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忠民 姜敏 +2 位作者 刘四兵 朱宏权 宫亚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0-565,共6页
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轻烃指纹、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1—δ13C2关系的分区和分层对比研究显示天然气受母质类型、成熟度及运移等多种因素影响。轻烃指纹表明川西坳陷天然气以腐殖型来源为主,... 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轻烃指纹、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1—δ13C2关系的分区和分层对比研究显示天然气受母质类型、成熟度及运移等多种因素影响。轻烃指纹表明川西坳陷天然气以腐殖型来源为主,川中、川南及川东地区天然气既有腐殖型也有腐泥型来源,天然气明显具有油型气特征。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1较高,而部分碳同位素δ13C2位于-28‰以下显示了其油型气和高成熟度特征,研究区其它样品分布区间相对集中,均表现为典型的煤型气特征。四川盆地海、陆相天然气可以利用δ13C2—δD1很好区分,氢同位素δD1=-140‰和碳同位素δ13C2=-28‰可将四川盆地海相和陆相天然气进行区分。稀有气体同位素表明天然气基本上为壳源成因,无幔源稀有气体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稀有气体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沈忠民 罗小平 刘四兵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6,165,共5页
通过对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源岩样品已达生油岩标准;通过气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参数的研究,认为该盆地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通过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 通过对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源岩样品已达生油岩标准;通过气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参数的研究,认为该盆地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通过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有机质沉积时期主要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有机质以陆源输入为主的混合型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生物气 沉积环境 保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科学中分形几何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忠民 冯祖钧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423-429,共7页
0 前言 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把研究对象的概念以及其本身的特征定量化、几何化,没有这种定量化和几何化是难以深刻地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从中找寻出规律来。长期以来,由于地球科学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分形几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生成的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
4
作者 沈忠民 郭随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17,共3页
从化学动力学(唯象)的观点,干酪根据是由具有不同化学动力学参数的不同官能团所组成,并且石油烃的产生是干酪根在热条件下解官能团作用的结果。这一解官能团的生烃过程的描述可以对应于动力学中的平行独立反应模型。文章介绍了基于... 从化学动力学(唯象)的观点,干酪根据是由具有不同化学动力学参数的不同官能团所组成,并且石油烃的产生是干酪根在热条件下解官能团作用的结果。这一解官能团的生烃过程的描述可以对应于动力学中的平行独立反应模型。文章介绍了基于不同类型干酪根具有不同活化能分布和频率因子,以及不同官能团具有不同的活化能值这一观点,采用平行独立反应模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干酪根的初次裂解生烃模型;②二次裂解模型;③包括初次裂解和二次裂解的耦合模型。被介绍的几种模型提供了依靠实验数据来计算油气生成量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数学模型 石油生成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烃源岩排烃模拟模型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5 位作者 黄泽光 李延军 郭秀英 吕强 张军 石晓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06,223,共5页
碳酸盐烃源岩由于胶结作用发育 ,固结成岩较早 ,所以 ,其排烃作用并非一定以压实作用为主 ,而是多种作用互存。不同的演化阶段排烃方式各异 ,在高过成熟阶段以微裂缝排烃和分子扩散为主。以一维地质模型为基础 ,根据生、排烃质量守恒原... 碳酸盐烃源岩由于胶结作用发育 ,固结成岩较早 ,所以 ,其排烃作用并非一定以压实作用为主 ,而是多种作用互存。不同的演化阶段排烃方式各异 ,在高过成熟阶段以微裂缝排烃和分子扩散为主。以一维地质模型为基础 ,根据生、排烃质量守恒原理可以定量建立扩散排烃和微裂缝排烃的数学模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依此模型进行的模拟结果表明 :马家沟组在早二叠世末进入生烃门限 ,三叠纪末达到生油高峰 ,早白垩世开始进入过熟干气阶段 ;现今累计排烃率为 6 0 ~ 80 ,其中 ,压实排烃、扩散排烃和微裂缝排烃占主导地位 ,水溶相排烃只占很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烃源岩 排烃模型 微裂缝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成熟碳酸盐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4 位作者 李延军 郭秀英 吕强 张军 石晓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7-430,共4页
过成熟阶段碳酸盐生油岩中烃类产物的相态已由油相演化到湿气、干气相。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作为气源岩时,其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不仅决定于本身的吸附烃量、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而且排烃机理和排烃条件对它也有一定的影响。该文以鄂尔... 过成熟阶段碳酸盐生油岩中烃类产物的相态已由油相演化到湿气、干气相。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作为气源岩时,其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不仅决定于本身的吸附烃量、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而且排烃机理和排烃条件对它也有一定的影响。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过成熟碳酸盐岩为例,首先通过罐装岩屑酸解烃法、残余气饱和度法和全烃地化分析法对吸附气态烃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出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0.03%~0.06%,然后结合不同排烃机理对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成熟 碳酸盐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下限值 油气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轻质油母源及充注方向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政 张林晔 +1 位作者 沈忠民 郭春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3,436,共6页
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轻质油藏的发现是该区油气勘探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稳定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认为该原油并非侏罗系与其它层系烃源岩的混源,而是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单源原油。通过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 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轻质油藏的发现是该区油气勘探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稳定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认为该原油并非侏罗系与其它层系烃源岩的混源,而是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单源原油。通过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史、车排子凸起构造发育史以及与独山子原油地化特征的分析与对比,认为该轻质油来自车排子凸起南部的四棵树凹陷东南端及北天山山前断褶带,该区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经深部断裂垂向运移至新近系沙湾组地层后,再沿车排子凸起的南倾斜面经沙湾组厚砂层向北或北偏西方向侧向运移至车排子地区,并在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 油源对比 充注方向 侏罗系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中、上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昱翔 周文 +4 位作者 郭睿 伏美燕 沈忠民 赵丽敏 陈文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4-772,共9页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中、上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是重要的产油层系。综合利用岩心、薄片、物性测试、压汞数据及扫描电镜分析资料,以典型取心井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区岩石类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和泥质,局部含...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中、上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是重要的产油层系。综合利用岩心、薄片、物性测试、压汞数据及扫描电镜分析资料,以典型取心井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区岩石类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和泥质,局部含少量白云石。岩石组分多样,各组分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在岩石组分类型及特征研究基础上,以泥晶基质、有孔虫骨架和生屑/砂屑为三端元,提出研究区岩石类型划分方案。将研究区岩石划分为泥晶灰岩、有孔虫灰岩和生屑/砂屑灰岩3大类,并进一步根据颗粒含量的多少将岩石类型划分为9小类。不同岩石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均不相同,是不同沉积环境的产物,储集性能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平面上不同岩石类型分布明显受沉积环境控制。纵向上,有孔虫灰岩集中分布在上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厚度较大,生屑/砂屑灰岩分布较为局限,中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多为生屑/砂屑灰岩。泥晶灰岩以薄层状分布在生屑/砂屑灰岩之间,有孔虫灰岩类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类型 碳酸盐岩 中、上白垩统 哈勒法耶油田 伊拉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塞迪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高孔低渗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昱翔 周文 +4 位作者 郭睿 伏美燕 沈忠民 赵丽敏 陈文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4-230,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及实验压汞数据等资料,对伊拉克哈勒法耶(Halfaya)油田塞迪(Sa’di)组以生物体腔孔为主的高孔低渗生物灰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该类储层岩石类型包括颗粒灰岩、泥粒灰岩、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其中颗粒...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及实验压汞数据等资料,对伊拉克哈勒法耶(Halfaya)油田塞迪(Sa’di)组以生物体腔孔为主的高孔低渗生物灰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该类储层岩石类型包括颗粒灰岩、泥粒灰岩、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其中颗粒灰岩分为鲕粒灰岩和生物灰岩。塞迪组以缓坡相为主,发育内缓坡和外缓坡2个亚相,下段储层各项物性参数均好于上段。储层优势孔隙类型为体腔孔和粒内溶孔,压汞数据反映出排驱压力较高、喉道半径小,渗流能力差。储层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不同微相储层特征差异较大,成岩改造作用对次生孔隙的形成有建设性作用,整体胶结作用较弱。生物体腔孔发育,连通性较差;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被改造程度差;储层受沉积过程控制,成岩改造很弱;孔隙类型多样,但优势孔隙类型对渗透率贡献低是导致储层高孔低渗成因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低渗 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 塞迪组 哈勒法耶油田 伊拉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宛齐油田溶解气扩散特征及其扩散量的计算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4 位作者 李延均 黄建全 皮学军 谢会文 邸宏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0,共3页
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康村组的油田溶解气组成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大约在埋深450m以内的上部油层溶解气扩散作用强烈,不仅致使甲烷含量降低,乙烷、丙烷等组分百分含量相对升高,而且也降低了气油比,扩大了... 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康村组的油田溶解气组成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大约在埋深450m以内的上部油层溶解气扩散作用强烈,不仅致使甲烷含量降低,乙烷、丙烷等组分百分含量相对升高,而且也降低了气油比,扩大了油藏的地饱压差。根据Fick第二扩散定律模拟计算油层的溶解气中甲烷浓度,从上新世中期到第四纪末期,油田上部的散失比例为54%,埋藏深度较大的下部油层的扩散作用较弱,散失比例为13%。图1表3参3(陈义才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溶解气 扩散特征 扩散量 分子扩散 Fick定律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次洼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卓明 沈忠民 +1 位作者 张玺 宋振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次洼基本油气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营城组一段形成于断陷发育的鼎盛时期,发育稳定的大套泥岩夹薄砂岩地层。地化特征表明该段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丰富、热演化处于生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等... 通过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次洼基本油气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营城组一段形成于断陷发育的鼎盛时期,发育稳定的大套泥岩夹薄砂岩地层。地化特征表明该段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丰富、热演化处于生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等特点。泥页岩中平均孔隙度达到3.52%,裂缝和微裂缝相对较发育,不仅可以为游离态气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且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41.1%,石英含量在15.1%~23.4%之间,岩石具有较好的可压性。钻井现场解析结果表明该段泥页岩中含气最高可达3.09 m3/t,且钻井气测全烃异常以及测试资料也表明该区页岩气的存在,说明该泥页岩中蕴藏着一定规模的页岩气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条件 苏家屯次洼 梨树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M盆地储集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藏注入史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小平 沈忠民 +1 位作者 黄飞 林壬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6,共8页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Dar群稠油油藏的原油为典型的陆相盆地生成原油。m/z 191萜烷系列中,三环、四环萜烷含量较低,C29新藿烷、C30-重排藿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含量较低;m/z 217甾烷系列中,C27、C29重排甾烷含量高,C27、C28、C29...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Dar群稠油油藏的原油为典型的陆相盆地生成原油。m/z 191萜烷系列中,三环、四环萜烷含量较低,C29新藿烷、C30-重排藿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含量较低;m/z 217甾烷系列中,C27、C29重排甾烷含量高,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4个异构体中αββ构型含量低。这些地化特征反映原油母质发育于淡水沉积的水介质,以陆源有机质与水生生物混合输入为主,原油为生油高峰之前正常成熟的原油。包裹体中油的成熟度比孔隙中油的低,母质以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包裹体中的油是陆源有机质早期低温生成的原油。A.G.组油藏充注较早,在Dar群沉积末期(距今90Ma)就有油气充注储集层,主要充注时期应该是Amal组沉积时期(距今55~80Ma),Amal组沉积期末(距今50~55Ma)的剥蚀期是Dar群稠油油藏形成的主要时期,轻组分散失是Dar群稠油油藏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注入史 储集层流体 油气包裹体 苏丹M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凝析油色—质谱分析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云献 沈忠民 +1 位作者 王英 刘海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6-521,共6页
色—质谱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发现油气层的实用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勘探和寻找油气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白庙、桥口深层以及塔里木盆地中1井共11个凝析油样品轻烃组分色谱... 色—质谱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发现油气层的实用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勘探和寻找油气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白庙、桥口深层以及塔里木盆地中1井共11个凝析油样品轻烃组分色谱—质谱分析资料,进行了异构烷烃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并应用一些新的轻烃地球化学指标,准确地判定了油气特征。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主要为煤型凝析气藏,其凝析油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成的煤型凝析油;白庙凝析气藏所含的凝析油主要为泥岩地层在生油高峰—高成熟阶段生成的凝析油;塔里木盆地中1井2个样品所含凝析油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生成的凝析油,与东濮凹陷文23气田以及白庙地区的凝析油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分析 成熟度 轻烃指标 凝析油 油气地球化学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塔克古隆起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演化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坤 沈忠民 肖宗林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20,共4页
卡塔克古隆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在前人研究塔中低凸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 卡塔克古隆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在前人研究塔中低凸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口,将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断裂型、不整合型、输导层型及复合型4类,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分析卡塔克隆起在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的输导体系演化特征及其与烃源岩生排烃的配置关系和油气运移动态过程,认为塔中Ⅰ号、塔中Ⅱ号、塔中5井等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T74、T70、T60等不整合面的叠置是油气侧向运移的关键因素,且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岩溶缝洞网络与继承性圈闭的展布特征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的方向和路径。由断层-不整合面-岩溶网络组成的"层-面-网"输导系统相互匹配,呈立体网状阶梯式多期复式运移模式,是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最鲜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断裂 油气运移 构造演化 卡塔克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陈家庄油田陈22块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帆 沈忠民 +2 位作者 汤玉平 许科伟 顾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为探索油气藏上方微生物异常分布,按照从线到面的研究思路,采集渤海湾盆地陈家庄油田陈22块油气藏上方土壤样品469个,采用MPN法检测出样品中油气指示微生物的数量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联井剖面上,甲烷氧化菌和烃氧化菌2种油气... 为探索油气藏上方微生物异常分布,按照从线到面的研究思路,采集渤海湾盆地陈家庄油田陈22块油气藏上方土壤样品469个,采用MPN法检测出样品中油气指示微生物的数量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联井剖面上,甲烷氧化菌和烃氧化菌2种油气指示微生物异常区与对应油井位置有很高的吻合度,呈顶端异常,剖面南北两端具有明显的背景区,表明了2种油气指示微生物对油气藏烃类微渗漏的指示性是有效的。进一步对本区块油气微生物进行了面上精查,结合地质和钻井信息,解析了微生物异常与下覆油气藏分布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地表土壤中油气微生物对下覆油气藏的分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同时对钻井部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烃氧化菌 热释烃 微生物勘探 陈家庄油田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对比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鹏 沈忠民 +3 位作者 刘四兵 王君泽 冯杰瑞 黄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3,21,共7页
为了深入认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利用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气、源轻烃配对参数对天然气来源进行追踪.稀有气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为壳源有... 为了深入认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利用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气、源轻烃配对参数对天然气来源进行追踪.稀有气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为壳源有机成因气.组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腐殖型干酪根裂解成因煤型气,须二段部分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成因油型气.碳同位素与轻烃分析均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须二段存在少量油型气.组分、碳同位素与轻烃三方面分析结果充分肯定了须二段油型气的存在.因此,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并不是典型的煤型气,而是以煤型气为主,同时有少量油裂解成因油型气存在.天然气轻烃气源追踪结果表明,须四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四段与须五段烃源岩,须二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二段烃源岩,须二段中的油型气来自须一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天然气成因 气源 稀有气体 碳同位素 轻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CO_2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飞 罗小平 +2 位作者 沈忠民 王峻 孙宜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37,共3页
东濮凹陷在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与下古近系Es31地层发现了高含CO2气层,通过气源对比分析,古近系Es31的有机气体来源下第三系碎屑岩地层生成的油型气,CO2则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的煤在二次生烃中伴生CO2气与海相碳酸盐岩高温分解的无机CO... 东濮凹陷在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与下古近系Es31地层发现了高含CO2气层,通过气源对比分析,古近系Es31的有机气体来源下第三系碎屑岩地层生成的油型气,CO2则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的煤在二次生烃中伴生CO2气与海相碳酸盐岩高温分解的无机CO2混合形成的;对东濮凹陷两类CO2气源岩高温模拟实验可知,石炭—二叠系煤生气能力是奥陶系灰岩的9倍,煤生成的气体70%~80%为甲烷,含少量的CO2,而灰岩90%以上为CO2气,煤是东濮凹陷最重要的气源岩;通过计算认为:东濮凹陷CO2气的资源量为980×108m3,相当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1/4,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气藏 资源潜力 气源岩 实验室模拟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储层烃类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义才 罗小平 +3 位作者 赵俊兴 沈忠民 常振恒 胡玉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6-489,494,共5页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地区东营组埋藏较浅,储层中的烃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储层孔隙中自由烃、矿物表面吸附烃和矿物有机包裹体中烃类的气相色谱、色质资料对比分析揭示,在未遭到生物降解井段,同一油砂样品中3种相态的烃类组成...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地区东营组埋藏较浅,储层中的烃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储层孔隙中自由烃、矿物表面吸附烃和矿物有机包裹体中烃类的气相色谱、色质资料对比分析揭示,在未遭到生物降解井段,同一油砂样品中3种相态的烃类组成特征具有相似性,但某些指标存在差异.相似性主要反映在γ蜡烷含量高(γ蜡烷指数为0.28~0.81),姥/植比相对较低(0.21~0.51),表明生烃母质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形成于强还原性的盐湖沉积环境.差异性则表现为自由烃的饱和烃主峰碳数相对较低(在C22-C24之间),包裹烃的甾烷C29ααα20S/(20S+ 20R)成熟度指标为0.25~0.35.在遭到生物降解井段,包裹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基本完整,但自由烃和吸附烃的正构烷烃基本消失,反映储层中的油气是不同期次充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烃类包裹体 东营组 文留地区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文凯 吕正祥 +1 位作者 沈忠民 刘四兵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确定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储层特征,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岩石热解、X线衍射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营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杂基体积分数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 为确定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储层特征,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岩石热解、X线衍射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营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杂基体积分数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成岩阶段为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成岩初期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以及中晚期自生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是破坏储层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成岩中后期的长石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研究区储层原生孔隙数量,成岩作用控制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程度及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研究结果为辽东凸起东营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为辽东湾其他构造区块同类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凸起 东营组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库勒凸起不整合结构类型与油气输导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坤 赵锡奎 +2 位作者 黄科 沈忠民 张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6,共5页
阿克库勒凸起受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形成了中—下奥陶统顶面、奥陶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三叠系底面等4期主要不整合面,按照地震反射终止方式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隆起区体现整一—削蚀特征,而斜坡区则呈现上超—削蚀特征。不... 阿克库勒凸起受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形成了中—下奥陶统顶面、奥陶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三叠系底面等4期主要不整合面,按照地震反射终止方式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隆起区体现整一—削蚀特征,而斜坡区则呈现上超—削蚀特征。不整合面的微观结构为典型的“三层结构”,其中底砾岩中连通孔隙和半风化岩石中的卸荷—风化裂缝系统是构成不整合面侧向油气输导的双重通道。根据不整合界面上下地层岩性、渗透性以及接触关系,识别出8种结构类型,并详细分析研究区不整合面平面展布特征和空间演化过程,明确不整合演化与油气输导模式、效率的关系,指出T47、T06、T05 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调整并最终成藏的重要输导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结构类型 展布特征 油气输导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