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伤齿龙类化石——柯氏辽宁猎龙(Liaoningvenator curriei gen.et sp.nov.)(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沈才智 赵博 +2 位作者 高春玲 吕君昌 Martin KUNDRAT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371,共13页
本文描述了产自中国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伤齿龙类化石——柯氏辽宁猎龙(Liaoningvenator curriei gen.et sp.nov.)。它具有伤齿龙类以下特征:数量众多且密集的上颌齿与下颌齿;牙齿的齿冠与齿根之间显著收缩;齿骨侧表面具... 本文描述了产自中国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伤齿龙类化石——柯氏辽宁猎龙(Liaoningvenator curriei gen.et sp.nov.)。它具有伤齿龙类以下特征:数量众多且密集的上颌齿与下颌齿;牙齿的齿冠与齿根之间显著收缩;齿骨侧表面具有一沟,营养孔位于该沟内;远端尾椎背部的神经棘减弱为一个沟。它不同于其它伤齿龙类的特征主要为坐骨靴大,侧面观近乎三角形,坐骨闭孔突细长;尾椎形态转变点位于第7尾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柯氏辽宁猎龙与短羽始中国羽龙(Eosinopteryx brevipenna)构成姊妹群,位于同一分支内。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上颌骨和下颌骨前面部分的牙齿前隆无锯齿;(2)颈肋较其相关节的椎体长;(3)肠骨前缘直。辽宁猎龙代表了辽西同等层位发现的第5个伤齿龙类。骨组织研究显示辽宁猎龙的骨骼已接近成熟,死亡时至少4岁。它为该地区的基干伤齿龙类恐龙提供了新的解剖学信息,并丰富了目前中国已知早白垩世伤齿龙类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齿龙类 新属种 早白垩世 系统发育分析 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伤齿龙类恐龙化石
2
作者 沈才智 吕君昌 Martin KUNDRAT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73-74,共2页
伤齿龙类是手盗龙类中较为独特的一支,时代从中侏罗世到晚白垩世,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中部)以及北美地区。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标本,对中国伤齿龙类的系统分类、骨骼形态、骨组织、系统发育关系和古生物地理等方面进行了... 伤齿龙类是手盗龙类中较为独特的一支,时代从中侏罗世到晚白垩世,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中部)以及北美地区。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标本,对中国伤齿龙类的系统分类、骨骼形态、骨组织、系统发育关系和古生物地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与探讨。对已正式发表的中国伤齿龙类恐龙进行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齿龙类 新属种 骨组织学 系统发育分析 古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青岛莱西地区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任天龙 王玉叶 +6 位作者 宁振国 沈才智 周炫宇 田中康平 黄永波 张成君 吕君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1-249,共9页
本文报道了首次在山东青岛莱西地区晚白垩世红土崖组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蛋化石呈圆形,其直径为11 cm,蛋壳的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它属于树枝蛋类,可能为镰刀龙类恐龙所产。沉积环境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河道—河漫滩... 本文报道了首次在山东青岛莱西地区晚白垩世红土崖组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蛋化石呈圆形,其直径为11 cm,蛋壳的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它属于树枝蛋类,可能为镰刀龙类恐龙所产。沉积环境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河道—河漫滩沉积环境,适宜的古气候条件是恐龙蛋孵化的理想地区;同时镰刀龙类蛋的发现,预示着将来在该地区很有可能发现镰刀类恐龙骨骼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西 晚白垩世 红土崖组 树枝蛋科 恐龙蛋 镰刀龙类恐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青岛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被引量:5
4
作者 任天龙 王金光 +5 位作者 宁振国 沈才智 张富中 黄永波 张成君 吕君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44-2150,共7页
在山东青岛地区发现了鸟脚类恐龙化石。根据尾椎椎体、肱骨、肠骨和股骨形态特征判断,它属于小型鸟脚类恐龙。虽然目前发现的材料较少,种属归属存在一定困难,但它对于研究鸟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及地层划分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化石为... 在山东青岛地区发现了鸟脚类恐龙化石。根据尾椎椎体、肱骨、肠骨和股骨形态特征判断,它属于小型鸟脚类恐龙。虽然目前发现的材料较少,种属归属存在一定困难,但它对于研究鸟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及地层划分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化石为将来在该地区进一步发现更多的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脚类恐龙 早白垩世晚期 青山群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区冬季驼鹿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4
5
作者 沈才智 贾竞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5,共6页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在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场开展了驼鹿生境选择的研究。研究中选择了9类与驼鹿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离公路距离、离采伐点距离、平均雪深、隐蔽程度、坡向、坡位、坡度、海拔,运用SPSS软件...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在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场开展了驼鹿生境选择的研究。研究中选择了9类与驼鹿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离公路距离、离采伐点距离、平均雪深、隐蔽程度、坡向、坡位、坡度、海拔,运用SPSS软件进行交叉汇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胜山驼鹿冬季以落叶阔叶林、灌丛为主要生境,影响驼鹿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隐蔽程度、坡位,其次为雪深、坡向、离采伐点距离、离公路距离,坡度、海拔对驼鹿分布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冬季 驼鹿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没有牙齿的翼龙化石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君昌 滕芳芳 +4 位作者 孙德玉 沈才智 李国清 高霞 柳汉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13-2525,共13页
本文总结了古神翼龙类的特征,尤其是对中国发现的没有牙齿的翼龙类(包括古神翼龙类、朝阳翼龙类及神龙翼龙类)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比,把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建立两个新的亚科:中国翼龙亚科及华夏翼龙亚科。从古神翼龙类头骨形态变化来看,... 本文总结了古神翼龙类的特征,尤其是对中国发现的没有牙齿的翼龙类(包括古神翼龙类、朝阳翼龙类及神龙翼龙类)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比,把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建立两个新的亚科:中国翼龙亚科及华夏翼龙亚科。从古神翼龙类头骨形态变化来看,其演化趋势是头骨由低长向短高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食性变化有关。根据在辽西凌源四合当九佛堂组发现的一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建立了中国翼龙新种:凌源中国翼龙(新种),它具有以下特征:鼻眶前孔的长度与高度之比率为3.20;吻部指数为3.03;股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率约为0.66以及第2翼指骨与第1翼指骨长度之比率为0.85。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的另一个体较小的古神翼龙类化石骨架,建立华夏翼龙属一新种:返祖华夏翼龙(新种)。虽然它个体较小,但是它具有华夏翼龙类似的头骨脊,然而它的第2和第3翼指骨的后面具有原始喙嘴龙类翼龙的沟状结构,以区别于其它的华夏翼龙类。返祖华夏翼龙的翼指骨后部沟状结构的出现,应为返祖现象的体现。而这一现象,在翼手龙类中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翼龙亚科 华夏翼龙亚科 凌源中国翼龙 返祖华夏翼龙 中国辽西 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沈才智 刘丙万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3期305-306,313,共3页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生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指出生境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生物多样性随生境变化而变化,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方案时,应该考虑生境的管理。
关键词 生境 生物多样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昌图上白垩统泉头组恐龙蛋化石的分类订正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金远 王强 +3 位作者 赵资奎 汪筱林 高春玲 沈才智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8-288,共11页
重新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辽宁省昌图地区的恐龙蛋化石。通过对这些标本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数据分析,将其归入圆形圆形蛋(Spheroolithus spheroides)和厚皮圆形蛋(Spheroolithus megadermus),这是目前这两个蛋种的第... 重新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辽宁省昌图地区的恐龙蛋化石。通过对这些标本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数据分析,将其归入圆形圆形蛋(Spheroolithus spheroides)和厚皮圆形蛋(Spheroolithus megadermus),这是目前这两个蛋种的第二次化石记录。这两个蛋种首次发现于山东莱阳上白垩统将军顶组,根据昌图及其邻近地区恐龙蛋化石与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对比,结合松辽盆地近年来泉头组的研究成果,认为泉头组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昌图 晚白垩世 泉头组 恐龙蛋 圆形蛋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驼鹿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才智 贾竞波 《野生动物》 2004年第4期31-32,共2页
驼鹿又名(犬罕)、堪达(犬罕),是鹿科中最大,同时也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鹿.身高可达210厘米,体重达810公斤,甚至可达1吨重.由于体形高大,肩峰高出,体形似驼,故因此得名.驼鹿脸长颈短,肥大的鼻子略微下垂;无论雌雄,喉下皆生有肉柱,长有很... 驼鹿又名(犬罕)、堪达(犬罕),是鹿科中最大,同时也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鹿.身高可达210厘米,体重达810公斤,甚至可达1吨重.由于体形高大,肩峰高出,体形似驼,故因此得名.驼鹿脸长颈短,肥大的鼻子略微下垂;无论雌雄,喉下皆生有肉柱,长有很多下垂的毛,称颔囊.躯体短粗,4条腿细长,尾巴也很短,看上去不成比例.雄鹿头部长有巨角,与其他鹿类不同,形状多呈手掌状,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每支角的长度可超过100厘米,最长的可达180厘米,宽度能达40厘米,两只角总重量达30~4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鹿科 历史 形态特征 演化 生活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野生动植物的进出口贸易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晓峰 沈才智 《野生动物》 2005年第1期53-54,共2页
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新中国成立至今,进出口管理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回顾我... 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新中国成立至今,进出口管理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回顾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已由单一交换为目的蒙昧时期,过渡到现在多边交叉、立体管理模式的自我成熟阶段.虽然目前存在不少问题,但各项统计数据证明,管理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从法制建设到国际合作交流再到普及宣传教育,各项工作均如火如荼、有条不紊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进出口贸易 野生动植物 中国 进出口管理 出台 监管力度 成绩 立体管理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