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江淮飑线天气过程的边界层湍流输送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新勇 张晓晨 +1 位作者 马铮 李小凡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为了充分了解飑线冷池、湍流动能及湍流输送的特征,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对2014年7月12日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边界层冷池、湍流动能和湍流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飑线处于发展期时冷池作用较小,随着飑线系... 为了充分了解飑线冷池、湍流动能及湍流输送的特征,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对2014年7月12日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边界层冷池、湍流动能和湍流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飑线处于发展期时冷池作用较小,随着飑线系统的增强,冷池作用逐渐显著,对环境风的阻碍作用加强,其前沿辐合加强,有利于触发新对流;飑线发生前,浮力项为边界层湍流动能的主要产生项,湍能随高度减小;飑线系统过境时,切变项为主要湍能源,在边界层高层时较大;飑线对流前的晴空区域内,边界层湍流运动向下输送动量,补充边界层摩擦损耗;飑线强对流影响的区域内,近地层湍流运动向上输送动量,减弱了大风的影响;向上较大的潜热、感热通量增强低层的大气不稳定性,有利于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分析表明,边界层湍流输送与飑线系统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数值模拟 冷池 湍流动能 湍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地区沙尘和人为气溶胶的分布及气候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新勇 黄文彦 +1 位作者 黄伟 陈明诚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697,共11页
利用耦合气溶胶化学过程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模拟研究了2000~2009年亚洲地区沙尘和3种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和直接气候效应。结果表明,模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沙尘源区附近较为准确,但在人为活动影响... 利用耦合气溶胶化学过程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模拟研究了2000~2009年亚洲地区沙尘和3种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和直接气候效应。结果表明,模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沙尘源区附近较为准确,但在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偏小。4种气溶胶的综合作用引起大气层顶负的辐射强迫,从而造成了地表气温的下降。降水方面,冬夏2季气溶胶对模拟区域的影响都以降水减少为主,这与气溶胶增加大气稳定度,减少地表蒸发并产生了偏北风距平有关。沙尘和人为气溶胶各自都能引起气温的下降和降水的减少,2类气溶胶都能造成的偏北风距平对我国南方降水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活动密集区,人为气溶胶引起的气候效应约占总的4种气溶胶气候效应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人为气溶胶 沙尘 光学厚度 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云的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彭杰 沈新勇 +1 位作者 王志立 荆现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070-13073,共4页
对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包括云的分布结构、云与降水的关系、云中的水汽资源和云的辐射强迫等在内的云系统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根据不同观测手段的特点加以区分。同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未来观测研究的... 对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包括云的分布结构、云与降水的关系、云中的水汽资源和云的辐射强迫等在内的云系统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根据不同观测手段的特点加以区分。同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未来观测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系统 中国地区 卫星观测 地面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0年陕西旱涝序列重建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媛 黄少妮 +4 位作者 郭春燕 杨文峰 沈新勇 董金芳 井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236,244,共6页
本研究旨在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和降水资料恢复重建陕西省各气象站1470—2008年旱涝等级,分析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为将来的旱涝预测提供依据。选取榆林、延安、西安、汉中、安康5个有代表性的站点,分析这5个站1470—2008年长达53... 本研究旨在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和降水资料恢复重建陕西省各气象站1470—2008年旱涝等级,分析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为将来的旱涝预测提供依据。选取榆林、延安、西安、汉中、安康5个有代表性的站点,分析这5个站1470—2008年长达539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发现:榆林和延安有由旱向正常发展的趋势;宝鸡和西安旱涝交替阶段性变化显著,存在偏旱向偏涝转变的趋势;而陕南的汉中和安康539年来主要以偏涝为主。17世纪40年代前后陕北、关中和陕南先后出现了旱涝突变点,其中,陕北1640年前后有由偏旱转为正常的突变;1643年前后宝鸡和西安发生偏旱转为偏涝的突变;而汉中和安康在1648年前后发生了正常向偏涝的突变。对陕西5个站点539年的旱涝级别的时间序列进行EOF分解,前三模态方差贡献达91%,反映了陕西全省旱涝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第一模态方差贡献为60.3%,这539年陕西全省旱涝一致型占主导地位;第二模态方差贡献为19.8%,即南北旱涝相反型;第三模态方差贡献较小,为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等级 降水量资料 时空分布 趋势分析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琛 沈新勇 李伟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96-4700,共5页
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2年间(1981~2002年)平均土壤湿度(10~100cm层)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1~2002年,东北地区表层(10~60cm)土壤湿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深层(60cm)以下呈现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各年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各... 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2年间(1981~2002年)平均土壤湿度(10~100cm层)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1~2002年,东北地区表层(10~60cm)土壤湿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深层(60cm)以下呈现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各年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各有不同,降水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各个站点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也有很大区别,除了降水,积雪、地温等因素也会影响土壤湿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EOF分析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loud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ts diurnal variation on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新勇 庆涛 李小凡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9期456-464,共9页
The effects of cloud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ts diurnal variation on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are investigated us ing grid-scale data from nine equilibrium sensitivity cloud-resolving model experiments driven ... The effects of cloud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ts diurnal variation on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are investigated us ing grid-scale data from nine equilibrium sensitivity cloud-resolving model experiments driven without large-scale vertical velocity. The precipitation efficiencies are respectively defined in surface rainfall, cloud, and rain microphysical budgets. We mathematically and physically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recipitation efficiencies. The 2 ℃ increases in spatiotemporal invarian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from 27 ℃ to 29 ℃ and from 29 ℃ to 31 ℃, and the inclusion of diurnal SST difference 1 ℃ and the 1℃ increase in diurnal SST difference generate opposite changes in the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by changing ice cloud-radiation interactions. The radiative an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ice clouds have opposite effects on the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because of the rainfall increase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tion in the saturation mixing ratio caused by the exclusion of radiative effects and the decrease in rainfall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in net condensation caused by the exclusion of deposition processes.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water clouds on the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are statistically insensitive to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ice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iurnal variations CLOUDS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