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胰腺手术的学习曲线
1
作者 施昱晟 金佳斌 +2 位作者 邓侠兴 彭承宏 沈柏用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30-333,共4页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自上世纪末投入使用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个临床科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1-4]。与腹腔镜手术一样,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同样存在学习曲线,学习曲线的长短与...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自上世纪末投入使用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个临床科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1-4]。与腹腔镜手术一样,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同样存在学习曲线,学习曲线的长短与外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所在中心的手术量等多种因素相关,是外科医师掌握该项手术的研究重点。胰腺手术因其解剖位置复杂、周围血管丰富及手术难度大而一直被认为是外科领域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胰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引流选择 被引量:17
2
作者 沈柏用 彭承宏 程东峰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胰腺 十二指肠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动脉切除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柏用 彭承宏 +1 位作者 程东峰 詹茜 《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关键词 肝脏 肝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在胰腺癌切除之优势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柏用 施昱晟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机器人手术系统自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临床应用,至今已有20余年。从最早的zeus系统到目前最新的达芬奇XI系统,每一次的更新都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机器人手术系统最初是为了远程手术而设计研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5G信号逐... 机器人手术系统自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临床应用,至今已有20余年。从最早的zeus系统到目前最新的达芬奇XI系统,每一次的更新都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机器人手术系统最初是为了远程手术而设计研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5G信号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国内已有中心通过5G信号进行远程机器人手术的相关报道,意味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手术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中段切除——胰瘘和胰腺残端的处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柏用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6期407-410,共4页
胰腺中段切除(MP,middle pancreatectomy)是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远端胰腺切除术手术范围缩小的一种胰腺节段切除手术,旨在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胰腺组织,
关键词 胰腺 切除 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钦 邓侠兴 +7 位作者 沈柏用 赵良超 詹茜 赵舒霖 温成磊 翁原驰 彭承宏 李宏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肿瘤紧邻胰腺钩突和十二指肠后方,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之间,并压迫下腔静脉。结果手术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重要脏器、血管损伤。手术时间240 min,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血压平稳。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于术后11天出院。病理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腹腔内深在位置或大血管旁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机器人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彭承宏 沈柏用 +5 位作者 刘一云 邓侠兴 程东峰 韩宝三 郑民华 李宏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8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用超声刀游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钛夹夹闭重要血管,橡皮带牵引胰腺颈部,超声刀切断胰腺,分别在体...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8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用超声刀游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钛夹夹闭重要血管,橡皮带牵引胰腺颈部,超声刀切断胰腺,分别在体内完成胰肠、胆肠吻合,体外完成胃肠吻合。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0min,术中出血量300ml。病理为胰头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3d恢复肠道功能,但出现胃排空延迟,对症支持14d后症状缓解,进食无不适。术后23d出院。随访19个月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拥有熟练腹腔镜手术技能及胰腺手术专业知识的医生实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经过选择的胰头恶性病例可行、安全,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遵循肿瘤根治原则,手助腹腔镜技术以及悬吊断胰法能保证胰腺钩突部位的完全切除和足够的手术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助式 保留幽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附33例报告 被引量:9
8
作者 詹茜 邓侠兴 +4 位作者 韩波 刘钦 沈柏用 彭承宏 李宏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胰腺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9月完成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33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切除术10例(其中5例保留脾脏),胰腺中段切除术7例,Beger术4例,胰腺肿瘤切除术1例。结... 目的探讨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胰腺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9月完成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33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切除术10例(其中5例保留脾脏),胰腺中段切除术7例,Beger术4例,胰腺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 33例均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457.7±39.1)min,术中出血(667.3±271.6)ml,6例术中输血;7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手术时间(215.7±55.9)min,术中出血(192.9±109.7)ml,无术中输血;10例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时间(159.0±81.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0 ml(50~1200 ml),2例术中输血;4例Beger术手术时间(298.8±33.8)min,术中出血(425.0±236.3)ml,无术中输血;1例胰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90 min,术中出血50 ml,无术中输血。33例术后住院(21.6±8.0)d。术后胰漏14例,吻合口出血3例,吻合口漏1例,除1例术后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康复。术后病理:8例为恶性肿瘤,且切缘全部阴性;22例为良性肿瘤;3例为慢性胰腺炎。33例随访1~19个月,(13.5±5.7)月,1例导管腺癌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进行化疗,余7例恶性肿瘤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至2012年1月无病人死亡。结论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应用于胰腺外科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感染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严佶祺 彭承宏 +5 位作者 沈柏用 周光文 陈皓 邓狭兴 尹路 李宏为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我院开展的 35例病人 38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 ,讨论感染的预防、发生和治疗。结果 本组 2 9例病人 (76 .3% )发生细菌感染 ,早...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我院开展的 35例病人 38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 ,讨论感染的预防、发生和治疗。结果 本组 2 9例病人 (76 .3% )发生细菌感染 ,早期以肺部感染为主 ,后期以腹腔和胆道感染为主 ,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 1 1例肝移植 (2 8.9% )发生真菌感染 ,均合并有细菌感染 ,其中 3例再移植均发生真菌感染。肝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 7例 (1 8.4 % ) ,2例肝移植患者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鲁正 彭承宏 +6 位作者 周光文 沈柏用 申川 陈皓 王小明 陈泉宁 李宏为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策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间1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7、14天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并计算氮平衡。结...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策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间1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7、14天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并计算氮平衡。结果1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其中8例术前进行了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术后10例患者均进行了营养支持,均能较好的耐受肠内、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第14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清蛋白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尿素氮和氮平衡值与术前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肌酐值术前和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康复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手术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胰腺微创手术使医患受益的新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志翀 沈柏用 彭承宏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胰腺微创手术给医患双方带来的益处。方法回顾总结本院358例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胰腺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5例,胰中段切除术61例,胰体尾切除术145例,Beger’s术18例,肿块局部切除术29例)。探...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胰腺微创手术给医患双方带来的益处。方法回顾总结本院358例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胰腺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5例,胰中段切除术61例,胰体尾切除术145例,Beger’s术18例,肿块局部切除术29例)。探讨不同部位胰腺肿瘤在手术方式和消化道重建方式上的差异。进一步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体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微创手术中的价值。结果 358例患者中,良性肿瘤患者258例(72.07%),恶性肿瘤患者100例(27.93%),中转开腹有8例(2.23%)。术后出血二次手术10例(2.79%)。胰体尾良性肿瘤手术保脾率为83.81%。结论机器人辅助下各部位的胰腺良、恶性性微创手术都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对于提高胰体尾良性肿瘤的保脾率有着显著的优势,有利于控制术中出血和增加术者的操作信心。无论在减少患者术中暴露,还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方面都有独特的价值。机器人辅助胰腺微创手术对于医患双方都是双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胰腺微创手术 医患 受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小明 彭承宏 +5 位作者 鲁正 沈柏用 周光文 陈皓 邓侠兴 李宏为 《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脑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生脑病的原因,并总结其防治经验。结果肝移植术后出现脑病39例,占21.1%。脑病的发生与患...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脑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生脑病的原因,并总结其防治经验。结果肝移植术后出现脑病39例,占21.1%。脑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术前Ch ild分级、有无肝性脑病史、术中的出血量、术后ICU天数及术后是否出现早期肝功能不良等因素显著相关,而与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通过合理的治疗,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脑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eby手术的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东峰 任家俊 沈柏用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Appleby术式原本目的是对胃癌施行彻底的淋巴结廓清,特别是腹腔干周围淋巴结的廓清,具体操作是:于根部切断腹腔干,将胃连同胰腺体尾部、脾以及周围淋巴结一起整块摘除,Appleby手术常被视为晚期胃癌的根治性手术。
关键词 胰腺 手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中段切除术的指征与关键技术的认识
14
作者 翁原驰 施昱晟 沈柏用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55-258,共4页
胰腺中段一般被认为是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和腹主动脉右侧之间的胰腺的结构,包括胰腺颈部和胰体近端。对于胰腺中段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如果采用胰体尾切除术,会导致过多的正常胰腺组织被切除,引起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过度损伤;传统... 胰腺中段一般被认为是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和腹主动脉右侧之间的胰腺的结构,包括胰腺颈部和胰体近端。对于胰腺中段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如果采用胰体尾切除术,会导致过多的正常胰腺组织被切除,引起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过度损伤;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更是消化外科领域操作最复杂、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引起的生理改变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虽然手术操作上相对简单,但容易因为主胰管损伤及胰腺残面较大导致严重的胰瘘。胰中段切除手术最早在1910年报道,相较于胰体尾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术式保留了更多正常胰腺组织,更为符合近年来胰腺实质保留手术的概念,也保留了相对符合生理的消化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中段切除术 腹腔镜 机器人手术 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凌云 詹茜 +2 位作者 彭承宏 李宏为 沈柏用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各种胰腺手术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以及与传统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胰腺手术优势的对照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完成的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目的分析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各种胰腺手术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以及与传统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胰腺手术优势的对照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完成的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及胰体尾切除术。并与同期进行的开腹胰腺手术(开腹组)和腹腔镜辅助下胰腺手术(腹腔镜组)患者进行疗效及胰瘘对照分析。结果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共有135例,完成手术132例,中转开腹3例。完成机器人辅助系统胰腺手术的患者中,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415.6±114.0)min,术中平均出血(442.0±281.9)ml,术中输血11例,术后发生胰瘘8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2±11.0天;64例胰体尾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159.0±84.3)min,术中平均出血(221.3±290.5)ml,术中输血3例,术后发生胰瘘18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0.0±10.7天;24例胰中段切除术平均术手术时间(192.5±52.0)min,术中平均出血(120.0±105.8)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发生胰瘘9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1.2±8.1)天;机器人系统辅助下胰腺手术术后并发症共46例,除4例术后出血、1例吻合口破裂、1例输入袢梗阻以外,其余均经过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病理示:44例为恶性肿瘤,切缘均阴性;88例为良性肿瘤。与开腹组对比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与以胰体尾切除术为主的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辅助系统优势相对较小。结论对于可切除的胰腺肿瘤,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胰瘘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伟珅 沈柏用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使用RevMan5.2对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间国内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的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糖尿病、冠...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使用RevMan5.2对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间国内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的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以及术后是否使用生长抑素与术后胰瘘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白蛋白低于30g/L(OR:0.52,95%CI:0.33—0.80,P〈0.01)、胰腺质地柔软(OR=0.20,95%CI:0.14—0.29,P〈0.01)、胰管直径小于3Mm(OR=0.26,95%CI:0.17—0.42,P〈0.01)、胰管未放置支撑管(OR=0.52,95%CI:0.31~0.88,P〈0.05)以及胰肠套人式吻合(OR=0.60,95%CI:0.38—0.95,P〈0.05)与术后胰瘘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以及术后是否使用生长抑素;而术前低蛋白血症、质软的胰腺质地、细小的胰管、胰管支撑管是否放置以及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等因素影响着术后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融合基因 胆管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17
作者 刘学谦 王新景 +3 位作者 金佳斌 邓侠兴 沈柏用 彭承宏 《安徽医学》 201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寻找ROS激酶抑制剂,探索胆管细胞癌可能的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应用激酶抑制剂TAE684,评估其对融合基因及其下游效应的抑制作用。结果 TAE684对FIG-ROS(S)、FIG-ROS(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IC50分别为10 nM、1.8 nM,并能抑制其下游磷酸... 目的寻找ROS激酶抑制剂,探索胆管细胞癌可能的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应用激酶抑制剂TAE684,评估其对融合基因及其下游效应的抑制作用。结果 TAE684对FIG-ROS(S)、FIG-ROS(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IC50分别为10 nM、1.8 nM,并能抑制其下游磷酸化作用。结论 FIG-ROS融合基因受某些抑制剂影响,有望成为治疗胆管癌的新靶点。胆管癌及其他肿瘤如肺癌、恶性胶质瘤中均发现ROS融合基因,临床研究需要更广泛地去筛查肿瘤中激活的ROS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融合基因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