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摩侗族音乐剧《平箫玉笛》之感悟
1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2023年10月,我接到林波导演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执导了一部原创侗族音乐剧《平箫玉笛》,邀请我于11月3日到贵阳观看首演。这通电话中有三个名词,引起了我的联想:一个是人名“林波”,一个是地名“贵州省铜仁市”,一... 2023年10月,我接到林波导演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执导了一部原创侗族音乐剧《平箫玉笛》,邀请我于11月3日到贵阳观看首演。这通电话中有三个名词,引起了我的联想:一个是人名“林波”,一个是地名“贵州省铜仁市”,一个是剧种名称“音乐剧”。我觉得,这三者连在一起,绝非偶然,有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机缘巧合 林波 玉屏县 侗族 平箫玉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乐交融的《再别康桥》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承宙 《戏剧之家》 2003年第2期58-59,共2页
如果说《绝对信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了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先河,那么二十一世纪《再别康桥》告示了中国小剧场歌剧的诞生。中国音乐学院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给我留下的则是蕴藏在宁静中的激情。那是一首音乐的诗,那是一首诗的音... 如果说《绝对信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了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先河,那么二十一世纪《再别康桥》告示了中国小剧场歌剧的诞生。中国音乐学院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给我留下的则是蕴藏在宁静中的激情。那是一首音乐的诗,那是一首诗的音乐。这部作品,用徐志摩、林徽因的如音乐的诗,幻化成如诗的音乐,把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陆小曼、金岳霖、胡适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人学者感情生活的片断连缀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别康桥》 中国音乐学院 小剧场歌剧 剧情 艺术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难以复制的戏曲音乐剧——观摩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原创汉调音乐剧《梦@时代》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5年第11期74-79,共6页
2013年秋,梁群导演告诉我,他将与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合作原创一部汉调音乐剧,希望得到我的关注。我当即赶到苏州,去观看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参加中国戏剧节演出的广东汉剧《金莲》,从中感受到了这个剧院的实力,看到了那里有一群生龙活虎... 2013年秋,梁群导演告诉我,他将与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合作原创一部汉调音乐剧,希望得到我的关注。我当即赶到苏州,去观看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参加中国戏剧节演出的广东汉剧《金莲》,从中感受到了这个剧院的实力,看到了那里有一群生龙活虎的青年演员,我对即将启动的原创汉调音乐剧充满了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汉剧 戏曲音乐 传承研究 中国戏剧节 龙江剧 告诉我 传统戏曲 曲音 梁群 念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音乐剧,大有作为(下)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4年第7期46-49,共4页
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在... 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在早年就提出过将中国的戏曲样式融入音乐剧的创作构想,认为这样的音乐剧形式可以打造出属于我国独创的、特有的音乐剧特色。本文共有五个部分,讲述沈承宙对近年来戏曲音乐剧、音乐剧教育的关注,以及他个人多年来对戏曲音乐剧形式的追求。本期刊登文章的后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西方音乐 中国音乐 戏曲学 戏曲样式 美国音乐 表演体系 余笑予 斯坦尼体系 上海越剧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我观摩了12部音乐剧!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3年第2期40-46,共7页
2012年,是中国音乐剧事业活动频繁,剧目众多,呈现欣欣向荣的一年。音乐剧正在成为我国演艺事业新的增长点。我惊喜地发现,《歌剧》杂志推出了“音乐剧苑”专栏,全年刊出了30篇评介音乐剧的文章,4篇音乐剧“经典旋律”的导读和曲谱... 2012年,是中国音乐剧事业活动频繁,剧目众多,呈现欣欣向荣的一年。音乐剧正在成为我国演艺事业新的增长点。我惊喜地发现,《歌剧》杂志推出了“音乐剧苑”专栏,全年刊出了30篇评介音乐剧的文章,4篇音乐剧“经典旋律”的导读和曲谱,2篇关于音乐剧的“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观摩 演艺事业 《歌剧》 增长点 剧目 曲谱 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回答我?——关于电视歌手大奖赛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0年第3期50-53,共4页
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电视歌手大奖赛省市地区选拔赛已经拉开帷幕。每一届大奖赛都很好看,很精彩,很热闹,很有成就,方方面面会总结许多经验。大奖赛举办至今已有28年了,成就有目共睹,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美声唱法”、“... 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电视歌手大奖赛省市地区选拔赛已经拉开帷幕。每一届大奖赛都很好看,很精彩,很热闹,很有成就,方方面面会总结许多经验。大奖赛举办至今已有28年了,成就有目共睹,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歌手大奖赛 回答 美声唱法 中央电视台 民族唱法 选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音乐剧,大有作为(上)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4年第6期58-61,共4页
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早年... 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早年提出过将中国的戏曲样式融入音乐剧的创作构想,认为这样的音乐剧形式可以打造出属于我国独创的、特有的音乐剧特色。本文共有五个部分,讲述沈承宙对近年来戏曲音乐剧、音乐剧教育的关注,以及他个人多年来对戏曲音乐剧形式的追求。文章分上、下两期刊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西方音乐 戏曲学 中国音乐 戏曲样式 考察研究 歌舞剧院 莺莺 《小二黑结婚》 刀枪剑戟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剧《王二的长征》的运作模式和艺术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承宙 黄惠伶 《歌剧》 2014年第4期52-55,共4页
2014年3月13日,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原创音乐剧《王二的长征》迎来了全国巡演的第51场演出。小人物王二,以及他在长征途中结识的"红米饭"、"文工团"、"汉阳造"、"大鼻子"、"自由颂"、&... 2014年3月13日,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原创音乐剧《王二的长征》迎来了全国巡演的第51场演出。小人物王二,以及他在长征途中结识的"红米饭"、"文工团"、"汉阳造"、"大鼻子"、"自由颂"、"老革命"等人物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特别是剧终时,王二和红军战士们引吭高歌的《国际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音乐 大鼻子 自由颂 红米饭 红军战士 台上台下 琴台大剧院 美国音乐 人物动作 《国际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好戏,一本好书——读《音乐剧〈西区故事〉鉴赏》的心得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8年第5期96-99,共4页
费元洪的著作《音乐剧〈西区故事〉鉴赏》,已于2017年11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西区故事》是一部好戏,费元洪的《音乐剧〈西区故事〉鉴赏》是一本好书,细读两遍,很有感触。
关键词 《西区故事》 音乐剧 鉴赏 上海音乐出版社 心得 音乐唱片 百老汇 演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准定位,落地生根——关于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7年第6期70-75,共6页
收到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的邀请,原本是非常希望能去参加的,因为我近来一直在思考中国音乐剧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剧目应该怎样更有效地前行。可惜有约在先,未能聆听到论坛上中外学者专家的高见... 收到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的邀请,原本是非常希望能去参加的,因为我近来一直在思考中国音乐剧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剧目应该怎样更有效地前行。可惜有约在先,未能聆听到论坛上中外学者专家的高见。接着看到记者徐璐明在2017年4月29日《文汇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国音乐剧市场,期待一个“爆款”》,文中写道:“音乐剧产业能否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找准定位。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都需要找到音乐剧与中国文化和观众审美之间的连接点。”说得很有道理!我梳理了一下近来的一些思考,借用这位记者的话,以“找准定位,落地生根”为题,撰写这篇文字,和同行们交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音乐剧 落地 发展论坛 国际音乐节 《文汇报》 创作剧目 观众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音乐剧引进中国的前前后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3年第10期54-57,共4页
1939年9月,沈承宙出生于上海。青少年时期迷恋歌剧艺术,曾在上海学生艺术团合唱队演唱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十二部合唱曲“光荣颂”。自此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歌剧演员。1959年9月,沈承宙考取了武汉歌舞剧院、武汉艺... 1939年9月,沈承宙出生于上海。青少年时期迷恋歌剧艺术,曾在上海学生艺术团合唱队演唱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十二部合唱曲“光荣颂”。自此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歌剧演员。1959年9月,沈承宙考取了武汉歌舞剧院、武汉艺术学校合办的歌剧演员班。1961年毕业后见习一年,1962年正式成为武汉歌舞剧院的歌剧演员。那个时期,正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繁荣时期。沈承宙从运景装台、拉大幕、拉吊杆、打灯光、管道具、管服装、做效果、搬布景做起,到跑龙套、唱合唱,再到演群众角色、次要角色、主要角色。“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国歌剧陷入争论,沈承宙也陷入思考。1980年,沈承宙自费赴美考察音乐剧。本文讲述了沈承宙把音乐剧引进中国的幕后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引进 中国歌剧 武汉歌舞剧院 “文化大革命” 西方 歌剧演员 歌剧艺术 193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多样性——当前我国音乐剧教育的基本特点(二)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2年第6期43-45,共3页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没有音乐剧系和音乐剧表演专业,但是我受他们的邀请,于2011年4月11~15日去做音乐剧的专题讲座和观看音乐剧片段和选曲的演出。
关键词 音乐剧 多层次 多样性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 音乐学院 表演专业 专题讲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做功课,以求甚解——当前音乐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2年第3期60-62,共3页
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每一届中国音乐剧教育和创作研讨会上,都可以看到一些院校的专业课堂教学展示和剧目演出。近几年,我也走访了一些院校,听课看课,观摩教学。对于音乐剧专业在全国艺术院校的蓬勃发展,感到由衷的喜悦:对于教学... 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每一届中国音乐剧教育和创作研讨会上,都可以看到一些院校的专业课堂教学展示和剧目演出。近几年,我也走访了一些院校,听课看课,观摩教学。对于音乐剧专业在全国艺术院校的蓬勃发展,感到由衷的喜悦: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感到·陇虑。我把这些问题分述如下,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教学 音乐剧 功课 艺术院校 2007年 创作研讨会 剧目演出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多样性——当前我国音乐剧教育的基本特点(一)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2年第5期53-57,共5页
我们的音乐剧教学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连续4年召开的研讨会,对全国艺术院校的音乐剧专业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007年的第一届年会有14所院校参加,到2010年第四届年会已增加到40多所院校参加,
关键词 音乐剧 多层次 多样性 第四届年会 教育 艺术院校 专业教学 专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剧专业教学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20年第11期82-93,共12页
中国音乐剧专业教学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近30年了。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至今也已经13年了。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原定于2020年10月召开的第九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因为爆发新冠疫情会... 中国音乐剧专业教学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近30年了。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至今也已经13年了。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原定于2020年10月召开的第九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因为爆发新冠疫情会期延迟,但借此机会,对中国音乐剧专业教学做一次认真的自我回顾和前瞻,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剧 教学与创作 音乐剧专业 回顾与前瞻 研讨会 20世纪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承宙 《歌剧》 2013年第7期56-61,共6页
一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音乐剧引进中国。对于什么是音乐剧,人们开始思考,研究,并各抒己见。有人曾请教过我国的一位戏剧大师:“什么是美国音乐剧?”这位大师说:“就是美国戏曲。”
关键词 音乐剧引进 文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 产物 人类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蒂芬·桑泰姆描绘的一幅画——介绍美国音乐剧《星期天和乔治在公园》
17
作者 沈承宙 杰克.克劳尔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8年第4期62-63,共2页
戏剧,对于观众来说,有时是个娇惯者,有时又是个挑战者。作曲家和歌词作家斯蒂芬·桑泰姆(Stephen Sondheim)就是一个挑战者。美国音乐剧《星期天和乔治在公园》(Sundy inthe Park with George)·是由斯蒂芬·桑泰姆作曲、作... 戏剧,对于观众来说,有时是个娇惯者,有时又是个挑战者。作曲家和歌词作家斯蒂芬·桑泰姆(Stephen Sondheim)就是一个挑战者。美国音乐剧《星期天和乔治在公园》(Sundy inthe Park with George)·是由斯蒂芬·桑泰姆作曲、作词,詹姆斯·拉宾(James Lapi-ne)编剧并导演的。在这个并不令人瞩目的剧名下,隐含着美国音乐界少见的胆识和创新精神。剧中的乔治,是指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的创始人、著名画家乔治斯·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他是近百年来富于革新精神的画家。他是这部音乐剧人物群象的中心。桑泰姆和拉宾所创作的,不仅是一个关于画家的音乐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音乐 一幅画 点彩派 新印象派 修拉 斯蒂 拉宾 革新精神 色点 群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哲伦和他的FOB
18
作者 沈承宙 《戏剧之家》 2013年第5期6-7,共2页
2013年5月9日至19日,在江苏乌镇举办了乌镇戏剧节。乌镇戏剧节邀请了著名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和他的作品《铁轨之舞》(The Dance And The Railroad)。这使我想起三十三年前,在纽约观看黄哲伦的处女作《外来佬》(FOB... 2013年5月9日至19日,在江苏乌镇举办了乌镇戏剧节。乌镇戏剧节邀请了著名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和他的作品《铁轨之舞》(The Dance And The Railroad)。这使我想起三十三年前,在纽约观看黄哲伦的处女作《外来佬》(FOB)的往事。1980年7月8日,我和我的姊姊坐灰狗长途车从波士顿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旅程,到达纽约。一位美国戏剧界的朋友鲍勃,在车站热忱地迎接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戏剧 百老汇 十三年 剧作家 戏剧家 戏剧节 音乐剧 华裔 处女作 外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贡小姐》里的王洛勇
19
作者 沈承宙 《戏剧之家》 2003年第4期18-19,共2页
中国观众了解和熟悉演员王洛勇,是从2001年8月在北京首都剧场主演话剧《孔乙己正传》开始的,媒体和评论曾做过不少介绍。之后,人们又从一些电视连续剧中,欣赏过王洛勇塑造的人物。其实,从湖北走出去的王洛勇成名首先是在美国。1995年7月... 中国观众了解和熟悉演员王洛勇,是从2001年8月在北京首都剧场主演话剧《孔乙己正传》开始的,媒体和评论曾做过不少介绍。之后,人们又从一些电视连续剧中,欣赏过王洛勇塑造的人物。其实,从湖北走出去的王洛勇成名首先是在美国。1995年7月4日,王洛勇登上了当今世界音乐剧四大名著之一的《西贡小姐》舞台,担任该剧男主角达五年之久,打破了扮演百老汇音乐剧男主角时间最长的记录,成为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舞台上的第一位中国明星。音乐剧《西贡小姐》是歌剧经典《蝴蝶夫人》的当代版。它讲述西贡有个"梦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百老汇 西贡 夜总会 当今世界 美国 演员 蝴蝶夫人 主角 孔乙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置·价值——演B角的心得
20
作者 沈承宙 《戏剧之家》 1999年第4期60-61,共2页
如今的年轻人说,要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位置和价值,在演艺界,说白了,就是角色和名利,是最敏感的热点、焦点,是永恒的"主题",围绕着它,演绎过许许多多生动的故事。
关键词 位置 价值 角色 歌剧 武汉市 导演 演出 演员 学生 小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