组成和气敏性能。结果显示:产物为四方晶相,多级结构中... 以SnCl_(4)和NaOH为原料,200℃水热条件下在预引入SnO_(2)晶种的FTO导电玻璃上一步制备纳米花/棒多级结构SnO_(2)。利用SEM,XRD,N_(2)吸附-脱附和气敏测试仪等测试产物的形貌、晶相组成和气敏性能。结果显示:产物为四方晶相,多级结构中垂直于基底的纳米棒阵列形成“纳米地毯”,其上生长球形纳米花,纳米棒和花瓣均由绒状纤维聚集而成;其比表面积为109.8 m^(2)/g,是普通沉淀法SnO_(2)粉体的13倍;其具有较高的气敏性,对1000×10^(-6)浓度丙酮的灵敏度达36.1,是普通沉淀法SnO_(2)粉体的7.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 纳米花/棒 水热法 气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