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I、IoC2和SPI在全身麻醉患者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
1
作者 张莹 沈朱杭 +3 位作者 沈权伟 吴美华 史思仁 赵文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探讨镇痛指数(PTI)、伤害敏感指数(IoC2)和手术容积指数(SPI)在全身麻醉患者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按照不同镇痛深度监测指标分为IoC2组(A组)、SPI组(B组)和PTI组(C组),每... 目的探讨镇痛指数(PTI)、伤害敏感指数(IoC2)和手术容积指数(SPI)在全身麻醉患者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按照不同镇痛深度监测指标分为IoC2组(A组)、SPI组(B组)和PTI组(C组),每组各30例。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IoC2、SPI、PTI,测定并比较术前、术中和术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的水平。结果T2时IoC2、SPI和PTI与T1时比较(P<0.001);T3时SPI和PTI与T2时比较(P<0.05);T4时PTI和SPI与T3时比较(P<0.05);T4时IoC2与T2、T3时比较(P<0.001);T6时SPI和PTI与T5时比较(P<0.05);T7时IoC2、SPI、PTI与T5时比较(P<0.05);T8时IoC2、SPI和PTI与T7时比较(P<0.05)。各组内比较,IoC2、SPI和PTI具有时间变化趋势,且随着时间点不同均发生变化(P<0.001)。三组组间比较,HR、MAP、IoC2、SPI和PTI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具有不相等的变化趋势(P<0.001)。IoC2、SPI、PTI与HR和MAP均呈正相关(P<0.05)。三组患者IL-6和IL-10术前、术中和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C2、PTI和SPI可作为全身麻醉术中疼痛监测的可靠指标,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准确性优于HR、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深度 伤害敏感指数 手术容积指数 镇痛指数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