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阵CCD图象传感器的焦平面光学拼接 被引量:9
1
作者 沈忙作 陈旭南 +1 位作者 王晋 马文礼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7,共7页
光学拼接法可将若干个线阵CCD图像传感器首尾相接拼成一个象元数目很大的CCD探测部件。本文介绍一种立方棱镜分光、机械微调的光学拼接方法的原理,拼接要求,设计特点,以及拼接的结果。
关键词 CCD 图象传感器 光学拼接 焦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芯片热电制冷的非稳态传热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红民 廖胜 +1 位作者 沈忙作 魏宏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6,共5页
针对散热受限热电制冷系统中温度非稳态变化过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CCD芯片热电制冷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散热受限条件下,热电制冷系统的热传过程长时间处于非稳态;存在一个最优制冷... 针对散热受限热电制冷系统中温度非稳态变化过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CCD芯片热电制冷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散热受限条件下,热电制冷系统的热传过程长时间处于非稳态;存在一个最优制冷电流Imax,当Ic<Imax时,增大Ic可以提高制冷效果;反之,则不然。电流越大,芯片温度非稳态变化就越快。当制冷量小于热负载,芯片从被制冷转为被加热。热沉散热能力越强,制冷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热电制冷 TEC CCD制冷 非稳态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红外光学系统被动无热化设计及测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华 韩维强 沈忙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691,共5页
温度变化对红外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中波红外光学系统工作环境要求,分析了导致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推导出同时消热差和消色差的材料组合公式,采用结构件为铝,光学材料为AMTIR-1和Ge组合消热差,设计了光学被... 温度变化对红外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中波红外光学系统工作环境要求,分析了导致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推导出同时消热差和消色差的材料组合公式,采用结构件为铝,光学材料为AMTIR-1和Ge组合消热差,设计了光学被动无热化中波红外光学系统,在-40~60℃温度范围内系统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离焦量在一倍焦深以内。为实际考核集成了探测器后中波红外系统的无热效果,建立了无热化光学系统测试平台,对高温箱内的中波红外系统进行测试,采集探测器输出的数字图像,在3×3像素窗口内计算单像素的能量集中度,60℃时的单像素能量集中度下降到20℃的89.3%,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好的成像质量和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光学设计 无热化设计 热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光学系统两级温区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栖锋 沈忙作 +2 位作者 廖胜 谭述亮 韩维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2-315,共4页
在低温光学系统内建立两级温区是红外弱目标双波段探测的基础和关键,采用氦气压缩式制冷技术,通过精密的结构、热、光学设计和分析,实现了低温光学系统内两个低温温区的隔离与建立,一级温区80~100 K,二级温区40~80 K,控温精度±0.... 在低温光学系统内建立两级温区是红外弱目标双波段探测的基础和关键,采用氦气压缩式制冷技术,通过精密的结构、热、光学设计和分析,实现了低温光学系统内两个低温温区的隔离与建立,一级温区80~100 K,二级温区40~80 K,控温精度±0.5 K,温区内最大温差2.4 K,两温区独立控温、互不干扰,克服了国内低温光学研究受液氮制冷对温度和使用条件的限制,使国内低温光学的研究达到了具有更低工作温度和双温区同时工作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光学系统 两级温区 热分析 制冷 温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扫描振镜的背景实时扣除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先起 廖胜 +1 位作者 沈忙作 黄建明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1,30,共4页
针对目标辐射测量中通常采用的事后背景扣除的方法会造成目标辐射测量的不准确的缺陷,采用一种基于振动反射镜的目标辐射测量背景实时扣除的方法。振动反射镜以一定周期调制目标信号,使之成为时间域上的周期信号,再采用双路探测器差分方... 针对目标辐射测量中通常采用的事后背景扣除的方法会造成目标辐射测量的不准确的缺陷,采用一种基于振动反射镜的目标辐射测量背景实时扣除的方法。振动反射镜以一定周期调制目标信号,使之成为时间域上的周期信号,再采用双路探测器差分方法,实时扣除背景辐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时扣除强于目标信号208倍的背景辐射,将湮没在强背景辐射中的微弱的目标信号提取出来,相对测量误差在±1%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测量 目标探测 背景辐射 振动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学系统杂光PST的研究与测试 被引量:19
6
作者 廖胜 沈忙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5-378,共4页
介绍了表征光学系统抑制水平的定量指标——点源透过率PST.提出了红外光学系统杂光指标PST的一种测试方法,并在10.6μm波长处,测试了口径为180mm的全反射Ritchey-Chretien红外系统在不同入射角时的... 介绍了表征光学系统抑制水平的定量指标——点源透过率PST.提出了红外光学系统杂光指标PST的一种测试方法,并在10.6μm波长处,测试了口径为180mm的全反射Ritchey-Chretien红外系统在不同入射角时的点源透过率PST(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学系统 杂散光 点源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片面阵CCD图像传感器焦平面光学拼接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旭南 马文礼 +1 位作者 杨亚涛 沈忙作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3-29,共7页
本文主要论述多片面阵CCD图像传感器焦平面光学拼接原理、结构设计及拼接精度,并给出了一个四片成2×2方阵的面阵CCD拼接样机结果。总像元数达1.42×10~6个,搭接精度1.5μm,共面精度5μm。拼接可大幅度地提高光电接收器的总像元... 本文主要论述多片面阵CCD图像传感器焦平面光学拼接原理、结构设计及拼接精度,并给出了一个四片成2×2方阵的面阵CCD拼接样机结果。总像元数达1.42×10~6个,搭接精度1.5μm,共面精度5μm。拼接可大幅度地提高光电接收器的总像元数,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器件 CCD 图象传感器 焦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光学效应的数值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永洪 沈忙作 陆祖康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A12期21-24,共4页
介绍了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光学效应 ,并讨论用数值模拟来研究和预测气动光学效应的方法。
关键词 气动光学效应 模拟试验 飞行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轴三反射镜系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永洪 沈忙作 陆祖康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45-48,共4页
介绍了离轴三反射系统的两种基本离轴形式,一种是光闹离轴的有中间象面的系统,另一种是视场离轴的没有中间象面的类似于库克三片镜的系统。分析讨论了两种系统的优缺点.
关键词 三反射镜系统 离轴系统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对焦算法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任华 沈忙作 《光电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1-13,共3页
对自动对焦的采样方式以及对焦精度的判据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认为把几种采样方式和判据结合使用是最佳方案。通过实验得出了一种较好的组合方案 ,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自动调焦 采样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塞格伦光学系统的杂光抑制和遮光罩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廖胜 沈忙作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36,共6页
介绍了卡塞格伦光学系统系统杂光的抑制。提出了带径向叶片的超短型遮光罩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光阑的安排和衍射杂光的抑制。在此基础上,为一实际卡塞格伦光学系统进行了遮光罩设计。并在红外波段λ=10.6μm,测试了该系统的点源... 介绍了卡塞格伦光学系统系统杂光的抑制。提出了带径向叶片的超短型遮光罩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光阑的安排和衍射杂光的抑制。在此基础上,为一实际卡塞格伦光学系统进行了遮光罩设计。并在红外波段λ=10.6μm,测试了该系统的点源透过率PST,实测结果证实了系统杂光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塞格伦光学 杂光抑制 遮光罩 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扩展目标对准误差图像的高分辨复原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林 樊敏 +1 位作者 王黎 沈忙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2-376,392,共6页
大气湍流、光子噪声和光学跟踪系统对准误差严重降低了空间目标观测图像的分辨率.根据最大似然估计原理,建立了提高目标图像分辨率的多帧盲反卷积算法,用共轭梯度优化方法从目标记录图像估计出原始目标函数和点扩散函数.运用低通平滑滤... 大气湍流、光子噪声和光学跟踪系统对准误差严重降低了空间目标观测图像的分辨率.根据最大似然估计原理,建立了提高目标图像分辨率的多帧盲反卷积算法,用共轭梯度优化方法从目标记录图像估计出原始目标函数和点扩散函数.运用低通平滑滤波技术在算法迭代过程中逐步完成对噪声的抑制.模拟实验数据和实际图像的复原结果表明,论文建立的盲反卷积算法有效地克服了大气湍流、光子噪声和光学系统对准误差,提高了目标图像的分辨率,复原目标图像的分辨率达到了光学衍射极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反卷积 图像恢复 红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光学系统可见光杂光PST的研究与测试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胜 沈忙作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A12期17-20,共4页
在可见光波长λ=0 .5 1 45μm(氩离子激光 )上 ,测试了一口径为 1 80 mm的Ritchey- Chretien(R- C)光学系统在不同入射角 θ时的 PST(θ)。通过对比测试 ,证实了锥状遮光罩对 R- C光学系统视场外杂光抑制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R-C光学系统 杂光 点光源 透射率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差法的波前检测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强 沈忙作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基于相位差法的波前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在焦面和离焦位置上同时采集的一对图像,对光瞳上的波前相位分布进行恢复,同时也可以对目标进行恢复。与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和剪切干涉仪等波前检测技术相比,相位差法具有光路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 基于相位差法的波前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在焦面和离焦位置上同时采集的一对图像,对光瞳上的波前相位分布进行恢复,同时也可以对目标进行恢复。与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和剪切干涉仪等波前检测技术相比,相位差法具有光路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同时可以采用扩展目标作为参考源,主要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领域。在计算机模拟大气湍流和成像系统的基础上,我们使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对波前相位和目标进行了恢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位差法可以较准确的恢复出波前相位,并且最优化的离焦波面差为一个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检测 相位恢复 图像恢复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金属反射光学系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文礼 沈忙作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5期10-16,共7页
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全金属反射光学系统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变形、应力及固有频率做了全面的分析,并给出了结构多次优化后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 金属 反射光学系统 金属材料 系统结构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金属反射光学系统主镜的集成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栖锋 沈忙作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5-58,共4页
光学集成分析是对外界力或热作用下系统光学性能的分析.全金属反射光学系统主镜的集成分析包括:在AutoCAD和Pro/E中进行结构设计,建立模型,于Ansys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在 Zemax中进行光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横向20g加速度作用下主镜轴向... 光学集成分析是对外界力或热作用下系统光学性能的分析.全金属反射光学系统主镜的集成分析包括:在AutoCAD和Pro/E中进行结构设计,建立模型,于Ansys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在 Zemax中进行光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横向20g加速度作用下主镜轴向变形最大,为0.869E-6m;轴向20g加速度作用下主镜的应力最大,为1.19MPa;在重力作用下,系统最大波前值分别为0.0387λ,在系统对光学性能0.05λ 的要求范围内;在5~20g加速度范围内,主镜变形对系统RMS点尺寸的影响成近似的线性;近轴视场内,横向加速度对系统RMS点尺寸的影响比轴向的略小.光学集成分析可为光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射光学系统 结构分析 热分析 光学性能分析 有限元法 光学集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细分技术用于刻线的自动瞄准 被引量:5
17
作者 乔瑞军 沈忙作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面阵CCD对刻线进行二维瞄准定位,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本文介绍了亚象素细分定位的原理,瞄准精度的测量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精度。
关键词 CCD探测器 图象处理 精密刻划 精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目标高分辨力斑点成象的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连臣 沈忙作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10,59,共5页
介绍了扩展目标高分辨力斑点成象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内容包括大气湍流的模拟、目标短曝光象的形成、目标功率谱的估计、目标傅里叶相位的恢复以及克服大气湍流影响后目标高分辨力图象的重建。模拟结果显示 ,斑点成象技术可以克服大气湍... 介绍了扩展目标高分辨力斑点成象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内容包括大气湍流的模拟、目标短曝光象的形成、目标功率谱的估计、目标傅里叶相位的恢复以及克服大气湍流影响后目标高分辨力图象的重建。模拟结果显示 ,斑点成象技术可以克服大气湍流的影响 ,获得望远镜口径决定的衍射极限的成象分辨力。模拟所建立的系统 ,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扩展目标的高分辨力斑点成象技术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成象 大气湍流 计算机模拟 地面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相机内方位元素及畸变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乔瑞军 沈忙作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9-63,共5页
通过分析畸变计算公式中的主点、主距对系统畸变的影响 ,提出一种求解光学系统主点、主距的解析方法——元素分解法。最后我们用公式计算法、计算机迭代法和元素分解法对同一组数据进行处理 ,并将结果做了比较。
关键词 测量相机 畸变 方位元素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变焦望远镜导向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胜 沈忙作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53-58,共6页
在大变倍比连续交焦望远镜中,控制望远镜象面的径向和轴向跳动,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对不同导向机构的比较与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台口径为φ130mm、变焦范围100mm-1000mm的变焦望远镜.成象清晰,象面径... 在大变倍比连续交焦望远镜中,控制望远镜象面的径向和轴向跳动,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对不同导向机构的比较与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台口径为φ130mm、变焦范围100mm-1000mm的变焦望远镜.成象清晰,象面径向和轴向跳动均小于0.0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焦距望远镜 导向机构 变焦距系统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